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国经济,除了越来越火热的话题——房价走势,还有哪些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变化呢?

有人预测,新的一年里,中国将迎来四大降价潮。没错,这一次可不只是房价,还有电子产品、汽车等热门消费品的价格也蠢蠢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电子产品降价潮

电子产品向来以更新迭代快、性价比高著称。不过,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2024年电子产品降价的趋势或将更加明显。

从供给端来看,电子元器件成本的下降是推动终端产品降价的重要因素。

以存储芯片为例,2023年全球NAND Flash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1.5%,创下历史新高,供应充裕导致价格一路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计到2025年,存储芯片价格还将进一步走低,为电子产品降价创造了条件。

需求端的变化也在倒逼厂商调整定价策略。疫情催生了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新需求,但随着生活秩序的恢复,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购买热情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弱于预期,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价格敏感度提高。

面对需求回调和消费降级压力,厂商不得不祭出降价手段来刺激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看,2024年降价幅度最大的电子产品可能是智能手机。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6%,是近十年来最大的降幅。

在5G换机潮接近尾声、创新乏力的背景下,手机厂商恐怕只能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想象,从千元机到旗舰机,各价位段手机产品都将迎来一轮降价,性价比将显著提升。

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情况与手机类似。

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大跌29%,创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

为了去库存、拉动需求,戴尔、联想等品牌纷纷下调价格。

加上AMD、英特尔新一代处理器的加入,2024年笔记本电脑降价空间依然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品类有望借助规模效应实现价格下探。

随着小米手环、华为智能手表等爆款产品的普及,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

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成本和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电子产品降价潮的到来,既有产业升级的结果,也有竞争加剧的必然。

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同样的预算可以买到更高品质的产品,也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创造了条件。电子产品降价,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汽车降价潮

除了电子产品,汽车市场在2024年同样大有可为。事实上,汽车降价已经初现端倪。仅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品牌就多次调低了热销车型的价格。

进入2024年,汽车降价或将成为行业新常态。

纵观汽车降价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新能源汽车的"降维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成本的快速下降,加上国家补贴政策的引导,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

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秦PLUS等热销车型频繁降价,给燃油车市场带来不小冲击。

为了巩固市场地位,传统品牌也不得不跟进价格战。

据统计,2024年4月,燃油车厂商共计开展了近50次促销降价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降价的第二个驱动力,来自国内市场需求的疲软。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587.2万辆,同比下降2.5%。

面对购车预算受限、消费信心不足的市场环境,主机厂和经销商纷纷诉诸价格杠杆,期望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提振业绩。

从目前来看,这一策略颇见成效。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开始回暖,环比增长21.3%,同比增长2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预见,只要宏观经济尚未明显好转,价格因素仍将是拉动汽车消费的关键变量。

第三个利好汽车降价的因素,则是国内汽车产业链的日趋完善。

近年来,在国产替代等政策利好下,国内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等领域都涌现出一批优质供应商,在产品成本和技术水平上直追国际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稳定性,也为整车降价创造了条件。

以造车新势力为例,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企业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进程也在加速,为车辆降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论是新能源车的加速普及,还是传统燃油车企的应对之策,再加上宏观经济的波动调整,都在为2024年的汽车降价潮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购车的好时机。不过,面对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消费者也要提高辨别力,货比三家,擦亮眼睛。

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优惠的背后更需看重产品力和服务质量。

只有价格和品质的双重提升,才能让汽车消费释放更多潜力,撬动内需这个超级杠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2024年的降价故事远不止房价、电子产品和汽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无不涌动着价格变革的暗流。

降价潮的背后,是产业升级、需求分化、全球化深化等诸多因素的博弈。

对企业而言,唯有坚持创新,在成本、品质、服务上精益求精,方能在价格战中掌握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消费者而言,降价意味着一个趁低吸纳的好时机,但更需要保持理性,绝不能"只看价,不看质"。

降价不降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