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城市里的人们躲在空调房中享受清凉时,河南的农民们却没有这样的奢侈。在中国河南省的广阔田野上,太阳如同火球般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气息。这里的农民们,正冒着近40度的高温,挥洒着汗水在他们的田地里浇地抗旱。从早到晚,从白天到半夜,吃住都在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四个问题,网友们为什么把这样的苦难视为娱乐新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一亩小麦他们能够赚到多少钱?还有我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某些媒体的报道却将他们的努力直接抹掉了!

高温旱灾变成了娱乐新闻?

前几天我还在写印度出现的高温天气,没想到,我们河南和河北也都跟着出现了超级高温和干旱,比如上了热搜的图片:地图热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多地气温已经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条新闻似乎根本不应该归属到民生新闻里面,因为已经变成了娱乐新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的评论根本没有关心高温天气,和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在空调下,吹着风上着网,任何事情都可以当成八卦,当然网友可以,但河南河北当地的农民他们却不行。

对于河南的农民而言,他们只能去抗旱,不仅仅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庄稼,更是为了保证家庭的生计和孩子们的未来。在河南,农业仍然是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庄稼因为旱灾而歉收,那么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无论多么炎热,农民们都必须坚守在田间,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滋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一:河南为什么这么热?

大家如果搜索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官方非常科学的回答,但我相信更多的人 是无法理解的,所以我打算给大家讲清楚透彻。

科学的解释是,这次高温天气主要是由大陆高压和高空暖脊造成的。我举个例子,大陆高压就像一个巨大的晴朗气泡,它覆盖在地面上方,阻挡了云层的形成,让阳光能够无障碍地照射到地面。这就像我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到的阳光比阴天更强烈一样。日照时间变长了,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更多,自然地面温度就会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高空暖脊带来的是一股暖空气流。这些暖空气在高压系统的下沉气流作用下,被压得更加密集,就像被压缩的气球一样,气温随之升高。这个过程就像是夏天里,我们打开窗户,热风就会随着风进入屋内,使得室内温度升高。

相当于你有一个烤箱,你把它预热到很高的温度。这个烤箱里面的热气就像是高空暖脊带来的暖空气,而烤箱的门紧闭,不让热气散出去,就像大陆高压阻挡了云层的形成,让热量聚集在地面。当你打开烤箱门的时候,那股热气就会扑面而来,这就是我们在高温天气中感受到的那种炙热感觉。

今年全球的天气就像是这个烤箱的温度被调得越来越高,导致了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温现象。从南亚到东南亚,再到印度北部,都像是烤箱里的食物,经受着高温的考验。这些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迹象。

问题二:抗旱到底有多辛苦?

抗旱并非易事。水资源的紧缺,让农民们不得不日夜转动水泵,从深井中抽取宝贵的水源。有时,他们甚至需要排队等待,只为了给自己的田地浇上一次水。这种辛勤的劳作,往往持续到深夜,直到月亮高挂天空,他们才能短暂地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夜浇水,到处找水,多远都要提水过来,半夜两点就要开始排队占水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夜还在田里面,吃住都在田里面,充满了高温,热气与蚊虫,但没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也是随便吃点东西,浇水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管真的是又粗又重,有时候需要几个人抬起来,而且不能放下,一直要移动,浇灌不同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浑身泥浆也没有办法,这种时候抢救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了,高温,热气,污渍,这些都不再重要了。

问题三:一亩地种小麦可以赚多少钱?

种地这么辛苦,那么一亩地下来到底可以赚多少钱,因为各个地方不同,所以我专门找了与喜爱河南省的情况首先是官方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找到今天的,这是2年前的报告,但应该差距不大,也是正式的机构,给出了数据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亩地可以赚858.25元,这是官方数据,而这个是一季的情况,也就是为了这一亩地的深入,农民需要劳作超过4个月的时间。

不过我又找到了一份农民自己统计的收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的小麦收购价格是每斤1.3到1.6元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亩小麦的收入一共是9392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家的12亩小麦的各种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是381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到手是5582元,一亩的收入是465元,和公布的有差距,注意这个数字是没有统计人工成本的,也就是说这一家人,两夫妻,辛苦4个月,种了12亩小麦,总收入是5582元,除去生活所需和每天的吃喝,说实话,能存下多少钱呢?

最后一个:某些报道非常有意思

干旱了,肯定要抗旱的,我也查到了一些相关的正式的新闻,但里面的内容和我发的图片是不一样的,他们是这样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看出有什么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这是高科技的灌溉技术,没有一个人,看着这个新闻,是不是只是觉得我们科学技术发展得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全中国的田都可以这么浇灌,那么该有多好,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真正的更多的地方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抗旱普遍现象吧。

普通人的苦难从来不值得歌颂,苦难永远是苦难,与其歌颂苦难,不如给他们减少苦难。总有人说谷贱伤农,听起来非常的有文化,但收购小麦的价格就是这样的,而我们吃的馒头一个也要2.5元了,中间的钱到底去哪里了?这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