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俞家三少怎么样?”

1948年底,中央讨论天津市长人选时,毛主席突然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当时大家都一惊,毛主席竟然襟怀坦荡地提名了这个人,虽然这个人功勋卓著,但他还有另一层身份:江青的前夫。

周恩来总理一听眼睛一亮,立刻接过话头说:他现在是华北军区后勤部政委。

按资历,他确实符合条件,毛主席立刻命人起草了任命书。

很快,大家就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眼光和胸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解放军势如破竹,天津指日可破,而此刻,中央也在提前考虑天津的接管问题。

别看现在天津比上海经济上要弱了很多,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天津一度和上海齐名,都是中国大型的海滨商业城市,而天津更是有“万国之城”的美誉。

因此,接管天津这个人,不仅要有叱咤风云的大将作风,还要在经济上有见识、有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军内确实有很多武将,但是要掌管一个港口经济城市,未必能得心应手。

为了能提前做好准备,中央开始提前研究市长人选。

有人想到了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做了上海首任市长,如法炮制的话,聂荣臻司令员,也有资历担当天津市长

但在毛主席心里,聂荣臻为人端方,思维缜密,作战严谨,他还应该担负更重大的军事任务。

而后,又有人提议,由刚任命的市委书记黄克诚兼任市长,毛主席还是摇了摇头。

因为天津是北方重镇,也是北平的东部门户,黄克诚虽然雷厉风行,又擅长生产和开辟根据地,但是要建设一个北方经济城市,他需要配一个搭档。

于是,“俞家三少”就这样被主席推上了天津市长的位置。

那么,这个俞家三少,到底有何能力,能获得毛主席的青睐呢?

02

其实,这个毛主席嘴里的“俞家三少”,就是时任华北军区后勤部政委的黄敬。

黄敬原名俞启威,1912年出生,祖籍浙江绍兴,祖辈是浙江一带的名门望族,出生后不久就跟随母亲迁到了南京。

1924年,他又跟随母亲来到天津,曾就读于天津的南开中学和汇文中学,都是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学府。

1931年,他考入了青岛大学,这正是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俞启威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并改名为黄敬。

也就是这时,他通过姐姐俞珊认识了当时名为“李云鹤”的江青,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人,互生好感,他还介绍李云鹤入了党。

当时黄敬是戏剧社的积极分子,参演了很多海滨剧目,李云鹤也是文艺骨干,共同的志趣,更是让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1932年,黄敬因为不满青岛大学当局只顾让学生埋头学习,不问国家大事,便带领青岛大学党支部,组织学生罢课,被当局定为了重点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黄敬因为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在狱中他坚持信仰,绝不屈服,直到党组织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

随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他和江青的志向产生了分歧,黄敬想留在北京继续从事党的工作,江青想去上海当个演员,两个人就此分道扬镳。

对于二人这段经历,毛主席是知道的,所以他从来没有怀疑过黄敬的革命决心。

03

1949年1月,第四野战军30多万大军,以让人意想不到的神速解放了天津。

因为市长人选已经确定好了,黄敬带着几名得力的干部,接管了天津的工作。

在这里,他首先要做的是改善基础市政建设,让市区先通畅地运行起来。

从通信到水电,天津仅用两天时间就恢复了正常。

接下来,他又重点关注天津的生产建设,解放后的天津人民有了自己的政府,一个个干劲十足,仅一个月创下来的生产总值,就达到了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

5个月后,黄克诚调往了湖南,黄敬一个人兼职市委书记和市长,工作担子更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天津人民的居住问题非常不乐观,劳动人民都住在低矮拥挤的窝棚里,有的工人甚至七八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床位。

如果想进行旧房改造,就需要资金,黄敬只好向国家申请救助。

虽然当时国家经济非常紧张,但毛主席知道黄敬要做的事,一定是迫在眉睫,他专门叮嘱周恩来总理,给天津进行特殊支援。

不久后,5万间住宅在天津落成,工人居住条件改善后,工作效率和干劲更大了。

仅仅两年多时间,天津老百姓就看到天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激动之余,纷纷写信到天津市政府,专门告诉他们的黄市长:天津人民不会忘记你!

04

天津的巨大变化,很快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

1954年,毛主席乘专列来到天津视察工作,因为出发很突然,他并没有提前告诉天津方面。

4月20日凌晨,专列抵达天津市,接到通知的黄敬立刻带着市委成员到车站迎接。

很快,毛主席一行人被带到了天津市委大院,毛主席也被安排进了招待所。

但是因为这里的床比较软,毛主席直接把褥子床单铺到了地上,打了一宿的地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敬得知后很愧疚,他一直检讨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可毛主席却风趣地说:“睡地铺更舒服呀。”

上午听取了黄敬及市委其他成员的汇报后,毛主席又到附近转了一圈,对黄敬执掌下的天津新貌很满意,当晚就离开了。

看到黄敬的业绩,人们不得不承认当初毛主席真是高瞻远瞩、用人有方。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黄敬因为平日里工作过于劳累,身体逐渐吃不消了,同志们几次劝他彻底休养一番,都被他谢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黄敬在工作中突发肺栓塞,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46岁。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悲痛,每一位为新中国建设付出心血和生命的人,都会成为他心中的伤痕。

直到今天,老一辈天津人,还记得这位人民的好市长,记得他为天津呕心沥血的光辉事迹。

---end---

作者:沐风

编辑: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