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高血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关。

一、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表现

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类型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中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通常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

1.DSPN

DSPN一般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最开始影响下肢远端,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向上发展,形成典型的“袜套样”和“手套样”感觉。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由SFN引起的,表现为疼痛和感觉异常。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DSPN导致的疼痛(亦称为痛性DSPN),表现为灼痛、电击样痛和锐痛;其次是酸痛、瘙痒、冷痛和诱发性疼痛。

DSPN若累及大神经纤维则导致麻木以及位置觉异常,多达50%的DSPN可能是无症状的;如果未被识别且未实施预防性足部护理,则患者有足部受伤的危险。

2.自主神经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二、如何防范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害巨大,但目前尚无针对糖尿病神经损伤的特殊治疗手段。

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的临床表现常较隐匿、易被忽略,待临床作出诊断时,其往往已处于不可逆阶段。因此,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尤为重要。

1.血糖控制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高血糖所诱导的微血管病变及表观修饰改变在后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并且该损害不可逆。因此,早期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T1DM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能降低T1DM患者DSPN发生率,也能减少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但血糖控制在 T2DM中所起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2.改善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除了血糖控制外,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体重指数增加、吸烟和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长期规律、合理的运动可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控制血糖、血压,降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除此之外,运动还可以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5): 496-511.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40408-0016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 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6): 540-557.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10310-00143.

每天给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识

希望公众号帮过更多人,救更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