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2023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占新能源汽车的61.5%,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80.1%。面对智能电动汽车广阔的发展市场,主机厂们纷纷选择深度布局智能驾驶领域。

目前大多数国内车企的智驾水平在80分左右,很难达到90分。相比之下,特斯拉采取端到端智驾方案,比国内车企主要采用的规则驱动的智驾方案略进一步。

然而,智驾技术尚未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量因素。尽管蔚来等车企强调,智驾可以拉开产品差异。但在当前阶段,智驾更像是一个成本项目而非增值项目。

但毫无疑问,智驾会是主机厂竞争的新变量且是重要变量。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电动车供应链飞速发展,新势力车企如蔚来、小米等优势会逐渐显现:自主研发芯片,与顶尖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合作,采用最先进技术……都将助力智驾向前更进一步。

以下是正文:

智能电动汽车毫无疑问是2024年北京车展的一大亮点。

新一代问界M5车型在北京车展亮相,宣称将针对智能驾驶以及驾控方面进行升级,并会继续推出纯电动以及增程车型。

极越汽车展示了其最新车型极越07。官方表示,新车不仅配备了智能AI像素大灯和车内外语音功能,还搭载了纯视觉高阶智驾技术。

2024款蔚来ET7在4月16日开启预订,并在车展期间正式上市。

理想L6在车展上亮相,这是理想第一款30万元以下的车型,作为理想“增程宇宙”的一员,它承担着成为“爆品”的期待和“走量”的重任。

小鹏汽车公布了旗下全新品牌 MONA。董事长何小鹏表示,MONA品牌今年6月会释放更多信息,“今年下半年,预计会比雷总的小米汽车SU7有更好的销量”。

根据亿欧智库的测算,2023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占新能源汽车的61.5%,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80.1%。

面临着广阔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主机厂们正争相布局汽车的智驾领域。

01

各车企智能驾驶能力存在差距

目前,据业内人士反映,大多数国内车企的智驾水平都在80分左右,很难达到90分,并且各车企的智驾水平存在着差距。

特斯拉采取端到端智驾方案,比国内车企主要采用的规则驱动的智驾方案略进一步。

但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智能驾驶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特斯拉已经在国内建立了数据中心,以积累本地驾驶数据并训练模型,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需要时间,且需不断调整优化算法以适应中国特有的交通环境、法规要求和文化差异。

因此,在短期内,特斯拉仍难以在中国实现完全本地化的智能驾驶技术。

就国内的新势力车企而言,目前对于其智驾能力的评判指标仍然众说纷纭。

此前,IDC发布了《智能驾驶能力评估,2024》。在此报告中,IDC对极越、理想、特斯拉、问界、蔚来、小鹏六家车企智能驾驶体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

图片来源:《智能驾驶能力评估,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能驾驶能力评估,2024》

小鹏汽车在七项考核指标中有六项拿到五星满分。特别是在智驾车型覆盖度上,小鹏汽车是六家参与评估的车企中唯一的五星满分。

问界和理想的表现也都较好,在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域区ICC、记忆泊车等方面均拿到四星及以上的高分。

从单一能力上来看,特斯拉和蔚来的能力评估的七边型较为“畸形”。特斯拉目前暂不支持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和记忆泊车,作为国产新势力整车代表公司之一的蔚来在记忆泊车技术上能力也较弱。

02

目前,智驾像是成本项目而非增值项目

虽然IDC从各个角度对车企智能驾驶能力进行评估,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被忽略了。

据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智驾技术尚未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量因素。尽管蔚来等车企强调智驾可以拉开产品差异,但在当前阶段,智驾更像是一个成本项目而非增值项目。

比如前文提及的记忆泊车技术,对于驾驶技术不够熟练的车主来说,记忆泊车功能虽然有其价值,但实际上运用场景有限。即使蔚来在记忆泊车技术方面稍显逊色,但也不会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构成决定性影响。

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消费者通常认为,只要车辆具备某项功能就足够了,而且大多数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并不苛刻,因此在购车决策中,对汽车自动驾驶能力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对于车企来说,智驾以外的能力同样需要培养。

有业内人士告诉芯流汽车,蔚来的人效或许需要加强。小鹏以技术创新而闻名,但被指出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销售。与此同时,理想虽然在管理上相对较好,但也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

对于新势力车企推出的子品牌,一位资深投资者持消极态度,认为子品牌短期内不能产生正向现金流,并且可能会放大各类问题。

就蔚来针对家庭用户推出的子品牌乐道而言,如果乐道品牌能够实现月销量2万,可能可以为蔚来带来正的现金流。但其面临来自小鹏G6、智己LS6、极氪001等同级别车型的激烈竞争,而这些车型都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图片来源:乐道汽车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乐道汽车官网

并且,随着市场上模仿车型的增多,如果销量无法达到预期,乐道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03

智驾还是关键变量

虽然就目前而言,智能驾驶技术还不能更加明显地为车企带来增值,但不可否认的是,智驾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和关键变量。

而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自身的智驾护城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蔚来的研发投入高达134.3亿元。截止至2024年1月,蔚来的专利技术总数达到9282件。

而从智驾层面来看,智能驾驶能力与芯片性能息息相关。而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对车规级芯片大量需求和缺少优质芯片厂商之间的矛盾。

专家指出,汽车对芯片的大量需求是“之前未曾预料”的,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缺少优质的芯片企业。随着汽车行业对芯片需求的增加,芯片制造商也在向高端芯片方向发展。然而,芯片制造商在转向高端芯片生产时面临不少挑战。

面对供应商的不稳定,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主机厂开始选择自研芯片。

据业内人士透露,蔚来投片都是自研的,其中NPU的研发历时两年,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到了2023年年中,蔚来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首款芯片——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正式量产。蔚来官方称,“杨戬”芯片是其智能硬件团队首次自研的芯片,采用8核64位处理器,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该芯片还配备8通道9bit的ADC,采样率高达1GHz,能够高效捕捉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同时降低功耗至50%。

几个月后,蔚来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正式发布。据介绍神玑NX9031采用5纳米车规工艺,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使用三色和CPU架构。其每秒运行超6万亿条指令,能并行计算、感知、计算、规控、数据闭环、群体智能等超多实时任务。据蔚来官方介绍,其芯片自研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相比行业平均缩短75%。

图片来源:蔚来官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蔚来官博

一位供应链负责人指出,目前电动车供应链正在快速发展,新势力车企如蔚来、小米等展现出明显优势:自主研发芯片,与顶尖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合作,采用最先进技术……这都将助力车企们加强自身竞争力,推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