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丢出结论,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在贸易战、技术战领域里,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主动,甚至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

国际贸易逆差,即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当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我们称之为贸易顺差;相反,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贸易逆差的扩大,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都是复杂且双面的。

近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公布了4月份的国际贸易数据,显示该月国际贸易逆差达到了746亿美元,较3月份的686亿美元(经修订)有所增加。这一数据的公布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当前状况,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根据官方数据,美国4月份的出口额为2637亿美元,进口额为3382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了746亿美元。与3月份相比,这一逆差有所扩大。从商品类别来看,部分高科技产品、消费品和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额持续增长,而部分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额则相对稳定或有所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为何会扩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参考:

1、近年来,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使得部分商品进口成本上升,进而加剧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同时,这些政策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

2、美元汇率波动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出口和进口。当美元升值时,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而进口商品的成本则相对降低;反之亦然。这种汇率波动使得贸易逆差的变化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3、美国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这带动了进口商品的增加,因为部分商品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弱,部分商品无法有效出口,这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8万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了4.9%,而进口额的同比增长更为显著,达到了6.8%。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加深,以及国内消费市场和产业升级需求的强劲。

在这四个月内,我国实现了1.8万亿元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的存在说明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依然较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足够的购买需求。

可能有很多朋友会说,美国现在的主要进口国为欧盟、墨西哥等国家。其本意还是为了和中国在经济上脱钩。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墨西哥这几年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已呈逐年扩大之势。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墨贸易总额达1002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815亿美元,进口额187亿美元。此外,中方对墨主要出口电子元件、厨房用品、机动车零部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诸多家居产品,中国家居企业开始将目光看向墨西哥。2020年3月,美国将床垫反倾销范围由中国拓展至越南、塞尔维亚、泰国等七国,而墨西哥凭借区位运输优势以及“美墨加自由贸易协议”下的交易优势,成为中国家居企业的“迁移地”。

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电商、芯片和机械制造业等。这些行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强势行业,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汽车制造业作为墨西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的投资。

根据墨西哥经济部的数据,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中国升至墨西哥第四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增加,为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墨西哥这几年和中国的贸易往来逐年扩大,实际上相当于墨西哥是中国在海外的代理商,因为墨西哥从中国生产进口大量商品,即便墨西哥国内生产的东西,也大多由中国企业参与。

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一部分,与美国有着紧密的经贸联系。所以墨西哥将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再出口到美国。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墨西哥以及美国都参与了进来,而中国成为了大赢家,墨西哥次之,而美国则是成了妥妥的大冤种,因为美国付出了比之前更高的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和我们搞起了贸易战,可中美贸易战持续了这么多年,美国已经失去了市场主动,而中国则牢牢掌控了棋局走向,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美国之所以在贸易战中失去主动权,甚至可以说是失败,是因为中国预判了美国的预判。

贸易战之初,中国就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内需、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等。中国还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减少了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贸易战的冲击,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这在贸易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全球很多国家都需要中国生产的商品,美国轻视了中国的工业产业链的强大与健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可以大致可以断定美国在贸易战中全面败北了,所以接下来我们的焦点在技术战,也就是芯片这个细分战场。

芯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极为重要,谁要是掌握了高端芯片核心技术,就等于抢占了高科技的制高点。

技术战也可以从2018年说起,那时候美国对中国发布了芯片禁令,中国不能从美国以及日韩进口一系列高端芯片技术,短期内确实给我们半导体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可长期来看呢?正如美国那一帮科技大佬所言,美国是无法通过技术上的限制,能阻止中国在芯片领域里的崛起。

从最近几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走势来看,基本上可以说美国在芯片领域对我们搞的小动作,也可以宣布失败了。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晶圆产能在2023年增长了12%,达到了每月760万片晶圆,预计在2024年将有18座新建晶圆厂投产,增速提高至13%,产能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这一增长速度不要说美国没想到,就连我们自己都感到意外。

我们再来看一组相关数据,今年1-5月份,我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达到了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这一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汽车出口的3297亿元和手机出口的3296.8亿元,更在全球半导体出口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2023年我国出口的集成电路数量达到了2678亿颗,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6%。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2024年这一比重将增长至30%以上,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出口国。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此前曾预测,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能将持续下降。而中国大陆地区则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力量。到2026年,中国大陆的芯片产能预计将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成为全球第一,份额达到22.3%。

大家注意,半导体产业可以说是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如果说我们在半导体产业超越了日本和韩国,那么美国在半导体产业里的话语权就会进一步下降了。

因为怎么说呢?美国虽然目前在半导体领域里很强,但实际上有些细分技术美国是十分依赖日本和韩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可以这样和大家说,在5年前,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在全球市场上表现的如此亮眼。

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众公司的努力下,中国在电池技术、电机、驱动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了67%,这一数字相比往年有了极大的提升。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销量,已经连续第8年获得了全球第一。

同样的道理,在半导体这个产业里,随着国内的华为、中芯国际、紫光展锐、长江存储等公司的努力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都会得到解决。

我们十年后回头看,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技术战、货币战!最终都会成为一个笑话,21世纪注定是中国崛起的时代,这是历史的大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