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10元一袋的面包卖出百亿上市公司,需要多久?

答案是:二十年。

实现这个目标的正是东北品牌——桃李面包

但凡你去过各个大小超市,随处都可以看见桃李面包的身影。这也一度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桃李是自家省会的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桃李面包是一家地道的沈阳品牌,起家于沈阳丹东。

与其他公司不同,桃李面包的创始人并不是什么商人,也没学过什么商业经验,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

他60岁开始创业,经历了20年的艰苦奋斗,在80岁的时候成功带领桃李上市,成为了A股上市公司里年龄最大的董事长,巅峰时市值更是达到400多亿。

从最初的小作坊,到百亿市值的“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为何平平无奇的桃李面包,却能打败资本,率先成为“面包第一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桃李面包的成功,就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吴志刚。

吴志刚一生过了别人两辈子。

前半生,他把所有的时间和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后半生,他又把所有的时间和心血给了他的创业品牌桃李。

吴志刚出生于1935年的辽宁丹东。也许是经历过祖国的动荡,他更懂得知识的可贵,在新中国成立后,吴志刚是较早一批毕业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原本是被分配到电业局工作,因为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所以他果断辞职,走上了三尺讲台,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1995年,吴志刚正式退休。

突然脱离了学校忙碌的日子,吴志刚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闲不住的他总想找点事情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中国,正在大搞经济建设,国民开启了一股创业浪潮,很多人都因下海经商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不甘心错过时机的吴志刚,也开始在心里萌生出了想要创业的想法。

可60岁的高龄,创业能行吗?

吴志刚的内心也非常忐忑。好在有家人的支持,这才让他最终决定试试看。

经过多番的考察,吴志刚最终选择了面包这个行业。既是大众所需的刚需产品,又没有消费客群的限制。

虽然项目选好了,但吴志刚又面临一个新难题,资金怎么办?他一个退休教师,工资满打满算也不够创业。

如果开个零售店卖新鲜的面包,不仅有门店的租金,还要请人制作,还得有服务的人员,还需要选择在闹市区,这么一算下来,投入资金可不小。

但如果是批发,投资的就更多了,不仅需要投入资金买设备,还会因为批发的缘故影响面包的口感。

思前想后,吴志刚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早餐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发现大街小巷有很多的早餐车,而且卖的都是一些方便大家携带的早餐。面包对比起中式的早餐,不用加热,不用制作,还更方便快捷。

如果可以和他们合作,把制作好的面包放到他们这里卖,既解决了店面问题,还能达到覆盖面广,覆盖人群多的效果。

看准了商机的吴志刚说干就干。他拉着儿子,拿出了这些年的所有积蓄,请了几个制作面包的工人,在家里就开始了创业。

因为曾经是教师的缘故,他给自己的面包起了个颇有书香气的名字“桃李”,既是纪念他前半生教师的生涯,也是寓意后半生可以将面包卖到满天下。

事实证明,虽然没有过经商经验的吴志刚,但对经商还是有着比常人更敏锐的洞察。

通过与早餐车、早餐店的合作,桃李很快就从小作坊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面包生产商。桃李面包也开始不仅限于早餐,丹东的各个大小商铺、超市都开始出现桃李面包的身影。

2006年,彼时已经是东北最大的新鲜面包批发商的桃李,将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东北扩展到了全国。

为了解决新鲜面包保质期短的配送问题,吴志刚提出了以“中央厨房+批发”的方式,让每个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覆盖半径200km以内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还能避免因为长途运输而影响面包的口感,最主要的是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要知道,物流一直是生鲜类食品需要攻克的超级难题。

但桃李的成功可远不仅于此,它还有一个智慧的生产模式。

因为新鲜面包保质期短,没有防腐剂,所以做到生、销平衡,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关键。吴志刚提出了“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李的所有工厂都是按照白加黑两班倒。

白班按照之前的销售额预估量进行生产,晚班根据当天的实际销售订单量进行补充生产,两批货都能准时在次日6点前到达商家手中。

两种模式的叠加,不仅让桃李的面包可以赶在早高峰的销售峰值时间段销售,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公司没有库存的生产状态,让一众其他同行商家望尘莫及。

2015年,成立了20年的桃李面包,销售门店全国达到了17万家,打败了一众国内外品牌,成为了行业龙头。

也是在这一年,80岁的吴志刚带着桃李面包正式登陆了A股,成为了中国“面包第一股”,市值巅峰时一度达到了4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企业新旧交替的魔咒中,桃李似乎也未能幸免。

虽然吴志刚以新的模式为桃李开拓了江山,但归根究底还是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想要让公司持续发展,还需要有新的突破。

2019年,已经84岁高龄的吴志刚正式退居二线,桃李的掌门人也由小儿子吴学亮与次子吴学群接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次子吴学群,从创业初期开始就一直跟着吴志刚,在商场中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而小儿子吴学亮,则更像是桃李的创新者,不仅开拓了西安市场,还去日本进修,为桃李开创了“酵熟”系列的爆款单品。

当大家都以为,桃李会因为年轻者的到来焕发企业的“第二春”时,却不曾想,企业进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从2020年开始,桃李的增长开始陷入乏力。仅2020-2022的两年里,年增长率仅在5%到6%之间,到了2023年更是不足1%。

虽然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面包的成本增加,又主打的高性价比,很难加价。

但从整个行业受疫情冲击下的发展来看,桃李增速下降的更多原因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自身竞争力的不足导致的。

现如今的桃李,可谓是四面敌军环绕。

不仅有同样以商超、二三线便利店、小卖部等为终端渠道的外资品牌宾堡小熊、曼可顿,还有较大知名的连锁烘焙品牌,例如好利来、面包新语、山崎面包,元祖食品、85度c等。

其次,各大城市不断涌现的,一些产品品类较为单一的手工烘焙作坊,和纯线上的烘焙新品牌,都让烘焙行业这个赛道变得愈发拥挤。

尤其是杀入南方市场后,桃李面包遭遇了闭门羹:“南方更喜欢现烤面包,对预包装食品的接受度不高,普遍感觉价值感不高”,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桃李的主营产品却还只是面包,而且营收几乎占据了公司的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缺乏明星单品,也让桃李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市场中,竞争力逐渐减弱。

像熟知的烘焙品牌中,好利来的明星单品是半熟芝士、泸溪河有招牌桃酥、鲍师傅有肉松小贝。

虽然“醇熟”系列算得上是桃李最能拿得出手的明星产品,但相比之下确实存在感不强。

尽管桃李也在不断做出改变与尝试,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些新品,但市场反映效果均不佳,目前被大众熟知的还是面包,这也让桃李的改变之路异常的艰难。

或许谁都没有想到,曾经靠主打性价比起家的桃李,如今却被困在了性价比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桃李的营收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但拓展全国市场的目标却从未停止。

除去桃李的大本营东北地区,从2019年开始,桃李先后扩张了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扩张的同时,桃李的产能虽然上去了,但产能的利用率却在一直下降。

截至到2022年底,桃李面包的总产能达到了45.47万吨,但产能的利用率却较上一年下降了4.17%,实际只有81.39%。

到了2023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共有的21个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3.35%,较上一年的同期,下降了5.16%。

终端销售的未能即使增长,让原本寄希望于扩张形成的突破,反倒成为了拖累业绩的了累赘。

就其中规模增长最为明显的华东来说,虽然2022年达到了19.6亿元,但盈利能力却很弱,毛利仅有2500万,也只能算是区域性的扭亏为盈。

而规模最小的华南就更别提了,2022年仅有5.4亿,亏损状态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进一步加大。

7.63亿元、6.4亿元、5.74亿元,从2021年开始,桃李面包连续三年利润下降,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再降16.95%,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减弱。

冲出东北后的桃李面包,明显水土不服,大本营担心被偷家,在南方增利疲软,曾经的超市赚钱王,捉襟见肘。

造血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公司却还在继续加大的扩张,也让桃李的账面现金流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到2023年的前三季度,桃李账面的自由流动资金仅有2.6亿元,而公司给出的原因是支出过大,主要用于建厂、买设备和扩产能。

虽然公司表明,现金减少是因为很多基地还属于过渡期,未能对公司整理进行大的改善,但还是有不少人发现,这几年增收不增利的桃李,却在进行着大资金的分红。

据《时代财经》的统计,从上市至2022年,桃李面包累计现金分红36.72亿元,同期累计归母净利润51.99亿元,分红率高达70.63%,可以说赚到的钱几乎都用来分红了。

乍一听,大家都会觉得做桃李的股东真香,但桃李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企业的实控人都是吴氏家族的成员,所以真正的分红可以说都进了吴家人的口袋里,其他小股东们的收益都是有限的。

除了大额的分红,桃李的实控人还曾多次减持股份。

从2018年以来,桃李面包管理层包括实控人总共减持套现21.9亿,其中,实控人套现20.9亿,近三年套现7.7亿。

截止到2023年1月11日,实控人累计质押股数超2.7亿,占总股本的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频繁的减持股份和大额的分红,桃李面包的股价也是一路下行。

从最高点的27.75元/股,市值一度达到440亿元,到如今6.18元/股,市值不足百亿,蒸发了300多亿的桃李面包,似乎也很难再恢复到往日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我国的烘焙食品市场规模超过了2600亿,而且仍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各大厂商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

虽然顺着东风,先跑出来的桃李、美焙辰和曼克顿,已然瓜分了大半的市场,形成了三族鼎立的态势。

但面对近年来的电商冲击,与消费模式的转变,这三家却也还未算的上是真正的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下不断新增网红烘焙店,消费者排队只为吃一口新鲜贝果的场景随处可见。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在遭遇“面包刺客”后,纷纷吐槽:月薪2万,吃不起一个面包。

现在不少城市,又开始流行“两元面包店”,价格低廉,颇受普通消费者欢迎。

如今烘焙市场,已经进入群雄逐鹿时代,谁又会成为下一个烘焙界的黑马呢?

参考资料:

雷达财经:桃李面包业绩暗淡,背后富豪家族套现忙

金融界:净利润“三连降”桃李面包为何仍新增产能?

新浪财经:桃李面包净利润大降背后:一边借钱一边大比例分红,增长停滞仍在扩产能

创始人观察:桃李面包创始人吴志刚:60岁退休创业,82岁创下百亿身家

作者: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