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期一周的“问道全球”日本站,即将结束了。此刻,我正坐在东京羽田机场的休息室,等候飞回浦东。

这个星期,有点辛苦。但是值得。

每天早上,我都8-9点出门,晚上8-9点回酒店。然后,用3-4个小时,把满满的收获,用大火整理成文章。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趁热看一下。

凌晨1点,睡觉。然后第二天,再8-9点出门。如此循环。困并收获着。

今天,终于可以放松地坐在机场。终于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飞机。终于可以从具体的行程中抽离出来,在脑海中回顾这次游学的一些总体感受。

我把这些感受,与你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困惑,就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困惑,就出门

罗振宇说过一句话:一困惑,就出门。

说得非常好。

困惑,就是遇到了问题,但没有在七步之内找到“解药”。所以团团转。所以困惑。那怎么办?那就去其它地方找。近的地方没有,就去远的地方找。今天的世界没有,那就去历史当中找。

出门。去看看那些和你遇到一样难题的人们,都写下了哪些参考答案。

比如老龄化问题。

2021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4%。根据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太吓人了。但是,日本早在1994年,老龄化率就已经到了14%,就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比我们在早了27年。那么,这27年,他们尝试过什么解题思路?

这些解题思路,经历了一场长达27年的马拉松比赛。有些半途而废,有些早早淘汰。但是有些,跑到了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天到日本来,就是来看看谁是这场长达27年的比赛的获胜者。然后,向他请教。甚至把他请回中国。

所以,不要焦虑。天塌不下来。

你所担心的的那些问题,“别人”可能早就遇到过。你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解决方案,“别人”可能早就尝试过。这些解决方案,靠不靠谱,可能早就已经被验证过。

这就是“问道全球”的意义所在。

一困惑,就出门。

但是,出门时,不要忘了一样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带“好奇之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带“好奇之眼”

出门后,我们很容易有一种感觉。

这个马路,还没有背景宽呢。这个技术,上海不是也有吗。这些人的做事效率,和深圳比差太远了。

然后,在内心的“行李箱”里,装入了满满的自豪感。最后,因为“行李箱”装太满,居然塞不下一条别人的解题思路。

出门的意义,不是寻找相同。更不是仅仅寻找优越感。出门的意义,是寻找不同。是寻找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就需要“好奇之眼”。

比如,日本羽田机场的办票柜台,行李传送带,和地面齐平。 这个有意思。 省了旅客搬上搬下的麻烦。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日本的烤肉店的烤肉夹子,设计非常独特。中间有个凸起,所以放在桌上的时候,夹头不会接触桌面。这样,就不用专门找个碟子放夹子了。这个有意思。我们哪些地方,也可以用这样的设计呢?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有好奇之眼,你就会觉得收获满满。带有俯视之心,你就会觉得不过如此。

好奇之心,一定要带。而有一样的东西,一定不要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带“偏见之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带“偏见之镜”

有句话说得很好。

你眼中的你,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为什么?因为你眼中看到的任何人和物,都带有你的偏见。而恰恰是你的这种偏见,定义了你。自我修炼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摘掉“偏见之镜”。这样,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比如,很多人都读过2006年,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写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这篇文章严厉批评了索尼的绩效管理制度,并认为它是索尼衰退的根本原因。

这篇文章,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我们看索尼,就有一种看“史前恐龙”的,居高临下的悲悯心态。这只恐龙,活在了Walkman时代。手机没赶上。汽车没赶上。人工智能估计还是赶不上。半个身子已经入土。

索尼真的衰败了吗?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023年,索尼的财报分析。从这份分析中,你可以看出,索尼的“硬件”收入(各种电子产品,随身听,CD机,手机,相机,等等)的收入,只占集团收入的18.5%。而其“内容”收入(游戏,音乐,电影,等等),占公司收入超过了50%。

觉得索尼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是一种“偏见”。索尼早已成功转型为一家娱乐内容公司。索尼并不是衰败了。而是转型了。而且还转型得比较成功。转型后的索尼,市值依然日本前三。

摘掉偏见之镜。你才能看到很多看不见,甚至看不懂的东西。

比如日本人的“迷惑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的“迷惑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的“迷惑行为”

什么是“迷惑行为”?

在日语里,迷惑行为,就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

在日本,如果你帮一位女士提了一个很重的箱子。很可能,她不会对你说谢谢。她可能会对你说:对不起。

为什么?这个行为是不是很让人“迷惑”?因为她觉得,她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居然要你来帮她提箱子,给你添麻烦了。所以,她“对不起”你。

这个星期,我们算是深刻看懂了日本人的这种“迷惑行为”。

电梯里说话,被嫌弃了。因为给不想听到你说话的人,添麻烦了。在会议室我多分享了几分钟,就被催促结束。因为给工作人员添麻烦了。买十几杯咖啡不让买,因为给后面买1杯咖啡的客人添麻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可能就彻底理解了。

2015年,伊斯兰国(ISIS)绑架了两名日本人质,然后向日本政府要求,在72小时内支付2亿美元赎金。否则杀害人质。这件事广受关注和争议。但是,日本政府坚决不付。绝不向恐怖分子妥协。否则以后会有更多绑架。结果,人质被杀害。这件事,很让人震惊。但最让人震惊的,还不是日本政府的态度。而是被绑架的人质的父亲的态度。

这位受害者父亲,没有哭诉,说政府为什么见死不救。相反,这位父亲出来公开道歉。他说:这次事件,真是给大家添麻烦了,非常对不起!

天啊。儿子被绑架,是给大家添麻烦了?如果你不理解日本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你可能打死也不能理解这位父亲,看似没有人性的“迷惑行为”。

所有的行为,都源自文化。而所有文化,都是经济基础上开出来的花。

你认为的偏好,可能只是时代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认为的偏好,只是时代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认为的偏好,只是时代的印记

这一代日本的年轻人,对购买房产、汽车、奢侈品没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对家国情怀、财富、爱情、婚姻、奋斗等等,也都没有兴趣。他们沉迷于游戏、动漫、二次元世界。他们收拾家时,尽量《断舍离》。买东西时,就是《低欲望社会》。他们把购买二手衣服,视为时尚。

这批年轻人,又被称为“平成废宅”。也就是,平成年代(1989-2019年)出生的,胸无大志、生活消极的,只愿意宅在家里,被废掉的一代年轻人。

平成废宅这个词,听上去非常的“标签化”。带有强烈的偏见。它只能代表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日本年轻人。但是,为什么这部分年轻人,会有这样的特征,甚至是偏好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失去的三十年。是的。就是你听到耳朵都要出老茧的“失去的三十年”。这三十年,发生了两件事:经济增长停滞,人口结构老化。因此,年轻人没有了上升的机会。

年轻人没有上升机会,要么抑郁一生,要么寻找自洽。于是,自洽,就变成了更多人的选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独立做出了“低成本悦己”的选择。但其实,这是一代人的集体偏好。这个你看似的偏好,是时代在每个人身上敲上的一个印记。

那么,同样经济增长收敛,同样人口结构老化的中国,也会这样吗?

中国这一代年轻人,会被敲上什么他们自以为的独立偏好,但其实是来自时代的深深印记呢?

值得深思。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开始适应,如何从β驱动,到α驱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β驱动,到α驱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β驱动,到α驱动

什么是β,什么是α?

举个例子。白酒行业(赛道),就是β。茅台(个体),就是α。

白酒行业整体下滑。从2016年到2023年,白酒行业整体产量,下降了几乎一半。腰斩。但是,在这6-7年中,茅台依然保持每年的增长。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所有行业都在增长。你选对一个行业,就是选对了一个电梯。然后,你在电梯里不管做什么,都能高速增长。因为β(赛道)在增长。而经济增长收敛的时候,电梯停运了。你要爬楼梯了。那么,这时谁爬得快,就纯粹看各自的体能了。这时的增长,是向α(个体)要增长。

为什么要讲这个?

因为这次来日本,发现大部分优秀的公司,都不是β驱动,而是α驱动。

比如迪士尼。东京迪士尼,是因为孩子越来越多,而生意越来越好的吗?当然不是。日本比我们更早经历少子化。东京迪士尼,没有电梯可坐。它的逆势增长,来自它自身准确的定位,和细致到“恐怖”的服务体验。

比如唐吉诃德。唐吉诃德,是因为日本人越来越愿意花钱,而生意越来越好的吗?当然不是。日本比我们更早经历了增长收敛。唐吉诃德,没有电梯可坐。它的逆势增长,来自它对低成本的极致追求,和对自己足够狠的“既要又要还要”。

我们出来看企业时,很容易想:这个“行业”好,这个“模式”先进。我们也复制到中国去。这依然是找电梯思维。我们出来看企业时,也许应该想的是:这个“企业”很努力,爬楼梯时的这个“动作”很高效。我回去也要好好练习。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的增长,可能不是向外求β,而是来自向内求α。

比如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

这是我这次来日本,最大的感悟之一。

提问。中国有那么多五星级酒店,你会选择哪一家入住?

我告诉你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选开业时间最短的。为什么?因为开业时间越短的酒店,设备越新。

以前的酒店,只有电源插座。后来装修的酒店,有USB充电口了。再新的酒店,USB充电口变成高速的了。最新的酒店,USB口不但高速,还有Type-C接口。开业时间越短的酒店,设备越新。

服务?服务好像都差不多。我们好像不擅长比服务。我们擅长硬件。

但是,你能买到的硬件,别人也能买到。你与别人真正的区别,是你买不到的那些东西。那就是: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住的酒店,吃早餐时,前台会给你一张卡。干什么用的呢?占座用的。我在酒店吃早餐,经常遇到前台把我领到一个座位后,把箱子放在旁边,然后去拿食物。但拿完回来后,座位还是被人坐了。只好重找。但是这家酒店,给发一张“占座卡”。不需要人“领座”。找到空的地方插在桌上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7-11买瓶装饮料,瓶盖有很多种颜色。包括照片中的这种黄色。这种黄色,有什么特殊含义吗?有的。如果是黄色,就表示这瓶饮料,7-11已经帮你加热过了。如果你想喝热的饮料(茶,咖啡)。直接拿走就好了。

你看,这些“服务”,都不需要很昂贵的硬件。关键是,你的人能想到。

你说,那我做了之后,别人不也学会了?服务的核心,是同理心。是站在对方角度的不断思考。这种思考,是无止境的。你的同理心有多大的边界,你的服务就有多大的边界。

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硬件的竞争。而是软件的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的竞争,是“视人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的竞争,是“视人为人”

视人为人。听上去要求太低了。但是,可悲的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太少了。

倍乐生的陈博士与我分享,在日本的养老院,是绝对不能对老人进行“约束”行为的。

什么是约束行为?就是用国内叫“安全带”,日本叫“约束带”的设备,把老人绑在座椅上或者床上。

为什么?因为白天怕老人从座椅上摔下来,夜里怕老人从床上滚下来。发生危险。听上去,是不是充满善意?但是这份“善意”,并没有“视老人为人”。

老人是老了。但是老人并不是傻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把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绑在床上,限制自由,如果是你,你愿意吗?如果是我,我估计早疯了。

在日本,约束任何一个老人,都必须向政府报告。日本养老院有句话叫:约束是为了解除约束。不能提交解除约束的计划,是不能实施约束的。

另外,很多人对我说,在中国的有些养老院,有没有孩子,是一个老人会遭遇的待遇的分水岭。有孩子,会被更好地照顾。因为怕孩子找麻烦。没有孩子的老人,在有些养老院里,活得很悲惨。因为没有后果。

在日本,每位老人都有监护人。如果老人没有子女,政府会给他安排一个监护人。这位监护人,会定期来养老院看望老人。一些重大事项,养老院必须和老人商量。

这才是视人为人。

这是每个人最终的追求。也是商业往下发展必然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中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中国呢?

出去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去。而是为了回来。看日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日本。而是为了中国。

为期8天的日本游学结束了。说说我对中国未来的看法。

第一,平替会成为时尚。

中国在经济增长、人口结构这两点上,和日本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从这一点上来说,日本的“低成本悦己”的“低欲望社会”,有不小的概率在中国会同样出现。

就像“断舍离”会成为流行文化一样,“平替”可能在中国也会成为文化现象。它会逐渐从“没钱的妥协”,不断自洽为“年轻人的时尚”。平替会逐渐从“山寨和低端”的代名词,演化为“酷和先进”的象征。

就像日本的优衣库、无印良品和唐吉诃德一样。

第二,养老是少有的β赛道。

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奶粉、幼儿园、少儿教育这些赛道会越来越窄。

2016年,中国出生率达到了最高峰。然后开始一路下降。这种下降的趋势,不断波及不同年龄段的产业。一开始是月子中心。然后是婴幼儿奶粉。然后是幼儿园。然后是小学。然后是K12教育。

如果把1962年出生的,每年出生的超过2000万的新生儿,叫做“婴儿涨潮”的话,那么2016年开始下降的,甚至跌破1000万的趋势,叫做“婴儿退潮”。这批婴儿退潮的发生到现在,已经有8年了。12年的时候,他们会影响中考。18年的时候会影响高考。22年的时候,会影响就业。然后是买房,结婚,生子。“婴儿退潮”所到之年龄,行业萎缩,企业挑战。在那些行业里,只能靠α能力。

而相反,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片蓝海。1962年出生的那批“婴儿涨潮”,终于开始退休了。他们的购物、旅游、娱乐、养老,会是难得的β赛道。

当然,中国还有很多其它机会。但是,平替,养老,这两个可能更加是充满机会。

你准备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一起看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一起看世界

2024年,问道全球第二站,日本游学,已经结束了。

感谢那些认真接待我们的企业,无私分享的老师,还有如饥似渴一同学习的企业家同学们。

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大不过他的所见所闻。

我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

上个月,我们官宣了2024年的年度演讲的主题词:。

在官宣里我说,2024年,驱动很多创业者们前行的,也许不是跳起来抓住高处的趋势,而是蹲下来解决脚下的难题。我必须诚实地告诉你,前面的那些“怎么办”,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上帝今年出的这套卷子,我也没见过。但是,难题,并不只是在考你一个人。麻烦,也不是只是冲着你而来。

有很多人,遇到了和你一样的难题。在这一年里,我正在、并会继续,趴在中国商业的泥土里,为你仔细寻找这些难题的“解题思路”。

2024年,我会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找。寻找困难之下的那些解题思路。

1月份,我去了中东(沙特、阿联酋)。6月份,我刚刚去完日本。而9月份,我要去美国、墨西哥。12月份,我要去东南亚(越南、印尼)。我要去很多很多地方。去看看那些完全不一样的土壤里,能开出什么花。

然后,在年度演讲之前赶回来。并用1个月的时间,梳理这一整年的研究。这一个月,我不出差,不开会,不去办公室。最后,10月26日,争取把我这一年所收集的“解题思路”,用4个小时的时间,和你分享。

谢谢你阅读我这几天的连载文章。

期待,我们在下一站见。期待,我们在年度演讲见。

好的。要登机了。

回国。

P.S.

天气,暖和起来了。又到了出发的时间。

今年,我们重新启动了,暂停了4年的“问道全球”。

1月份,我们去到了中东(沙特、阿联酋)。6月份,我们刚刚去完日本。

接下来的9月份,我们要去美国、墨西哥。看看人工智能的最前端,有哪些技术,从“天上掉下来”,又有哪些应用,从“地上长出来”。看看美国的友岸外包,到底会怎么影响我们的制造业,和供应链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12月份,我们要去东南亚(越南、印尼)。看看中国供应链溢出的地方,到底会发生什么。看看那些完全不一样的土壤里,能开出什么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也想邀请你,与我同行。

一个人,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大不过他的所见所闻。

如果,你也对这样的一线游学感兴趣,欢迎你加入我们。

让我们一起,行万里路,问道中国,问道全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刘润编辑/ 二蔓版面/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275篇原创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