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 图片来自网络

冯玉祥一生中的8次“倒戈”应从两个方面看,不能一概归结为反复无常。

滦州起义反清廷错了吗?没错。

严格来说,这就不能算作是一次“倒戈”。如果这也算作“倒戈”的话,那么,当时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和军头们,就没有一个没倒过戈的。

只不过当时冯玉祥上面有人罩着,没死罢了。

罩着冯玉祥的人是他的姻亲陆建章。

陆建章和袁世凯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老人,二人之间的关系不错。

关系不错到什么什么程度呢?

不讲文明和卫生的陆建章能在袁世凯的会客厅里往痰盂里撒尿。而袁世凯呢,还无如之何。

有这样一个人出面搭救,冯玉祥免于一死。

据说,据说啊,袁世凯仔细端详了冯玉祥的面相后,说了一句话,“此子将来必定搅动风云。”

第2次,护国运动倒袁世凯错了吗?没错。反袁世凯就是反帝制。

如果这也算是“倒戈”,同样,同行者也太多了。

第3次,倒段祺瑞错了吗?没错。

倒段祺瑞就是支持南北议和,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如果这也算是“倒戈”,那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就更多了。

倒段祺瑞之后,冯玉祥的势力得到了大发展,已经由军头逐渐上升到军阀,具备搅动风云的能力了。

这个时期,冯玉祥遇到了新问题,那就是部队的生存问题。

军头和军阀的根本性的区别是,军头只需要听军阀的话打仗就是了,打赢了自然能够参与利益的分配。而军阀则不同,他需要考虑的是整个集团的生存问题,然后是发展问题。

因此,在这一个时期,冯玉祥开始倒戈了。

第4次倒吴佩孚;第5次反奉战争,先倒张作霖,后倒郭松龄;第6次五原誓师,倒北洋;第7次倒向老蒋;第8次中原大战倒蒋。

在这5次“倒戈”中,冯玉祥不厚道的地方是倒了郭松龄。不然,郭松龄还真有可能打跑了张作霖。

在这个时期,冯玉祥争的是利益,确实少了些主义和道义。

但像老蒋、阎锡山等人就好到哪里去了吗?

手段还不如冯玉祥光明呢。

毕竟,冯玉祥搞的是明晃晃的“倒戈”,是“阳谋”,而阎锡山、张将军和老蒋玩的是见不得人的分化、瓦解和收买,是“阴谋”。

可这一次,“阳谋”没玩过“阴谋”,冯玉祥惨败,数十万西北军瞬间土崩瓦解。

在这其中,东北军占了大便宜,整个黄河以北都归属了东北军

那么,为何大家都在指责冯玉祥,而对那些同样搞了下作手段的人却获得了不绝的夸赞之声呢?

很简单。就像“弱国无外交”一样,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

你还能指望那些心机深重的人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也做了坏事?你还能指望那些已经被收编或者投靠了蒋氏的人站出来为老长官发声?

想想都不可能。

就这样,冯玉祥的名声越来越差,被视为“倒戈”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西北军散架后,主要力量分成了三支。一支是由孙仿鲁(连仲)指挥的26路军,一支是宋哲元指挥的第29军,还有一支成气候的就是韩复榘。再有的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像孙良诚、石友三、庞炳勋等的散兵游勇。

那么,失败后的冯玉祥死心了吗?

那哪能!

冯玉祥为了能够东山再起,在暗地里还是很做了一番工作的。

比如,在26路军“宁都起义”后,冯玉祥就派员进入苏区,想要拉走季振同、黄中岳等人。后虽不果,可却让季振同、黄中岳等人被冤杀。

1935年,在阎锡山的力邀下,冯玉祥来到南京,出任军事副委。

此事虽然是阎锡山一手操办,但背后的蒋氏也是首肯的。

为何?

因为抗战在即,需要把全国的军事力量统一起来。西北军虽然战败,但在河北、山东仍有20余万兵力,这股力量运用得好,对大局非常有利。

但“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偌大的西北军总需要在核心机构有一个代表吧?

这也是蒋氏同意阎锡山提出的要把冯玉祥重新纳入军事核心机构的原因。

1935年,冯玉祥被授予1级上将军衔,位次在蒋氏和阎锡山之下。

在阎锡山不肯离开山西老家,出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时,执掌军事大权的除了蒋氏外,就是冯玉祥了。

可蒋氏信任冯玉祥吗?

那是不可能的。

蒋氏一贯搞的就是分化平衡之策,若大将统兵在外,其组织必有一人留在核心,比如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李宗仁统兵在外,白崇禧就一定要留在身边;比如陈诚,陈诚留在身边,那罗卓英就一定要统兵在外。

抗战爆发后,冯玉祥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

很多人都说,这是蒋氏在故意出冯玉祥的“洋相”。

为何这么说?

因为第3战区负责的是淞沪方面的战事,下辖的部队又大多数是嫡系,冯玉祥资历虽老,可能指挥得动这些嫡系吗?

严格来说,这还真的不是老蒋想要看冯玉祥出“洋相”。

淞沪会战可是关系到国运的一场大战,老蒋就是再不堪,也不至于在这个关键时刻闹个人意气吧?

其实,蒋氏派冯玉祥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就是想要靠着冯玉祥的资历来镇抚一下那些骄兵悍将。

淞沪战场有的不仅是嫡系,还有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各个派别的部队。对于指挥这些非嫡系部队,就是老蒋,也不见得有把握。

因此,把冯玉祥派去,是蒋氏对他的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冯玉祥的抗战热情是高涨的,可确实指挥不了现代化战争。

好在参战的各个派别的部队在抗战问题上罕见的拧成了一股绳,虽然伤亡惨重,但基本上没有出现不服从指挥的现象。只要命令一下,各部都奋不顾身,甚至还出现了互相之间较量的意味。

可这么大的一个战场,始终没有一个坚强且高明的指挥是不行的。

为此,蒋氏只能改任冯玉祥为第6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在河北、山东等地的部队作战。

蒋氏的命令不能算错。因为在河北和山东,主力都是原西北军,派冯玉祥这位老长官去指挥,他们应该会听招呼吧?

可事与愿违。

冯玉祥在第3战区虽然指挥不力,但部队在顾祝同和陈诚的指挥下还算中规中矩。可到了华北后,冯玉祥竟然指挥不了那些他精心培养起来的老部下。

这让冯玉祥颜面扫地。

这其中,有个关键人物就是29军的创建人萧振瀛。

萧振瀛强烈反对冯玉祥到华北。

说得出的理由是害怕冯玉祥手中掌握了部队后会再次“倒戈”。但实际上呢?是害怕由他一手创建起来的29军落入冯玉祥之手后,他们失去了兵权。

在那个年代,军阀也好,军头也罢,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有了军权,就有了地盘。有了地盘,才能有他们的地位。

这是什么?这是化部队为私有的一个明证。

部队交给冯玉祥指挥,冯玉祥就会“倒戈”?这仅是萧振瀛的假设。

为了一个假设就在私下里串联原西北军各部不服从冯玉祥的指挥?

在当时情况下,哪怕萧振瀛和冯玉祥之间有再多的私人矛盾,有再多的猜疑,他也不能这么做!

这是个原则问题,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果然,冯玉祥到了华北后,处处受到掣肘。先是由29军为主要力量的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避而不见,归属1集团军指挥的东北军万福麟部故意躲着冯玉祥,无论电报还是电话都找不到。

后是沧州一战,守军本来已经控制了很好的阵地,冯玉祥就命令李文田和黄维纲这几个师从后路包抄日军。

可没料想,就在冯玉祥在指挥部里等待好消息的时候,一直跟随冯玉祥的鹿钟麟回来了,说出击的几支部队只有一支稍微打了一下,其余几支部队只是象征性地走了几里路,还没和日军接触就退下来了。

这可把冯玉祥气得一个发昏。

事后一调查,还是萧振瀛捣的鬼。

这下子,冯玉祥怒了。下令刺杀萧振瀛。可阴差阳错,没成功。

冯玉祥这个做法也不对。毕竟,有国法军纪在,谁不服从命令,军法从事就是了。

可刺杀萧振瀛,一点正面意义都没有,反而让那些本来就对冯玉祥惧怕三分的原西北军将领们更加远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华北贻误战机,日军趁机沿着津浦路南下,冯玉祥此时已经不敢命令昔日的老部下韩复榘了,只能请求韩复榘出兵在德州一线待命,准备随时北进支援。

可韩复榘来是来了,却对冯玉祥的北上支援的命令置之不理。冯玉祥只能撤至德州。

可韩复榘此时却来劲了,以“保境安民”为由阻止客军不能进入山东,把冯玉祥逼入了绝境。

此时,战场出现了变化。

原本,日军的战略是攻下保定后沿着平汉线直取武汉。

可由于板垣征四郎在南口吃了亏,丢了颜面,一心想要拿下太原来为自己遮羞。因此,板垣征四郎拿下南口后,在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支队的配合下进攻山西。

这下子,日军的战略出现了混乱,主力停止南下,改为支援山西方面的作战。

这个变化对于冯玉祥来说是个好机会。一来,日军虽然攻下德州,但立足未稳;二来,日军主力都往西调,在河北战场的兵力不足。如果此时能进行反击,不仅可以夺回德州,还可以趁势北进,夺回沧州。

可韩复榘虽然嘴上答应派出曹福林部的两个师参战,可却在战斗关键时刻突然命令参战的29师和81师撤退。

这个命令俨然就是釜底抽薪,造成冯玉祥全线溃败。

无奈之下,冯玉祥只能回到武汉,向蒋氏哭诉去了。

此役过后,冯玉祥基本上算是告别了军界。

抗战胜利后,由于蒋氏的倒行逆施,冯玉祥与蒋氏的矛盾愈发尖锐并且公开化。

于是,在冯玉祥的处所附近开始出现监视者。冯玉祥深感在国内难以展开活动,于是决定以考察水利为名出国。

蒋氏对冯玉祥的要求倒是表示同意,因为他一贯的手法就是把敌对者赶出国。

见冯玉祥主动提出留洋考察水利,蒋氏还很高兴,“长江的水利归我办,黄河的水利归你办。”

1946年5月,冯玉祥在南京与李任潮见面,李提出让冯玉祥赶紧出国,以免遭了老蒋的毒手。

可冯玉祥还是认为,要为阻止蒋氏发动内战尽一份力。

于是,在1946年6月,冯玉祥设想了一个“新老西北军大联合,阻止内战”的办法,派出亲信鹿钟麟、石敬亭等人分赴各地联络旧部。

这批人中,有孙良诚、刘汝明、冯治安、吴化文、魏凤楼、张岚峰、郝鹏举等。

之所以不找孙仿鲁,是因为自从孙仿鲁当上第6战区司令长官后,已经完完全全投靠了陈诚,属于不可信任之人。

之所以不找庞炳勋,是因为庞炳勋根本就不是冯玉祥的心腹。

冯玉祥的计划是,把这些旧部集中在徐州,自己化装成士兵乘坐汽车潜入徐州,然后公开布置反蒋的军事行动。

可让冯玉祥没想到的是,冯治安和刘汝明二人表示肯定不会跟着冯玉祥干、孙良诚始终态度不明朗、吴化文还是一如既往的犹犹豫豫、郝鹏举还是耍滑头,嘴上好好好,就是不见行动。

见昔日的老部下皆是如此,冯玉祥再不甘心,也只能放弃。

说来也可怜,堂堂的1级上将,冯玉祥此时能指挥的仅有不到一个营的警卫。

可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冯玉祥联络旧部意图反蒋的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

究竟被谁传了出去,至今是个谜。

鉴于冯玉祥的影响力,蒋氏不能在明面上撕破脸,可他却采用了釜底抽薪的办法。蒋氏下令,依据抗战后颁布的复/员令,强制冯玉祥退役,并撤销了1级上将军衔

要知道的是,1935年颁布的上将退役年龄是70岁,而冯玉祥此时仅64岁。

既然联合西北军旧将反蒋失败,冯玉祥就要加紧出国了。不然,后果难料。

在出国之前,他含泪编遣了跟随他多年的警卫。这些警卫后来大多数编入了刘汝明的整编68师。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其实已经无人可用了。不然,他也不会找到那些西北军旧将联合反蒋。

这些人中,除冯治安和刘汝明始终坚持在抗战的战场上外,其他几人都是曾经投敌的叛将,又岂是可信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