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果妈~

纵使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不指望孩子帮养老,但是并不代表,“孝顺”这个词就得消失。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顺,不仅仅关乎着我们的养老问题,更是一个人身上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也是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的一种标准。

所以,你还会觉得孩子的“孝顺”不重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你只要做好作业,别的不用你管!”

周末带开心果回家,姥姥姥爷都特别开心,给开心果准备了很多新鲜的桃子、枇杷、美食。

开心果想自己剥着吃来着,然后姥姥说:“姥姥给你剥,你就写作业!”

开心果不满地说:“我想自己剥,作业一会儿就做好了!”

姥姥坚持:“姥姥给你剥吧,你只要学习好,把作业做好就行了!

不想让老人不开心,开心果只能去写作业了。

然后果妈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开心果在家想要干啥,姥姥都不让。

吃的菜掉地上了,要擦掉,姥姥不让,姥姥来擦;

想要喝水了,姥爷不让开心果动,去将水接过来递给开心果;

不仅如此,我去摘黄瓜,忘记拿篮子,喊开心果拿,姥爷还数落我:“这种事情,干嘛让孩子做,她安心写作业就好!”

开心果竟然也附和道:“妈妈,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还真没太注意,姥姥姥爷对开心果的宠爱,真的有点过度了。

“你只要做好作业,别的不用你管”这句话,他们二老对开心果说得是真的多。

似乎,孩子除了学习,别的就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了?

似乎,孩子除了学习,别的都是家里人的事儿?

孩子的自私,或许就是这么养成的。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会变得不孝顺?从你催孩子写作业开始,就错了

02 教育孩子,不是只有学习,还有生活

其实也能够理解,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所以父母无法给到我们很好的生活,他们得赚钱,我们就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条件普遍好了,不少家长都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问题。

“催促孩子写作业”成为不少家长每天的必完成事项。

只是,孩子需要学习,就真的来不及“生活”了吗?

孩子做作业,渴了,你给孩子倒一杯水,或许可以。

但是,如果你告诉孩子,倒水这种事情不需要你做,父母可以帮你做。

那么,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会觉得:这个家,我只需要享受所有人为我服务,就可以了。

一个只想着从别人身上获取,却不会给予任何回报的孩子,你能指望他长大后,就变得孝顺?

不,等你七老八十了,他依旧会不断从你身上索取,而没有任何给予。

叶圣陶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孩子干这干那,努力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

深井大也曾说过: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这种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

所以,孩子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有生活上的学习,这可以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是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也可以是家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比如做家务打扫卫生等等。

孩子是需要学习,但是,学习之余,一定是来得及生活的。

毕竟,如果孩子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学习、写作业,那么这学习强度也有点太疯癫了。

我们小区有一位初中生,每天早上自己6点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然后洗漱完,吃完早餐,自己就上学了。

这孩子,还是个学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会和这孩子的父母说:“你们就不能早点起来,给孩子准备早餐啊,孩子还能多睡会儿,学习岂不是更好。”

孩子的妈妈是这么说的:“正是因为他从小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所以,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都非常有规划,生活效率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高了!”

所以,生活,其实和学习,是相通的。

只是,孩子被催促着学习,就真的会认真学习了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做“被动废”

很好理解,就是有些事情,本来是很乐意主动去做的,但是一旦被别人催,那么我们就会从身体到身心,全方位、多层次地抗拒。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一位老人很喜欢安静,但是有段时间,邻居家的孩子总是在他院子外面玩儿,很吵。

于是老人告诉孩子们,他非常喜欢看孩子玩儿,以后只要他们来玩,就给他们零花钱,孩子们自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每天都去玩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天,老人开始降低零花钱的金额,孩子们有点不高兴,但还是会偶尔去玩。

再后来,老人表示自己不再给他们零花钱,这下孩子们可不干了,就再也不去老人院子门前玩儿了。

老人,也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宁静。

我们的孩子,其实也和这些孩子一样,存在“被动废”,一直被别人催,即便原本内心是愿意的,也逐渐变成了不愿意。

孩子,就开始厌恶学习。

而家长什么又不让孩子干任何事情,孩子会觉得:我只需要为大人学习,就可以了。

所以,孩子从未觉得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主。

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

小时候啥都不让干,长大了,也已经“懒”惯了,更不会干,还指望孩子主动孝顺?

小时候被逼迫着学习,孩子的逆反心思也在逐日壮大,亲子之间的矛盾也会一触即发,这样的亲子关系,还指望孩子孝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大胆地放手吧!

“包办”只会将孩子养成“巨婴”,可能还是个“叛逆的巨婴”,根本无法养成孩子孝顺的品质。

孩子的成长轨迹,便是让孩子做他想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大胆地放手

反省之后,我问开心果:“你觉得,给妈妈拿菜篮子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吗?”

开心果点点头:“姥姥姥爷是这么说的!”

我继续问:“那你觉得,这件事情应该谁做?”

开心果:“你们。”

我说:“那我摘回来的黄瓜,做成的饭菜,是不是也只能我一个人吃?”

开心果迷茫地摇了摇头。

随后,我告诉我的孩子:“家人之间,从不会分那么清谁该做、谁不该做,我们都在力所能及地让这个家变得更好而已。

或许,开心果此刻还不是很明白。

但是,在他未来的成长中,我们不会让他对这个家“置身事外”,有学习、有生活,才能构建孩子丰满的人生履历,才能让孩子养成更优质的品行!

PS:图片源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