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从来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些人的孝顺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如同纸糊的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活在这个世上,无论贫富,都避免不了生老病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生病住院,医生检查过后,跟老人的儿女说手术费至少需要60万元。

儿子闻听愣了一下,脸露难色,委婉的表示不治了,回家保守治疗。

但是四个女儿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回家等死,一定要治。

儿子说:

那我们每人出12万凑一下,我一个人真的负担不起。

四个女儿都沉默了下来。

大女儿节省了一辈子,别说让她拿十二万,就是两万她也不舍得往外掏。

小女儿倒是愿意出钱,但是当老师的老公会同意吗?肯定不会!

二女儿三女儿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根本拿不出来这样一笔巨款,此刻沉默就是她们的态度。

气氛瞬间尴尬起来。

最终,儿子拿出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房子跟车子,才把钱凑够,老人终于如愿以偿的被推进了手术室,可是手术后,老人经历了两个月痛苦而艰辛的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仍然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葬礼上,四个女儿哭的死去活来,为离开的父亲哭,也为自己并不圆满的人生现状而哭,这场面让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为之动容,纷纷感叹老人的四个女儿真是孝顺啊。

而儿子一滴泪都没有流,他麻木的招待前来吊唁的亲人,如同一个机器人。

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儿子不孝顺,父亲死了,一点都不悲伤,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这场拯救父亲事件中,儿子付出的代价远高于那些女儿们所作出的努力。

他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积蓄来做手术,并且可能还欠下了外债或者贷款。相比之下,其余四个女儿只是尽心尽力地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恩之情。

女儿哭过以后,可以如释重负的回到婆家,继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该吃吃,该喝喝,丝毫不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质量,而儿子十年之内都难以翻身。

为了救治父亲欠下的债不会凭空消失,老婆孩子都需要养活,比失去至亲更悲惨的是人财两空。

一个四十岁的男人,从头再来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生活的压力可以轻易的压垮一个男人的脊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孝顺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配,不孝顺的人无论混的有多好,都会被人所不齿。

当父母年迈之时,我们更应该表现出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

但是碰到动辄几十万的病灾之时,普通人会感到力不从心!

治与不治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人生抉择!

哪怕倾家荡产去治,也未必能留下病入膏肓的老人!

父母遗憾的走了,很多人认为只有哭才是孝顺,不哭就不代表孝顺了。

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时,虽然我没有过多地哭泣,但我深知自己心中充满着对他深深的怀念和感激。

在医院里面抢救时间很短暂,父亲并没有承受太大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说也算得上一种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我总是尽力让父亲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也从不去计较我哥哥和姐姐出了多少力气和金钱来孝敬父母。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情与他们无关,这只涉及到我的责任与义务,并非需要拿别人来比较。

以前有些人经常会用“父母死了,你没哭就说明你不孝顺”的话语来评价别人,并给予否定性评价。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感情、表达思维方式所特有的方式和角度,并不存在什么标准化答案可言。

对于那些身处于失落、伤痛等负面情绪下的儿女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行,无需表演给外人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孝道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是否符合习俗, 而更强调核心精神:通过各种行动向家长表达真挚关切之心、使老年生活更加舒适愉悦;生前尽孝好过死后哀嚎。

因此,在我的内心深处,即便没有过多地流泪,也不能削弱我对我的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不哭”并不能证明缺乏感情,“哭”也不能成为衡量孝顺的唯一标准。

“孝敬”应该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不是凭着一张嘴说说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老了,我们精心照料,如同当年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一般。

父母走了,我们有难免会难过、伤心,遗憾。

但是无悔!

生前尽孝好过死后哀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