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斯斯

编辑 | 闪电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2024年上半年,国内最卷的行业莫过于新能源汽车,最卷的人莫过于新能源汽车的老板们:

华为余承东在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呼吁要卷价值而不是卷价格!“要卷智能化,卷豪华感,舒适感。卷安全,卷高质量,卷卓越、舒享的用户体验。”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则认为:“中国车企想走得更稳,不仅仅要靠过硬的产品,还有产能、渠道、售后体系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搅动风云后,小米雷军对“卷”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大家不要在小问题上卷了,没有价值!”

而针对当下汽车行业现状,蔚来李斌认为“卷”很正常,是市场竞争必然的结果。但也提醒行业,避免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过度竞争,“卷价格低级了一点,要卷产品、卷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数实融合》一书案主、蔚来创始人&CEO李斌)

不再做纯粹的价格厮杀,是老板们的一致观点。往哪里卷?如何卷?各家有不同的侧重。但无论如何,当下的情况都要求企业家及其所带领的企业在创新与品质上不断突破。

无独有偶,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腾讯青腾教务长杨国安在其新书《数实融合:前沿科技如何重塑产业》直播访谈里也提到了中国企业家未来该如何正确“卷”的看法:

存量市场环境中,过去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增长模式要做替换。中国最主流的竞争模式是同质化竞争,一个字“卷”,卷规模、卷效率、卷成本。在此背景下,企业家要认识到一个新的逻辑,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要建构更多差异化竞争优势。尤其是面对新科技带来的挑战,企业家更需要在心态、资金以及方向上做好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我们正处于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科技的价值不再仅仅是降本增效,更涉及产业重构、战略布局、组织升级和变革领导力。

尤其是当AI将所有企业“打回”同一起跑线时,企业家在2024下半年“卷”的逻辑应该如何变?如何才能在这场与科技有关的竞速中卷出高度,卷出先机?

这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1、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无数企业倒在了那道“死亡之谷”

过去20年间,国际舞台上许多公司凭借科技创新,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还深刻地改变了行业格局,甚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表面看,这些取得成功的企业多半源于科技创新,但事实上,这些成功无不建立在对产业的创新之上。

在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场上,美军频繁遭遇路边炸弹袭击。为应对此威胁,美国军方于2004年发起了DARPA无人驾驶挑战赛。在莫哈维沙漠的广阔土地上,无人驾驶汽车展开了激烈的竞技。尽管那次比赛没有车辆完成全程,但它却催生了激光雷达这项革命性技术。

在挑战赛期间,一家名为Velodyne的音响设备公司参与了比赛。公司老板霍尔在比赛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激光雷达的潜力。他认识到,传统激光雷达的单线固定视线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需求。因此,在比赛结束后,他立刻开始研发新型的激光雷达技术。

不久,霍尔成功发明了64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这种雷达突破了传统激光雷达的局限,通过360度旋转扫描,能够精确地捕捉和还原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这一创新在自动驾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激光雷达的崛起使Velodyne公司成为行业佼佼者,谷歌在2009年推出的自动驾驶原型车也采用了其技术。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Velodyne开始面临挑战。由于初期成功带来的傲慢,公司并未重视产品质量,导致其激光雷达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就在此时,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如禾赛、速腾聚创等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企业凭借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大规模生产,成功将激光雷达打造成了成熟的工业产品。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还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国内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商表示,国产雷达虽然存在问题,但更换和维护响应速度快,而Velodyne的售后服务却十分缓慢。

Velodyne的市场份额一降再降。据公开资料,Velodyne的市值在2021年下降了近85%。

为求发展,不得不寻求与其他公司合作。最终,它接受了中国互联网大厂百度的投资,成为百度间接控股的公司。

至此,激光雷达市场正式进入了中国企业主导的阶段。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这场由一家美国公司发起的技术革命,最终在中国企业的手中发扬光大。

作为观察了中国30年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杨国安,他将每一个技术周期用了两条波浪来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波叫科技创新,比如现在的AI浪潮里,有OpenAI、中国“AI四小龙”等很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迭代的速度很快,创业者兴奋,资本更兴奋;

但是,科技创新之后的另一波也很重要,叫产业创新,关键要看科技能不能为产业所用,如果不能的话,就是一场空转。我们经常看到,在科技创新的风口上,很多初创公司会拿到很多投资,大厂也会大力投入,但之后发现赚不到钱,市场热度就下来了。

哪怕是人工智能这些大多数人并不能理解掌握的前沿科技,在杨国安看来,技术之于产业的扩散逻辑,百年来未有质的变化:“伟大公司初创的时候一点都不伟大,它抓到那一波技术才开始伟大。”

当经历泡沫早期的急速扩张后,谁能越过“死亡之谷”,提前拥抱技术、做好产业布局,谁就能在相对平缓、但更加宽广的市场成长期把握先机。正如杨国安《数实融合:前沿科技如何重塑产业》一书中所说,一个技术的出现,不是孤零零的技术,而是技术突破之后建立起来的生态配套。

创新有时是时机问题。如果一个伟大想法出现的时候,刚好存在可以实现它的技术,那么一项产业创新就诞生了。在杨国安的新书《数实融合》里有一个智慧农田的例子:企业家希望用数字科技建构一个与现实一样的虚拟农田。以前农民要到田里去看、去摸、去感受,智慧农田则是用无人机、传感器去观测农田面积、温度、土壤、作物生长等。让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相融,让真实世界更美好,这就是数实融合。

这想法听起来挺美好,但有几点非常重要且困难:一是智慧农田这一系列的生态配套设备能不能规模化应用、价格够不够亲民;二是有没有会操作数字设备的新型农民;三是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算法能不能积累足够的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四是政策、制度能不能大力扶持和鼓励。

因此,杨国安更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周期并不同步,“科技创新可以很快,但产业创新需要生态的配套。如果没有新型农民,就不会出现大量专业的飞手,智慧农田也很难发展起来。”

2、拿着好的锤子,去找痛点最明显的钉子

在数实融合的话题里,很多人喜欢用锤子和钉子来比较。锤子是技术,钉子是应用场景。

拿着锤子找钉子?还是拿着钉子找锤子?这是前沿技术重塑产业的两种不同模式。

有人嘲笑手里有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也有人嘲笑手里拿着钉子,看什么都像锤子。

通常来说,在现代商业中,一项大的技术里面包含了多种技术,而一个应用场景的问题的解决提升,往往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对技术和应用拆解重构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例如iPhone就是无线通信技术、低功耗CPU、图形界面、电容式触摸屏、互联网等多项技术的分解重构,从而将人类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没有无用的技术,只有找不到应用场景的人。在书中,杨国安列举了群核科技(酷家乐)的例子。这家针对消费者的在线云设计平台企业,将应用于游戏产业的渲染技术落地在家装行业,凭借10秒即可生成效果图,3分钟可生成装修方案,最终颠覆了装修设计的环节。

“成熟的产品技术,比如当下的互联网,其商业模式很成熟,更多是由用户驱动创新,起点在于用户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技术如何为之服务。”如杨国安教授讲的“有了锤子立即去找钉子,在一个应用场景上用得上力。钉子之痛越明显,科技之锤越有用。”

这也是杨国安为什么将杨五环1.0升级为杨五环2.0的原因。杨五环1.0和2.0的起点并不相同:

1.0版本数智革新的起点和终点是战略驱动,是关注成熟的科技如何在既有的产业格局里发挥作用,更多是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的降本增效和提升用户体验。

2.0版本的数实融合的起点是数实科技,是关注不确定性更大的前沿科技如何重塑产业,更多帮助企业进行崭新的战略布局和生态打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酷家乐,还是书中提及的智慧终端XReal、智慧农业先行者极飞科技、传统制造业转型者天合光能、新能源车企代表蔚来,这些企业都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则在于推出新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业务场景往往是定制化、差异化的,一旦拥有了差异化技术优势、差异化解决方案,企业的利润就高,比起卷低价,他们更重视卷差异化。

人类的科技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二三十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才变成伟大的商业,运用于工作和生活。

在杨国安看来,厘清技术驱动的发展逻辑,远比一家企业最终是否成功的结果更重要。

3、AI让所有人回到起跑线,懂如何用好AI的企业家是「稀缺资源」

在每一个技术周期来临时,企业能否基业长青,一个道理亘古不变:“既要起得早,也要熬得久”,而这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头人对技术的判断和对节奏的把握。

杨国安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他的研究课题一直是:如何帮助企业持续成功。在他的《数实融合:科技如何重构产业》一书中,“变革领导力”是杨五环1.0里和2.0里始终贯穿始终的一环。“企业家这个群体那种冒险开拓、无中生有的精神,是一个经济体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周期到来时的核心推动力。”

在腾讯15年的高级管理顾问和更早一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担任管理学教授的经历,让他习惯用追问本质的眼光去打量这个时代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动向。这几年,面对着种种不确定性,企业家该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克服内心的迷茫与焦虑,成了杨国安关注的重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国安询问每一个企业家:你在每场变革中是一个什么角色?

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架构师。

什么是架构师?

架构的意思是,他要设计好整个流程,采集什么关键数据,使用什么样的算法,应用到什么领域。

杨国安曾对媒体做出过解释:“这就有点像一个CPU,一个中央处理器。”架构师就是这个企业的大脑。

大脑里有一张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的路线图,对于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

在历时两年深入的走访和考察之后,杨国安绘制出一张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国企业数实融合的新路线图:数实科技、产业重构、战略布局、组织升级以及变革领导力的杨五环2.0理论。

杨国安认为,“杨五环”的理论框架是他的“算法”,通过分析更多企业案例,这个“算法”还在持续迭代。“企业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时,我就去研究,发现规律总结出框架之后,我再回来辅导更多企业家。”——这正是“杨五环”理论升级的闭环。

在任职腾讯青腾教务长期间,700多位来自前沿科技、餐饮、教育、医疗、生物科学、制造业的企业家也在不断让“算法”更精准。

当问及青腾如何做企业家共创学习时,杨国安用了17个字:“突破内外局限,穿越长短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45年,中国企业家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过几次大周期,但AI时代来了后,这个优胜劣汰会不断加速。这个也是青腾做企业家学习的关键的思路,要帮助企业家穿越长短周期,别用20世纪的经验管理21世纪的企业,其次就是鼓励企业家走出去到全世界参访,或者把一些企业过去的案例拿出来做深度复盘。”

从这个角度看,由青腾出品,杨国安的《数实融合》,是青腾洞察商业的阶段性成果,是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其目标是帮助企业家对于数实科技有更多理解、更多洞察,能够结合自身产业的痛点、企业的需要,把科技更好地纳入自身业务的发展之中。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汤道生在推荐该书时表示:“既要起得早,更要熬得久,这是腾讯20多年来从早期PC互联网走到现在的感受。当一个新技术火起来后,作为一家企业,在早期开始去关注,去了解,去入局,去打磨,会一步一步从中发现机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