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马集镇李刘楼村收割后的麦田里,机器轰鸣,4台大型秸秆打包机在搂耙机的配合下紧张地作业。不一会儿,平铺在地上的碎秸秆被打包成一个个结实的“长方体”,错落有致地“躺”在田间。

“我们企业调配收割机、搂耙机、打包机、转运车40余台,按市场价一半的价格为村民收割小麦、回收秸秆,小麦运送到家,秸秆归企业,每亩地平均节省机械费用50%以上。”秸秆回收企业负责人李勤九说。

马集镇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持续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建立“村委会+农户+企业”三方联动收储运机制,形成了“企业主导、村企联合、社会服务”的格局。

“我家10多亩小麦秸秆已全部回收,既提高了下一茬作物的出芽率,又带走了病菌和虫卵,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村民王清井说。

近年来,马集镇制定《废弃农作物秸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和循环利用新技术,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实现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的转变。

通过秸秆打捆回收,不仅可以为养殖企业备足生产原料,还能消除农田火灾隐患,促进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截至目前,马集镇共回收秸秆2万吨,回收率达到93%以上。

“下一步,我们镇将持续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力度,并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绿色产业链’。”马集镇党委书记孔磊说。

菏泽日报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 梁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