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墟熙攘庆佳节,文脉传承歌盛景。6月9日,“千年古墟·文脉传承”2024年阳春高流河墟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在阳春市合水镇举行。据悉,该活动自6月8日持续至10日。

高流河墟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巾帼英雄冼夫人开启阳春古墟的辉煌篇章以来,已有1400年历史,见证了阳春乃至岭南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价值,被誉为“岭南第一墟”。

如今,这场“千年古墟”已不再是一场单纯的民俗活动,而是通过深挖竹木器、文化、非遗、旅游、土特产等优质资源,打造富有阳春特色的农文旅体融合IP。借助这场竹木器工艺品的交易盛会,阳春市正全力打造粤西竹木器交易集散地、华南竹木器产业交易商圈,将高流河墟打造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让阳春走向更多人,让更多人走进阳春,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人气爆满,“千年古墟”换新颜

“新鲜出炉的阳春钵仔玛,欢迎大家来品尝。”“自编箩筐、竹筛、菜篮,浸高流河水后经久不腐,欢迎购买!”“岗美腊鸭、岗美毛蟹、春湾板栗、石望腐竹等阳春土特产,味道正宗……”在高流古墟活动现场,叫卖声、询价声等此起彼伏,高流河畔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春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还拥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承千年的高流河墟,则是当地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仅6月9日一天,高流河墟便吸引了17万人次前来‘趁墟’。以此估算,6月8日—10日期间,预计高流河墟将吸引游客人次超过40万人。”阳春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高流河墟相比上届,不仅在参与人数上实现翻倍,更将活动时间延长为三个日夜,并增加了主题方阵巡游、粤剧专场演出、高流河墟文化主题舞台剧《千年传承——高流河墟盛景》、高流河墟文艺晚会等内容,为八方宾客带来文化盛宴,让“千年古墟”焕发新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今年阳春市紧密围绕“竹木器”这一高流古墟传统特色主题,不仅打造规模化的竹木器展销场景,还新增阳春特色“舞龙”“冼夫人”“武术醒狮”“‘百千万工程’成果展示”“采茶舞”以及“瑶族长鼓舞”六大文化主题方阵巡游,展现冼夫人历史事件与阳春文化民俗。

其中,舞龙方阵主要是体现阳春传统民俗“大王诞炮会”,方阵由数十条形态各异的龙组成,这些龙或色彩斑斓,或威武雄壮,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冼夫人方阵展现出冼夫人与阳春的深厚历史渊源,体现出冼夫人收服各族、治理地方的历史功绩;醒狮武术方阵展现阳春醒狮和洪拳等当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集武术、舞蹈、杂技、鼓乐伴奏结合为一体;“百千万工程”成果展方阵展现阳春市的名优土特产,如春砂仁、马水桔、赤小豆、八甲唛菜、春湾香芋等,助力乡村振兴;采茶舞方阵突出表现阳春出产的凌霄神仙茶,该茶制作技艺是阳春茶文化典型,被列入非遗项目;长鼓舞方阵主要表演阳春市永宁镇的过山瑶长鼓舞,展现阳春正全力打造“粤西第一瑶寨”的民族风采。

创新发展,产业发展迎新机

近日,笔者走进阳春市合水镇宜顺工艺编织厂,各类产品琳琅满目,每件作品都做工精细、线条美观、形态各异。作为当地竹木器工艺品产业的佼佼者,宜顺工艺编织厂的竹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在每年高流河墟上都备受市民、游客的青睐。

在生产车间,工人手拿精心挑选过的竹材,精准而熟练地修剪篾条、进行编织,一会儿工夫,一件精美的竹篮产品已初见雏形。该工厂原材料选用当地优质毛竹,经过选材、去皮、刮青、去结、开竹、编织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最终呈现出形态各异、美观实用的竹制品。其中,不仅有传统的竹篮、竹椅等日用品,还有竹灯罩、藤制手包等创新产品,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竹制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竹木器工艺品的韵味,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竹木器工艺品的交易盛会,高流河墟为阳春竹木器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展现出阳春竹木器的高超制作工艺和丰富文化底蕴,助力阳春市全力打造粤西竹木器交易集散地、华南竹木器产业交易商圈。

据悉,今年阳春市借助高流河墟,举办了2024年阳春市高流河墟竹木器工艺品展销会,加强竹木器产业交流与合作,展现阳春市竹木器工艺品的文化底蕴与优良工艺,推动阳春市竹木器行业的发展,让阳春竹木器工艺品走向全国。

活动现场,各式各样的竹木藤器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高流河畔不仅汇集了民间手工艺者自编的箩筐、竹筛、菜篮、竹椅、扁担、梯子等各式各样的竹木器,还吸引了来自阳春本地竹木器企业(作坊)和罗定、肇庆等地的近50家商户踊跃参展,各类竹木器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许多游客竞相选购,身上扛满了“战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销会上,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带来的竹木器优秀作品非常吸引眼球。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广美师生的精湛技艺,更将竹木器赋予了艺术价值和品牌价值;在部分竹木器摊位上,各类制作精美的“迷你”桌椅不到手掌大小,与各类玩偶娃娃共同摆放出各种造型,也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小朋友的驻足。“竹木器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实用物品,更应该发掘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阳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阳春竹木器正在向艺术化、工艺化的多元方向创新发展,此次邀请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参展,传达的就是希望推动竹木器产业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的讯号。

阳春竹器产业从业人员众多,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为推动阳春竹木器工艺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阳春市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平台,为当地竹木器工艺品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阳春竹木器工艺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了解,目前,阳春市竹木器工艺品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共有企业8家,产品远销广州、东莞、上海、福建等地和希腊、克罗地亚、意大利、越南等国家,每年可创造产值近5000万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阳春竹木器工艺品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通过引入新制作手段、新设计理念,阳春竹木器工艺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下一步,阳春市将继续加大对竹木器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全力打造竹木器产业链,打响阳春竹木器品牌,推动竹木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非遗赋能,文旅融合有新意

“烧鸡翼,中意吃……”高流河墟活动当天,曾执导《喜剧之王》《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等多部香港经典电影的导演李力持也来到现场为活动“打Call”,他还扮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的造型,为广大游客赠送小吃“烧鸡翅”,吸引了许多游客排队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流河墟作为以“竹木器”为主题的综合性盛会,不仅拥有竹木器产品展销功能,还为八方宾客提供阳春土特产、美食、非遗文化等各类产品,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有力抓手。据悉,本届高流河墟共布置集市摊位1200多个,数量比上届翻了一番还多,包括各镇街土特产展销摊位、阳春特色美食摊位、非遗产品周边摊位、趣味活动摊位、旅游宣传摊位等,为游客带来餐饮、购物、表演、文化、旅游等综合性体验,助力打造农文商旅体融合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流河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都是阳春重要的‘非遗+’旅游产品,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阳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高丹丹表示,近年来,阳春通过围绕高流河墟举办系列活动,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增厚文化积淀的“深度”。通过举办阳春历史文化主题巡游,创编大型情景剧,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文脉支撑。二是增加高流河墟活动“长度”。高流河墟以往基本是1天,如今将活动举办时间延长到3天,同时在夜间继续开放,并举办专场粤剧和文化演出,延长游玩消费时间,将游客“留住”。三是拓展活动领域的广度。通过办好竹木器展销、阳春美食节等活动,丰富了游客游玩项目,有力促进旅游业消费增长,为阳春打造农文商旅体融合IP提供新动能。

在高流河墟周边,非遗对文旅融合的带动力度不断增强。活动期间,高流河墟周边餐饮“座无虚席”,春湾风景区、凌霄岩风景区、崆峒岩风景区等景区游客较平日有大幅增长。例如,仅6月9日上午,崆峒岩景区就有超过20辆旅游大巴携客到来。

可以期待,在这场非遗活动的带动下,阳春端午假期旅游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近年来,阳春市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围绕“决胜‘123’、争先‘百千万’、实现‘十突破’”任务目标,大力加强高流河墟这一非遗瑰宝、历史文脉的研究和传承,深挖历史与文化的双重价值,着力打造了具有阳春特色的农文商旅融合IP典范,赋予高流河墟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时代新元素。

阳春市将继续挖掘弘扬高流河墟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时代风采,以非遗为媒,以非遗会友,讲好阳春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阳春、走进阳春,品味阳春的山、江、林、泉、湖、洞、花、石、非遗、农特产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阳春特色的农文商旅体融合IP,为阳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每逢农历五月初四前后,高流河畔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相传千年之前,“岭南圣母”冼夫人建阳春郡城,在高流河畔建起练兵场,操练军队,保境安民。冼夫人曾多次领兵出征平定叛乱,战事告捷之际,便会在高流河畔举行庆功盛宴,百姓庆贺同游,歌舞升平。这一传统随着时间的流转,逐渐演变成为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五月初四,人们便会自发赶来高流河趁墟,习俗延续至今。

高流千年古墟,是当年冼夫人的部队出征凯旋举行盛会的地方。当地村民为了纪念冼夫人的功勋,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盛会,把当地的竹木制品带来这里交易,逐步形成了一个墟市。传说在农历五月初四墟期当日,只要将竹木器等物品放到高流河水中浸一浸,就永不会被虫蛀,小孩在高流河里洗澡会体魄强健、不生痱子,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流墟的开创以及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558年(陈武帝永定二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高流河墟于2009年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阳春持续打造的重要文旅项目。

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古墟充分融入了非遗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自古至今一种历史文化的绵延。近年来,阳春市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动农文旅体融合,打造以文塑旅新标杆。

南方+记者罗天

通讯员郑丽娟陈达植兰裕谭奇露刘炳杉李嘉辉李宗阳

[作者]罗天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