面对孤儿高考被曝光,不禁要问一句,校方和社区等是不是“有关“部门?事前有没有关注帮助过。

记得去年河北有个清洁工妈妈为参加高考的孩子送矿泉水的画面,引发了热议和轰动。

其意是对底层的同情,对弱势群体的悲悯,等等。

而今年曝光的镜头则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加悲催和凄惨。

来自河南一个偏远县城的考生,因父母早逝,靠表叔的接济上学。昨天上午考完语文数学,独自一个人坐在小树林里。想空肚子参加下午的数学考试。

幸被好心大哥发现,慷慨解囊,才吃上的中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大哥也是急公好义、扶危救困的热心肠真性情,这个不假。

或许是出于同情心同理心,出于对该孤儿孤苦伶仃生活的担心忧心,总之就是,该大哥对此拍照“留念”,并转发了。

并如愿引发了热议和热潮,引导了舆论和救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个好心大哥,这个孤儿的午饭是不是就是落空不落肚了?

如果没有转发,该孤儿的孤苦无助或者说是少助还会继续,等等。

直白点吧!

校方和校方和社区等是不是“有关“部门?事前有没有关注帮助过,是不是知晓这个情况,在该孤儿求学上学期间,有关部门是不是提供过精神或者是物质帮助救助。

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得到救助?在高考这个节骨眼,其所在学校和老师是否考虑了该孩子的生活安排?

类似的孤儿高考或者是因为贫困不吃午饭而空腹参加高考的孩子还有没有?

等等。

在各地各方都在热衷于,宣传发动交通、医护和警察以及学校各方面力量齐心助考送考为考服务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该孤儿的高考成了盲点和漏项,好像很不应该啊!

这暴露了有个别部门或者是个别人喜好大轰大擂,营造大场面,追求轰动效果,却缺乏对个案个例的关注。

说白了,也是好大喜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对孤儿高考的窘迫有关部门的后知后觉或者是不知不觉,不应该啊!是真囧啊!

事后诸葛亮多,事前雪中送炭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