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

1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裕华中路,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间,明洪武年间这里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直隶总督署正式启用直至清朝灭亡(公元1911年)。它是我国现存的一座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也是中国清代军政衙署。如今它与北京故宫(中央)、山西霍州署(州级)、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县级)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四级官署衙门。

一步入保定城中繁华的裕华路,远远地就能看见两根高高耸立的旗杆。这一对旗杆伫立于路正中,足足有33.6米高。可以想象,在那时候没有高楼大厦的古城,这两根高高的旗杆是何等的醒目和威风。大旗杆以如此高度傲视四野,气度不凡,象征着直隶总督的权威与显赫。

2

走到直隶总督署门口,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灰色围墙和黑色的大门,看上去威严而肃穆。在大门的两旁挂有一副黑底金字抱柱联: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这副对联不仅写出了当时直隶所辖范围,更是凸显了历经清朝八位皇帝一百八十年,九十九任七十四位直隶总督的显赫声名。

直隶总督署的正门为三开间小式硬山建筑,黑色大门上方,悬挂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的匾额,虽然没有什么华丽装饰,但是威严的气氛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省级署衙和县级署衙的等级规格之分。

进入大门后,沿甬道往北即是仪门,为三开间门厅。仪门两侧各有一便门,称东便门、西便门。仪门是总督迎送宾客的地方,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或比总督还大的文武官员来署,宾客从仪门而入,品位低下的官员来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便门,武官走西便门。

继续向北穿过戒石坊便是总督署大堂。大堂是总督署的中心建筑,面阔五间,长22米,进深10米,堂前有抱厦三间和宽阔的月台。总督大堂一般不直接用来审理各类案件,大堂及前面的月台是总督举行隆重庆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以及对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礼的朝贺等。

进入到大堂中,正中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书“恪恭首牧”。这是当年雍正皇帝御笔,用以褒奖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大堂内部的布置,是按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的样子复原的,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穿大堂而过后边是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取深思熟虑补其不足之意。这里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复审民事案件的地方。直隶总督署呈对称形的建筑布局,除了中路的仪门、大堂、二堂等建筑,还有东路的建筑寅宾馆、幕府院、东花厅、外签押房、胥吏房等。寅宾馆是招待外地客人的地方,幕府院是幕友师爷们居住办公的地方。目前东花厅和外签押房等保留原貌,其他建筑大部已修复完毕。西路的建筑尚存古树和房基。据资料记载有典吏厅、西花厅、办事厅等,花园可以和上房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内的“公生明”牌坊(上)及背后的十六字官箴(下)

这座牌坊位于总督署内仪门和大堂之间,为四柱三顶的木制牌坊。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种牌坊及官箴在本期的古代府衙行走手记中多次被提及,这是第一次出现。

3

直隶总督署作为京畿的屏障,曾是一个戒备森严、威风神秘的地方。时光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岁月,昔日这里有无数的历史风云人物,也有许多人间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它是历史的浓缩,也是历史的见证。置身于一重重饱经沧桑的古老院落中,一幕幕历史的画面仿佛呈现在人们眼前:

清乾隆年间的直隶总督方观承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任职中绘制了《棉花图》,为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直隶总督琦善在大堂跪接圣旨,奉差去了广州接替林则徐任钦差大臣,严重干扰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曾国藩在大堂接完圣旨,赴天津处理“天津教案”;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如《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俄密约》《中法新约》《中英烟台条约》等;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英、法、德、意四国联军进犯保定,占据了直隶总督署,侵略军公然坐在大堂之上审判当时的护理总督廷雍等人,后将他们杀害,这是一起发生在大堂的国耻事件;

李鸿章的得力干将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十余年,靠编练新军起家,创建了闻名中外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日本伪河北省政府曾驻该署,这里又蒙受了一次民族耻辱。

1988年,保定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博物馆,成为对国人进行中国近代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

直隶总督署作为清代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的办公处所,虽然和级别较低的县衙一样,也有着作秀式的“公生明”和“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官箴,但由于它的级别非常高,在府署营建、官员仪仗方面的排场比普通官衙更大:总督署大门外的各类附属建筑组成了一个半封闭格局,威严气氛使人产生森严神秘的感觉;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有十几个头衔,这些头衔都印在一块块红木牌上,陈列在大堂左右,他出行的仪仗队伍也有七十余人;到了民国年间,曹锟担任直鲁豫巡阅使,还在大门外竖起了三十多米高的旗杆以突出其地位之高,这些手段会对级别较低的官员和平民形成一种震慑和精神上的压迫,进而使其恭敬、顺从。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具体手段产生了一些变化,但实质思想依然没有改变,在这里表露无遗。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