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23位真人故事

我是Alina,一个来自东北的90后女孩,现在在日本生活,创业做了“下班后工作室”。

我从四岁开始学钢琴,也非常喜欢唱歌,喜欢演讲。大学期间,我担任学生会主席,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经常组织活动,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研究生期间,我到台湾的清华大学交换留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份来自异国的爱情,他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小伙子。

毕业后,我们在东京登记结婚,而我却经历了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十字路口。

为了在日本生存下来,我尝试做线上口语培训,最后还进入一家待遇丰厚的日本公司。可是我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总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辞职创业了。

为了解决华人在国外的生活问题,我创办了“下班后工作室”,为在国外的华人朋友提供社交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刚练完很久琴还在闹脾气的我)

我是家中独生女,爸爸妈妈都有稳定的工作。爸爸是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每天下班后会画画练字,也喜欢雕刻,能把普通的木头雕琢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正是家中浓厚的文艺氛围,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妈妈对我比较严格,希望我能够有一技之长,将来好在社会上立足。就这样,我从四岁半开始练习钢琴,有时候琴谱太难一直练不好,很想放弃,妈妈就会对我说:“没有苦,哪有甜?”

每天必须保证几个小时的练琴时间,有时候我是边哭边练琴。但是在爸爸妈妈的教育引导和严格督促下,我硬是坚持了下来。

练琴的过程很痛苦,但当我能流畅地演奏世界名曲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以后的我和钢琴)

除了弹钢琴,我也喜欢唱歌。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超级女声的比赛,进了家乡的五十强。

上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不太需要爸妈操心。考大学的时候,听从父母的建议,学了财经专业。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跨专业考研。

根据自己的意愿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哲学专业,这算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在学校,我是学生会主席,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也常常参加演讲比赛和电视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口才能力都得到了很好锻炼。这对我后来从事媒体方面工作和现在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节目照片拍摄中)

在做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有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有一年的开学季,我负责协助老师做好迎新工作。一天晚上,突然接到辅导员电话,说有一个新生出现宿舍分配问题,学生家长也很生气,让我马上回去处理。我紧急赶回去和老师一起安抚家长,并安顿好了这位新生的住宿。

那件事过去之后,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能够自觉承担系里的工作事务,能够处理一些突发复杂的状况,也能心平气和地把事情安排妥当。

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参加了台湾清华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在交换生期间,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是日本人,当时在台湾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台湾的图书馆自习)

那时,研究生快毕业了,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对心理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着去澳大利亚再修一个心理学学位,但命运的齿轮让我来到了日本。

刚到日本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我并不是在日本留学后留在日本的,所以没有老朋友也没有社交圈,更不会日语。

日本东京这个城市相对独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比较强。语言不通,加上没有很多华人朋友的寂寞,同时又开始创业,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压力特别大。

但因为我英文相对比较流畅,在那段时间,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也一起拍了短篇电影,还获得了亚洲短篇电影节的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电影拍摄团队的所有外国人小伙伴)

有一天,我在刷朋友Quan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中国媒体公司在日本招聘的信息,觉得这个职位很适合我,就想尝试一下,几天后,我收到了录用通知。

在这家公司里,我负责媒体策划和企划,也经常去日本当地的街道做现场采访和直播策划。这种直播形式不是带货,而是和新闻报道有点类似。

我们曾经采访过来日本银座旅游购物的几百位华人,采访过在日本开公司的企业家,也报道过非常多有趣的日本街头文化。当时直播效果非常好,很多场都有100万人以上观看。

老板对我非常好,对我很信任,工作上放手,经常让我主办策划和主持重大的盛典活动,也安排我代表日本分部在国内的公司大会上做领奖发言。

两年后,我进入了一家日本上市公司做正社员,主要是面向日本华人客户做媒体策划,为公司集客和做品牌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网易态度城市盛典)

在这个日本公司,我没有遇到大的困难,但每天朝九晚五生活,让我有些厌倦,到了后期,甚至觉得每天都很煎熬,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心里很矛盾,也很痛苦,就有了辞职的想法。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就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这句话对我来说很适用。虽然这家日本上市公司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很不错,但是这些不是我想要的,我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压抑自己。

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的生活信条。

按照我的性格,还是偏向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也希望和人有更多的交流,做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探索和尝试,这样才能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

去年5月,我辞职了。一个月之后,我正式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东京下班后】活动现场)

创业的项目其实源于生活。在异国他乡生活工作这几年,孤单的时候,就会组织一些华人的交友活动,一起吃中餐、一起去旅游或者一起逛街看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人和我有类似的感觉,不禁让我想到:能不能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满足大家这样的诉求呢?

我开始了一点点地尝试,从组织约饭到组织读书会,再到组织大家一起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活动开展的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很多人好评,也收到很多人的反馈建议。

目前为止,参加我组织的活动的华人朋友大多是20岁到40岁的群体,单身居多。他们工作非常忙,有时候下班回家都十一二点了,可以说是没有社交时间。他们的父母都在国内,也很难帮他们找到另一半。

这类朋友们经常向我反馈,建议组织一些脱单性质的约会活动。因此,在我的活动类型当中,就出现了约会脱单类的社交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年三十包饺子活动现场)

和我们国内的相亲活动不同,我组织的活动,像读书会、旅行等,都有明确的主题,但参与者必须为单身。大家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互相认识,围绕主题聊天交流,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迄今已经有几百位单身的华人朋友找到人生的另一半,踏入婚姻的殿堂。每当我收到大家的牵手和结婚喜讯,都感觉收到了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很多华人朋友都觉得我的公司是一个婚恋公司,但其实不是。我们企划了很多其他活动,约会脱单类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东京的晚上)

公司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下班后工作室”,总部在东京。起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希望能帮在日华人丰富“下班后”的人生。我们还跟IT团队做了一个小程序。工作室内容不仅有脱单,还有职场、户外旅行、兴趣、心理互助留言板等多个主题板块。

今年三月,我们组织了18场活动,里面有读书会、约饭、约看展等内容,也有甜品课、篮球赛、投资理财等。

除了线下活动,我们也有线上的脱单社群。大家在群里遇到感兴趣的人,可以私下交流。有位群友进群后的第三天,就有男生约她喝咖啡了,我很期待他们能牵手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上牵手成功的参与者私信反馈)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不找日本人结婚呢?其实,大部分华人还是希望寻找中国伴侣,这主要是中日两国的文化习俗差异所致。

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差异很大,比如说夫妻关系。在日本,夫妻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经常是两个人分开活动,节假日也分别跟自己的朋友、同事去旅行。这样较为独立的相处模式,会让很多中国同胞产生“疏离感”。

在日本,夫妻分工也相对传统,男士上班挣钱,女士在家带孩子,很多女士是全职主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工作室)

我们工作室也在不断地扩展。活动地点不仅仅是在东京,在北海道、大阪等地都有。去年9月,我们还在马来西亚组织了马来西亚华人的线下交友活动。

目前,我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开发一个APP,让全球的海外华人结识更多当地的华人朋友,打造一个专属于海外华人的,有温度、有质量的创意活动平台。

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成立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因为我发现来日本的很多华人,对当地的环境以及相对独立的人际文化习惯,很不适应,而缺乏适合的情绪疏导,更让大家越来越封闭自我,无法与其他人建立链接,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当然,日本也有心理咨询师,但英语或日语为母语的心理咨询师居多,中文心理咨询师少之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咨询)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如果用母语来表达和倾听,是更容易达到治疗效果的。我希望未来,可以成立心理咨询部门,为大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不仅仅帮大家在活动中交到朋友,找到另一半,也能从更深层面帮助更多华人朋友达到身心灵层面的健康快乐。

前段时间,我刚刚通过了国家认定的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格验证考试,现在也在备考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

但通过考试只是一个开始,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帮到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在日同胞们。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是既定的。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热爱的生活。

如此活着,方不辜负自己。

【口述:Alina】

【撰文:钺白】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