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日前,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发布。道路网密度方面,截止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道路网总体平均密度为6.5km/km2,相较于上年度平均密度6.4km/km2,总体平均值增长约1.5%。

道路运行状态方面,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0.3km/h,较2022年下降了2.4km/h,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

本文字数:3525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2023年11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实施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统建设。提高道路网连通性和可达性,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为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支撑“城市体检”等工作开展和推进,有序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促进“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的落实,准确识别和诊断城市道路运行状态,提高城市道路网通行效率和承载能力。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度地图、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开展2024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和道路运行状态监测研究工作,并编制完成了本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2024年度报告封面

*下载详细报告请扫描二维码

1

总体情况

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以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为重点研究对象(含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27个、计划单列市5个),同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主要城市群,选取24个地级市作为监测城市,共计60个城市,持续跟踪监测城市道路网密度与道路运行状态发展情况,以支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体检等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道路网密度方面,截止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道路网总体平均密度为6.5km/km2,相较于上年度平均密度6.4km/km2,总体平均值增长约1.5%。其中,深圳、厦门和成都3座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8.0km/km2以上,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国家目标要求。共有13座城市达到7.0km/km2以上,与上年持平,占比达36%。城市总体道路网密度在7.5~8.0km/km2区间数量相较上年度显著上升,由上年度3个城市提升至7个城市,向8km/km2的目标要求不断靠近。

道路运行状态方面,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0.3km/h,较2022年下降了2.4km/h,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其中,92%的城市(33个)速度处于18~25km/h之间,处于中度拥堵状态。2022年轻度拥堵的城市本年度均滑落至中度拥堵,其中兰州、北京、广州呈现了严重拥堵态势(平均速度低于18km/h)。36个主要城市周末高峰小时平均速度为23.5km/h,同比2022年下降1.1km/h。

2

道路网密度监测

1

高密度城市继续高位增长,呼和浩特、合肥等城市实现显著提升

对比上年度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32座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2023年重庆、郑州实现连续两年度排名上升,上海、广州、宁波、贵阳、长春、沈阳、银川等7座城市本年度排名下降,其中上海、广州、沈阳等3座城市连续两年排名下降。

截止2023年第四季度,深圳、厦门、成都等3座达标城市的密度指标维持前三名基础上,路网密度继续增长,分别达到9.9km/km2、8.8km/km2、8.7km/km2。本年度呼和浩特、合肥、青岛、石家庄、郑州、广州、重庆、杭州、福州等城市增长明显。其中,呼和浩特、合肥实现显著提升,道路网密度指标本年度提高0.3km/km2,分别达到5.2km/km2、7.6km/km2;郑州、广州、重庆、杭州、福州等5座城市在高密度区间实现增长,均达到7.0km/km2以上。

从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的年度增长率来看,本年度36个主要城市年增长率的平均值约1.9%,高于上一年度的1.6%。2023年有4个城市道路网密度增长率高于3%,道路网密度年增长率最高城市为呼和浩特6.1%,其次为合肥4.1%、青岛3.6%、石家庄3.6%。

2

道路网密度达标行政区明显增加,部分低道路网密度指标行政区增长幅度较大

本年度所有涉及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平均值达6.8km/km2,相比于上一年度的平均值6.7km/km2,增长约1.5%。所有行政区中,道路网密度达标的行政区数量达到52个,占比达到24%,较上年度增加4个,分别为杭州滨江区、武汉汉阳区、福州鼓楼区、重庆渝北区。其中,道路网密度超过10km/km2的行政区共10个,与上年度持平;道路网密度超过12km/km2的行政区仍为上海黄浦区(14.5km/km2)和深圳福田区(12.1km/km2) 。与上一年度相对比,9~10km/km2区间、8~9km/km2区间、7~8km/km2区间的行政区数量占比有小幅度提升。

部分低道路网密度指标行政区增长幅度较大。从本年度全国主要城市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增长情况来看,214个主要行政区中,道路网密度增长幅度较为突出的是哈尔滨道外区、呼和浩特玉泉区,年增长幅度达到8.3%。密度指标增长速度前20名的主要行政区中,哈尔滨道外区、呼和浩特玉泉区、青岛李沧区、青岛崂山区、济南历城区、南京栖霞区、哈尔滨香坊区、石家庄长安区、呼和浩特赛罕区、北京石景山区等路网密度指标基数均在6.0km/km2以下,对比上一年度以高路网密度行政区增长为主的情况,本年度路网密度基数较低的行政区普遍增长较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全国主要行政区道路网密度详情

3

近年来部分城市道路网密度提升取得良好效果

呼和浩特、重庆、海口等城市近五年累计增长最高。根据全国主要城市2019-2023年的道路网密度持续监测情况,累计增长幅度最大城市为呼和浩特,累计增长约17.1%,道路网密度指标从4.5km/km2提升至5.2km/km2。其次为重庆和海口,重庆累计增长约14.3%,道路网密度指标由6.7km/km2提升至7.6km/km2;海口累计增长约13.8%,道路网密度指标由5.6km/km2提升至6.3km/km2。

武汉、西宁、南昌、太原等城市近五年累计增长超过12%。武汉累计增长13.1%,密度指标从6.0km/km2提升至6.6km/km2;西宁累计增长13.1%,密度指标从5.4km/km2提升至5.8km/km2。此外,南昌、太原近五年累计增长12.5%,南宁、福州、西安等近五年累计增长分别为12.4%、12.3%、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历年增长情况(top15)

合肥市:推动重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2023年合肥市重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与片区路网完善,促进了道路网密度的提升。如淮南路(北二环-炉桥路,胜利路-铜陵路)工程作为城市主干道,位于中心城区偏中位置,与北一环、东一环的辅道相通,促进了区域路网结构完善。此外,桥头集路快速化改造、清溪路升级工程、铜陵北路下穿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工程建设完成推动了城市整体道路网的结构完善和密度提升。

呼和浩特市:外围片区道路设施体系逐步完善。2023年呼和浩特市新建道路增量,主要集中于东二环以西、南三环以北、西二环以西的部分片区,相对而言老城核心区道路增量较少。作为路网密度指标基数较低的城市,在外围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本年度道路网密度显著提升了0.3km/km2,呼和浩特市道路网密度也保持了近5年的持续提升。

3

道路运行状态监测

1

全国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运行速度同比下降,拥堵态势加剧

随着疫情管控结束,社会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各个城市居民出行量大幅增加。2023年,本报告选取的36个全国主要城市高峰期平均运行速度为20.3km/h,较2022年下降了2.4km/h,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其中,92%的城市(33个)速度处于18~25km/h之间,处于中度拥堵状态。2022年轻度拥堵的城市本年度均滑落至中度拥堵,其中兰州、北京、广州呈现了严重拥堵态势(平均速度低于18km/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运行速度及变化情况(km/h)

2

周末高峰交通状况明显好于工作日,平均运行速度达23.5km/h

36个全国主要城市周末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3.5km/h,同比2022年下降1.1km/h,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其中,31%(15个)的城市平均速度超过25km/h,运行状态较好,仅有轻度拥堵。其余69%的城市(25个)速度低于25km/h,处于中度拥堵状态。总体而言,周末高峰小时交通状况明显好于工作日高峰。

3

部分行政区的高峰拥堵态势仍较为严重

工作日高峰小时,监测的267个行政区(县)有40个平均运行速度低于18km/h,占15%,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同比增加7个。其中有3个行政区(县)平均运行速度低于15km/h;有157个平均运行速度处于18~25km/h之间,占比59%,处于中度拥堵状态;有54个平均运行速度处于25~35km/h之间,占比20%,仅有轻度拥堵,运行状态较好;有16个平均运行速度大于35km/h,处于基本畅通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工作日高峰小时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的行政区(km/h)

结 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城市交通大数据采集、处理、评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进基地,发挥为部服务职能,为行业管理部门业务能力与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

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利用先进信息化手段搭建了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平台,实现了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与道路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克服了城市道路建设与运行状态监测工作中计算标准不统一、数据更新时效性差等问题,为合理评估城市道路网密度、诊断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促进城市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城市体检等工作提供了支撑。研究团队将持续关注和研究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变化情况,并定期提供监测报告。

本文来源:中规院交通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成果 | 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中规智库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会暨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成立40周年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