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到了端午我们传统上有喝雄黄酒、吃粽子等饮食习俗,这里科学辟谣整理了 5 个关于端午节饮食(特别是粽子)的常见误区,快来看看有没有困扰你的问题吧!

1.端午节喝雄黄酒

可以强身健体

古人认为端午节饮用雄黄酒可以强身健体。在没有消毒剂的古代,人们常用研磨成粉的雄黄泡酒,以杀菌驱虫,祛毒解痒。

实际上,饮用雄黄酒并不能强身健体,还会损害健康。虽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要控制在 15g 以下,但 2018 年《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 2800 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并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雄黄其实是有毒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加热至 80℃ 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三氧化二砷,会损害肝脏和中枢神经。

2.粽子难消化

先说结论:温热的粽子比米饭还好消化,但凉粽子确实难消化。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跟大米相比,糯米主要为支链淀粉,大米主要为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结构是束状结构,像一根“绳子”,要想消化它,需要淀粉酶把它剪切成一段一段的,所以比较难消化。而支链淀粉分子结构是树杈结构,很松散,淀粉酶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也容易糊化,消化率高。所以糯米本身比大米更容易消化。

对于冷却后的糯米食物比如凉粽子,确实会增加消化难度。这是因为糯米食物冷却后,支链淀粉就会很快地相互连接成致密的结构,黏性和韧性增大,进而影响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增加消化负担。而且黏在一起的食物都难以咀嚼,囫囵吞枣的就咽下去了,也会给胃部增加消化负担。

再有,现在的粽子花样繁多,什么馅的都有,往往高脂高糖,这也会增加消化负担。因此粽子虽好,不宜吃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粽叶青翠欲滴的粽子

更新鲜

翠绿粽叶包裹的粽子,让人看着往往更有食欲,觉得特别新鲜

实际上,粽子粽叶绿并不能代表粽子就新鲜,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刚做好的粽子,粽叶也不会太新鲜,大多会变成橄榄色或者黄褐色。

这是因为粽叶的翠绿外表是叶绿素赋予的,在长时间煮制的过程中,高温会破坏粽叶中的叶绿素,使其变色失去原有的光泽。

煮好的粽子粽叶看起来“不新鲜”才是正常的,如果太新鲜、翠绿,反而要谨慎购买。

4.糖尿病人不能吃粽子

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粽子的说法并不准确,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食用粽子。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粽子的选择

应选择少油、少糖、低盐的粽子,避免豆沙粽、枣泥粽这类比较甜的粽子,以及添加了五花肉、蛋黄的咸粽子

2

粽子的分量

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粽子时应控制分量,避免过量摄入,可以选择小粽子,建议最多吃 1 个拳头大的粽子即可,并且细嚼慢咽

3

饮食平衡

食用粽子时应相应减少主食的量,并搭配好蔬菜和蛋白质的食物一起吃。其中做熟的绿叶菜最好能吃够 1~2 拳头,比如小白菜、油菜、油麦菜、菠菜等;蛋白质食物吃 0.5~1 拳头,比如 1 拳头豆腐、1 个小鸡腿、一个掌心的鱼肉、七八只大虾、三个手指大小的猪瘦肉

另外,最好不要选配料有猪油的粽子。有研究显示,加入猪油之后,糯米食物餐后血糖上升到峰值的时间虽然会被推迟,但血糖的峰值依然较高,而较高的脂肪还会降低后面一餐的血糖控制能力。

4

监测血糖

吃了粽子后,应及时监测血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粽子吃不完

可以放冰箱保存很久

粽子如果吃不完,可以放入冰箱保存,但保存方法和时间有讲究。

1

冷藏

如果粽子数量不多,或者计划在近几天内食用,建议冷藏保存。将粽子在常温下放凉后,使用保鲜袋或保鲜膜包裹,一般可以保存 3~5 天,尽早吃完。关键是少包少买。

2

冷冻

如果实在太多了需要长期保存,那就冷冻吧。虽然是冷冻但也别保存太长时间,建议半年内吃完,时间久了风味会变差哦。

3

真空保存

对于生粽子,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将未煮熟的粽子用密封的真空袋装起来,抽出空气,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这样可以保持新鲜长达一个月

转载自: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