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山东省菏泽市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加工产业确定为菏泽市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长”负责制。

2023年,菏泽市食品行业规上企业达到234家,实现营业收入859.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74.2%。2024年一季度,全市食品行业规上企业发展到261家,实现营业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59.1%。

为食品加工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微风拂过,菏泽市东明县黄河沿岸麦香正浓。

东明县是全省5个超级产粮大县之一,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18万亩,充足优质的小麦资源为五得利集团在东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日,五得利集团东明面粉有限公司行政经理于涛对记者说:“我们正在筹备的技改项目总投资5010万元,技改完成后,物料进一步细分、提纯,可提高出粉率,年增加效益1200万元。”

2001年,五得利集团在东明投产运营,日加工小麦能力只有250吨。二十多年来,公司始终让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过不断地提质、扩能、增效,现日加工小麦能力达到6800吨,小麦出粉率、出好粉率不断刷新纪录。

在近日举行的山东省食品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山东大树集团被评为“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优秀单位”,同时荣获“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时隔一日,集团又荣获了“好品山东”形象标识授权书,可谓喜事连连。

近几年,山东大树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从单一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到生物科技健康产业的转变,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小分子肽生产基地。“时代在迅速发展,消费在逐日升级,唯有创新求变,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山东大树集团总裁李玉岭说。

技改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山东天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公司技术部部长李子来介绍,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不断改造升级现有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食品加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菏泽市为食品加工企业创新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走进山东商都恒昌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高档生态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14.8亿元,是全省重大项目之一,采用了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国内先进保鲜及包装技术,助力企业加速形成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连锁餐饮、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部经理侯岳峰介绍。在曹县科技局的帮助下,该项目已入选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

优服务强保障 产业集群动能强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坚持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产业突破的重要抓手,在聚中求破,于变中求新,蹚出了一条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沙土镇在以生产酱油醋为主的裕鲁集团引领下发展食品产业,集群初现雏形。近年来,沙土镇紧紧围绕全市“231”产业体系,聚焦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70亿元,产品涉及休闲食品、水果罐头、蔬果汁、脱水蔬菜、速冻保鲜蔬菜、调味品、肉制品及海鲜制品等300多个品种,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土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山东省绿色休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刚和附近的山东佳美食品达成合作意向,将为其量身打造物流仓储转运中心。”位于沙土食品产业园内的冰韵高端冷链仓储物流负责人侯永建介绍,集群化发展搭建了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让食品产业和企业通过产业供应链发生促进效应,凝聚起多元化发展合力。

牡丹区沙土镇党委书记刘保安说:“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管理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坚持园区化规划、科技化支撑、集群化发展、链条化延伸,着力打造百亿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牡丹区大黄集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一期占地1315亩,总投资89亿元,由菏泽正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天邦粮油有限公司等联合投资建设,力争3至5年整个产业园实现年产值过100亿元。

牡丹区大黄集镇镇长刘宁说:“园区重点发展粮油、蔬果、肉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优势,建设标准化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高端食品制造及技术研发,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全产业链。”

在菏泽鲁西新区,菏泽健康食品谷项目发展迅速。该项目是菏泽鲁西新区重点打造的食品产业集群项目,是特色鲜明集科研、生产、销售和创新创业、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实现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到科技引领健康产业的转变。

当前,围绕健康食品产业,鲁西新区正不断从加强政策支撑、推动校企合作、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深度整合食品产业链集群,全力打造规模化健康食品产业聚集区。

立足资源优势 壮大特色品牌

菏泽市单县被称为“中国青山羊之乡”,单县羊肉汤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华第一汤”。近年来,单县把发展壮大羊肉汤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盯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目标,推动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把羊肉汤熬成大产业。

围绕羊肉汤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单县注册了“单县羊肉汤”集体商标、“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产业链品牌体系,不断厚植区域特色优势。

目前,单县羊肉汤品牌全国连锁店超1500家,2023年的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66亿元,羊肉汤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

“为加快‘单县羊肉汤’品牌化发展,我们打造了集保种育种、智慧养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深挖品牌文化内涵,让单县羊肉汤香飘全国。”单县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呈华介绍。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前不久,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发布,曹县芦笋罐头从1589个申报主体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曹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大力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战略,不断强化政策扶持,以创建“品牌”助产业提速,已成为国内芦笋面积最大、产品质量最优、加工能力最强、花色品种最多、科技含量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县,被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

创新产品、创新思维、创新品牌,如今,单县“单养千秋”、曹县“好食源”、郓城“好郓来”、巨野“好乡邻”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辐射带动力强的过硬品牌脱颖而出,“菏泽好品”销往全国各地、走进百姓餐桌。

强化科技赋能、优化产品结构、壮大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品牌、延链补链强链……菏泽市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实、成色足,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围绕“舌尖产业”,菏泽将持续探讨新思路、新方向、新路径,让群众美好生活“有滋有味”。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