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微微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婆婆是个“双面人”。

自己刚生完孩子,正在哺乳期。

丈夫在家,婆婆做个饭,锅里全是排骨;

丈夫不在家,婆婆做的饭,汤里只有配菜。

自己想吃燕窝,婆婆说燕窝寒凉,哺乳期不适合吃。

但等到小姑子怀孕,婆婆又当着她的面对自己的女儿说:

多吃点燕窝,对宝宝好。

她忍不住向丈夫抱怨,可丈夫根本不相信:

“我妈对你这么好,你想多了吧。”

无奈的她只好在网上发泄情绪,意外炸出一群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儿媳妇:

“她儿子下班回家,她就到我卧室抢着抱孩子;她儿子不在家,不叫她连我卧室门都不会进。”

“在我面前装作跟我一个阵营,背过去就跟她儿子告状。”

“在微信上说我和我老公孝顺,监控里听见她到处骂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这些辛酸泪,想必很多女性都能说上两句。

都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倘若婆婆直来直往,就算有什么矛盾误会也能当场说开。

可若是婆婆表面和气,心里却藏着不说。

那家庭即便表面风平浪静,背后也是危机四伏。

中国婆媳为什么难相处,其实就是三个字:

太拥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婆婆面慈心苦

儿媳难做好人

《社会变革与妇女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调查:

“在中国离婚家庭中,有近半数的夫妻离异,是由婆媳关系造成的。”

出于养老、育儿或经济问题等。

很多新生家庭即便已婚已育,也免不了跟公婆住在同在一个屋檐下。

距离近了,想法不一致的情况自然变多了。

曾经听见一位朋友忍不住抱怨婆婆抱怨丈夫。

仔细一问才明白:

原来她总觉得婆婆“包藏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两人亲如母女,有说有笑。

婆婆闲暇之际还会帮她做做家务。

她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神仙婆婆,直到有一天丈夫抱怨她不该总是让老人干活。

“我妈年纪大身体不好,你别总是让她做家务,我不在家,你帮我多照顾照顾老人不行吗?”

当时的她急着争辩,一旁的婆婆却掉下了眼泪。

后来仔细回忆才发现,婆婆总是在吃完饭后,当着一家人的面提出她来洗碗。

有时候一家人看电视,婆婆还会拿起拖把拖地。

在这之后,她忍不住开始怀疑婆婆是不是喜欢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日子过得紧张无比,在和婆婆的相处过程中生怕踩地雷。

她百思不得其解:

婆婆这样做,能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因为一个家庭里,只能有一个男主人和女主人。

以往的家庭结构里强调了长辈的重要性,约束女性孝顺公婆。

所谓的婆媳关系,只是一家独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如今的婚姻,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小家庭与大家庭之间,亦或是小辈与长辈之间。

都普及着“彼此平等”的观念。

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谁能先发制人,谁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有的懂得适当退出,把空间留给小家庭。

可有的则希望自己能继续成为家庭的主心骨。

这样的婆婆可能会很强势、控制欲也强,希望所有人都能顺从她、在她的掌控之下。

也有可能习惯于做“双面人”,一边和和气气,一边暗地挑拨。

能让儿子看见自己的好,又能在软硬兼施之间让儿媳妇低头。

丈夫拎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拎不清

妻子有苦难言

李银河曾经说过:

“在中国传统家庭里,亲子关系是重于夫妻关系的;

在现代核心家庭里,是以夫妻关系为主、以亲子关系为辅的。”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婆媳关系相处好不好,都要看婆媳背后的男人。

是婆婆的儿子,也是妻子的老公。

倘若遵守传统,以亲子关系为主,丈夫这一角色便会成为“妈宝男”。

假使他以现代家庭关系为主,他则会成为父母眼中的“不孝子”。

所以,当大多数婆媳关系出现问题时,让男人陷入两难境地的,不是左右无法兼顾。

而是身份的倒置:

在妈妈面前当好老公,在妻子面前当好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份的错位,决定了问题永远无法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网上一位丈夫的自白,便体现了这一点。

因为穿衣服的事情,婆婆和儿媳妇都闹得很不开心。

那天是请亲戚吃饭,一家人准备出门。

婆婆看儿媳妇穿得少,觉得风大会冷,建议对方穿厚一点的衣服。

妻子先是礼貌拒绝,说她收衣服时感受过外边的温度了,这样穿不觉得冷。

但婆婆还是再三建议她穿厚点。

次数多了,妻子便不耐烦了,直接扭头生气:

“我不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两人便陷入了冷战。

而这个丈夫呢?

他去跟妈妈聊天,结果听了一耳朵妈妈对妻子的抱怨。

试图缓和两人的关系的她,只顾着为妻子说话,换来的却是妈妈的难过。

以及对儿媳更深的成见,对儿子行为的失望。

他又想着去劝劝妻子,准备拿衣服给妻子换上。

但这一举动,仿佛火上浇油似的,让妻子也不满意起来。

“你都没有站在我这边,和你妈是一伙的,还拿衣服。”

夹在中间的丈夫一边左右为难,一边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揪不出什么错处。

但实际上,丈夫的“拎不清”永远是婆媳矛盾的催化剂。

站在亲子角度,从小接受父母教育的丈夫,天然地对婆婆的价值观更有认同感。

再加上孝顺长辈的思想,总是下意识地希望妻子再软和一些,温顺一下。

就像这个故事中的丈夫,他认同母亲的做法。

也希望妻子能孝顺长辈,主动低头。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只会导致矛盾的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丈夫的行为无异于:

把孝顺妈妈的事情交给妻子,把照顾妻子的责任交给妈妈。

在身份错位之后,进行了责任的甩锅。

但正如父母都很难对孩子道歉一样,大多数的婆婆也不可能向儿媳妇低头。

同时,儿媳妇也很难顺应丈夫的道德绑架,接受孝顺外包。

到最后,婆媳关系逐渐演变成夫妻问题,走向破裂的结局。

最好的婆媳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的婆媳关系:

没关系

前文的丈夫分享故事后,得到了一位男性网友的评论。

“我经常跟我妈说,千万不要把我老婆当亲人,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始终把她当做一个客人。”

因为婆媳关系是由丈夫作为中间人维系着,彼此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情感做支撑。

距离太近,就越难相处。

作为客人,反而能保持一团和气。

临近40的他越发明白这个道理,好的婆媳关系根本处不出来。

第一,婆婆不可能成为亲妈,儿媳妇也不可能变成女儿。

和谐的亲子关系,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冒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大多数的婆媳关系里,婆婆想要长辈的姿态,儿媳妇想要女主人的位置。

长辈单方面的“我为你好”,往往只能是自作多情。

第二,很少男人能做好婆媳关系的润滑剂。

婆媳矛盾里,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而丈夫往往是最关键的角色。

获取对方的支持,就意味着谁成为赢家。

但大多数人往往只能陷入两难境地,或者拉偏架,让其中一方不满意。

到最后,不论婆媳关系是好是坏,都难免有人苛责丈夫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前文的丈夫,他认为他做得足够好,能理解两方的感受,也试图周旋当说客。

换来的依旧是两头不讨好。

这样的情况,放在现实,比比皆是。

第三,婚姻是两个人把日子过好,不是三个人一起把日子过糟。

婆媳出现矛盾的根源是,总是出于团圆等目的,好心办坏事。

让两个明明相处不好的人,偏偏要凑到一块去。

强求两个人实现关系和睦,而不是尊重双方,允许自我的空间。

要知道,“没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不过界。

也是遇见矛盾时的不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或许每个人都要明确一个事实:

组建家庭的意义,不是为了吵架,而是为了幸福生活。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婆婆,也不可能有做得面面俱全的儿媳妇。

更不可能有左右逢源的丈夫。

遇上了是好事,是幸运。

遇不上,也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和缺点。

距离,会让婆媳关系,变得更好。

放低期待,才能让彼此的相处,更加融洽。

点个【在看】,愿每个家庭,都能有舒服的空间和温暖的关系。

你们在婆媳关系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吗?作为丈夫/妻子又是怎么处理婆媳问题呢?你理解中的婆媳关系中,婆婆、丈夫、妻子应该是什么角色呢?

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作者:微微。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