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开播后,最先火的不是刘亦菲与彭冠英的官配组合,而是刘亦菲与万茜的“玫瑰酥”CP(黄亦玫&苏更生)。

玫瑰(刘亦菲 饰)系丝巾时,苏苏(万茜 饰)的害羞和局促;玫瑰因男人精神崩溃时,苏苏不吝啬的拥抱;还有因故晚回家时,无需多言,就能成功打掩护的默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瞬间,让我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女孩子真美好。”

01

01

玫瑰的故事》(下文简称《玫瑰》)无疑是一部大女主剧,故事为黄亦玫而设,主线是黄亦玫跨越二十余年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心路。

在绝对的大女主线之下,其实很难拍出丰富的职场女性群像。光是女主的官配就有三个,爱情戏份大大压缩了职场戏的空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主在职场遇到的女性同伴,很容易陷入刻板印象,沦为背景板。

但在《玫瑰》里,到目前为止,苏苏、姜雪琼(朱珠 饰)、韩鹦(张月 饰),就连客串不到一集的关芝芝(蓝盈莹 饰),观感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舒服。

苏苏是冷面毒舌的中层领导,行业资深前辈,老板最得力的心腹。这样的职场人设,通常还要叠一个buff:刚直不阿,公私分明,是公司规章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苏苏并没有这种不近人情的刻板人设。她不爱笑,不是因为性格秉公无私,而是因为笑点高,只有黄振华(佟大为 饰)被哑铃砸脚这种缺心眼笑点,才会让她笑得前仰后合。

更重要的是,冷面≠不懂表达情感。很多都市剧里,无论男女,对于不苟言笑的角色设定都是:个人能力出众,但面对情感表达很笨拙。而苏苏的职场情商、临场反应、爱情表达能力都很强。黄振华闹进公司,玫瑰只一个眼神,苏苏就明白要替她打圆场;玫瑰醉酒精神崩溃,苏苏也不多话询问;面对黄振华的小孩子心性,苏苏也能大胆发问“你是不是喜欢我啊”。

11集看下来,不知苏苏的年龄、爱好、过往,但观众已经知晓这位冷面女将很有人情味的一面。工作上提点你,生活上有边界感,遇事能帮则帮——这不就是职场上最想遇到的同事吗?

02

02

姜雪琼是很有能力和卓见的女性领导,拼命三娘,知人善用。她有最令人舒适的一点:没有说教感。

以往在都市剧里看到出口成章的女强人,我常常怀疑编剧是不是把网上的金句都搜罗来,以此打造“人间清醒”的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总唯一对玫瑰适时输出建议的一次,是她希望玫瑰通过庄国栋(彭冠英 饰)牵线,安排与滕先生见面,“外形、学识、品味这些优越的条件,不是只给你用来谈恋爱的。”

两人没有争吵,也没有上司对下属的呵斥,点到为止,在玫瑰明确拒绝后,姜总定定地看着她,饮了一口酒。

这些建议很像大姐姐对小妹妹的建议,没有“你必须听我的,要不然就是你不懂事”的压迫感。说白了,这是一位没有爹味儿的领导。

03

03

在女性群像剧中,总是避免不了“雌竞”。

很多剧在创作时为了迎合市场,会刻意不设对女主产生雌竞威胁的角色,要么没有情敌,要么原配与第三者一起手撕渣男,以达成“girls help girls”的主题正确。

但《玫瑰》没有刻意避开。前有七年感情一地鸡毛的关芝芝,后有暗恋不得的韩鹦。

尤其是张月饰演的韩鹦,“林有有”的脸一出现,仿佛在告诉观众,她的存在对女主来说是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雌竞之所以普遍被女性观众诟病,是因为大部分雌竞戏份都是男性想象中的雌竞,莫须有的敌意,一言不合的扯头花,败者馁的自卑……

这种非常外露的讨厌,可能只存在于女性的中小学时期。

关芝芝虽然因为周士辉(吴彼 饰)的悔婚而崩溃失态,但在玫瑰把小蛋糕推过来时,她注视着玫瑰,由愤怒变为平静。在察觉玫瑰是好女孩的那一刻,关芝芝就放下了渣男。

就庄国栋的人设而言,职场上有暗恋者再正常不过了。韩鹦是暗恋者之一,工作能力强,艺术品味好,但她并未对漂亮优秀的玫瑰产生莫须有的敌意。玫瑰第一天进会议室,韩鹦是第一个笑着跟她打招呼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友善和分寸感,编剧和导演拿捏得恰到好处。

04

04

上一次让我对女性角色发出相同感叹的,是《我的阿勒泰》(下文简称《阿勒泰》)。

如果说在《玫瑰》展现的是女性在都市里专注自身、努力生活的力量感,《阿勒泰》里的女性,有着母性光辉和野生蓬勃的生命力。

戴锦华教授将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刻板印象分为四类,时尚欲女、大地母亲、女巫和牺牲者。托肯(阿丽玛 饰)便是一位为家庭、为传统而牺牲自我的“大地母亲”。她日夜操劳,双手因洗衣而皮肤皴裂,没什么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她并不完全符合刻板印象。她纯真可爱,恣意真诚地表达好恶,勇敢地追求幸福。与同伴们一起去参加拖依(哈萨克语“乡村舞会”),她欢呼蹦跳,一路摘野花;收到心上人送的护手霜,她娇羞感动;她想改嫁,但改嫁不成也行,她可以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去县城独立打拼。

她的生活受制于传统,但心灵不受拘束。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温和的“反凝视”。

这种“反凝视”同样体现在女澡堂的戏份里。在导演滕丛丛的镜头下,摇拨浪鼓的年轻妈妈,一起唱民谣的女人们,昏黄而潮湿的澡堂内,流动着纯洁与温暖,像母亲的拥抱一般祥和又治愈。

05

05

往前倒推两三年,女性剧最喜欢给女主贴的标签还是“人间清醒”“事业脑”。

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就是不清醒,英年早婚就是没有自我,没有钱就不能生孩子……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当女性为了摆脱传统的束缚,而一头扎进另一套“规范”,何尝不是另一种“绑架”?

事实上,黄亦玫的出现,意味着“大女主”走入了一个新阶段:解绑。

黄亦玫身上有一种松弛感。这种松弛感不是丧,不是清醒得不近人情,不是地球明天毁灭也可以的超前精神状态,也不是情绪稳定如卡皮巴拉,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你选择的就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亦玫会单纯地坚持爱情和工作应该泾渭分明,会因为遭遇冷暴力而疯狂地砸东西,说白了,她还“不懂事”。

这不是一个人生赢家的大女主模板,但是一个鲜活的、真实的二十岁女孩。

黄亦玫这个人物最好的,不是满足了“全世界我最美,所有男人都爱我”的爽感幻想,而是真正做到了“悦己”:爱就大胆爱,不爱就分开,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玫瑰》的故事仍在继续,黄亦玫如何以“解绑”的心态度迎接往后的考验,值得期待。

【文/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