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将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且培养基地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作为首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高校中唯一的地方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在6月迎来首届拔尖班毕业生。不过,截止到5月末,该班级已经全员“交卷”,且成绩相当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该校首届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的20名学生中,有19名选择了读研深造,升学率高达95%;1人选择直接就业,被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天津分局录用。不仅如此,在升学深造学生中,有14人成功获得推免资格,7名学生获得直博资格,直博率达到37%。

当然,这些优异的升学成绩虽然离不开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努力,但更少不了的是南信大为其提供的优渥的成长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大一开始,南信大的大气科学拔尖班就坚持个性化科研志趣培养,由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陈海山教授担任学术班主任,并按照“三对一”的方式,为每位同学组建‘1名学术导师+1名生涯导师+1名生活导师’的导师团队,由导师为其量身定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和培养方案。这也为拔尖班同学的学习与科研道路开通了绿色通道。

这样一来,该班级学生能早早就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思维,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从找准科研方向、指出存在问题、授予具体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南信大还会定期为该班级学生开设特色学术活动,包括“名师讲坛”、“拔尖班学术报告会”等,邀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曾庆存院士、戴永久院士、王会军院士、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研究员等学术大咖,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在人工智能、气象科普、全球变暖等方面的前沿知识,还会在讲解结束后与学生进行充分而深入的交流

在这些学术活动中,学生能与院士近距离交流,接触大气科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科研视野的同时锻炼其辩证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和潜力,提升其科研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于此,该班级南信大大气科学拔尖班的学生20名学生在校期间共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国家级奖项15人次、省级奖项50人次、校级奖项200余人次,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共计18项,发表论文5篇、专利10项,可谓是全面开花。

名师引路,大咖“带飞”,这让南信大拔尖班学生在本科阶段能接触科研训练和各类科研活动,培养其科研素养,并帮助学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就和最终优异的毕业成绩。这是对该校大气科学拔尖班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的充分肯定,也为南信大积攒了更多成功的经验。相信在此基础上,该班级学生能在未来成长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拔尖人才,而南信大也能交出更多更优异的育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