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头天晚上睡觉前还好好的,一觉醒来被发现半边身体不能动弹,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醒后卒中。危急时刻,神经内科团队当机立断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完善头颅CT+多模式MR检查,因DWI--FLAIR不匹配,有溶栓指征,精准判断无溶栓禁忌症后,启动静脉溶栓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前段时间,已经康复出院的患者家属将一面锦旗送到神内三韩磊医生手中,感谢医生危急时刻的准确判断和治疗,让她母亲免于瘫痪卧床。

患者于某,女,73岁,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数年,规律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近日5点晨起穿衣服下地时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左上肢抬举乏力,左手持物无力,抓握无力,左下肢行走拖曳,行走晃动,需人扶持,伴言语表达略有笨拙,口角歪斜,被家人紧急送往我院急诊。到达我院急诊时是7:30,急查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点状低密度影;脑干小斑片低密度影;双侧侧脑室周围稍低密度影。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池增宽。中线结构居中。肺CT示左肺上叶结节;支气管炎。

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内三韩磊医生到急诊会诊,结合头颅CT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当即判断患者为醒后卒中,从末次正常时间到急诊室时间约7.5小时,具体发病时间不明确,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善多模式MRI+DWl+MRA检查(入院40分钟),提示脑干梗塞,右侧脑室旁、双侧基底节区、脑干腔隙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头颅MRA:脑动脉硬化表现;前交通动脉显影。脑干梗死诊断明确,经神经内科卒中团队杨凯主任和韩磊副主任医师仔细阅片分析后,认为该患者存在FLAIR-DWI像不匹配,还有积极挽救价值。排除其他静脉溶栓禁忌症后,向家属告知静脉溶栓事宜,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溶栓治疗(DNT55分钟)。溶栓结束24小时后复查头CT无出血转化,给以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建立侧枝循环,清除自由基神经保护及偏瘫治疗仪等治疗。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最终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患者病情稳定,说话表达较前清楚,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好转,可独立缓慢行走。

据悉,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疾病。在有效的时间窗(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是国际国内公认的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然而,约1/5的患者可能在早晨醒来后出现功能障碍,这些病人按照醒后卒中指南,只有小部分醒后卒中病人经过筛选才可以得到有效溶栓治疗,大部分醒后卒中筛选后无法溶栓可能出现严重的功能残疾。

韩磊副主任医师向我们讲述,醒后卒中指的是睡觉前无神经系统症状,醒来后发现神经系统缺失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于醒后卒中患者,需要快速做一站式头颅CT+多模式CT或多模式核磁评估,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开展的是头颅CT+多模式核磁,当DWI上存在高信号,而FLAIR 上相应区域信号改变不明显时,即DWI-FLAIR不匹配,多项研究证实,不匹配是根据缺血半暗带和梗死核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引入的一种影像学概念。DWI-FLAIR不匹配这种征象表明患者发病时间在4.5小时之内,可以作为血管再通治疗的筛选指标,可适用于醒后卒中以及时间窗不明的患者。此例病例的成功救治,得益于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打造的卒中中心急救绿色通道平台,不断优化卒中快速急救流程,以卒中关键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金普新区脑卒中中心建设发展新方向,打造个体化精准治疗新模式,造福一方百姓。

撰稿: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宣传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