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1月

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

流行高峰是7月~9月

要如何预防?

快一起来看看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患者或隐形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要经过8天~10天的增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革热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在此提醒大家:如旅游回国后2周内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感染登革热!

由于会剧烈疼痛,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 突发高热

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 三红征

即面、颈、胸部潮红。

  • 三痛

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如何预防登革热?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是应对登革热的主要措施。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前往阴暗潮湿处,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他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登革热防治要求;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来源:健康中国 中国疾控中心

编辑:梦圆

复核:龚耀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