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我国地级行政区之一,因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

到2023年末,湖南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13个地级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6568万人,GDP兑付超过5万亿元。

基于人口抽样的数据显示,跟2022年末相比,湖南常住人口减少36万,减少幅度为0.5%,即相当于过去一年间,每200个湖南人,便有一个人离开了湖南。

当经济下行、人口减少时,能够快速带动全区域发展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抱团取暖、做大做强某一些区域。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强化省会城市的经济职能,人口大量涌入省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此谓之“强省会战略”。

湖南的情况又是怎样的,有没有在过去一些年间,成功实现强省会战略呢?我们通过人口数据,来做一些观察对比。

以湘江作为划分标准,按《2022湖南简明手册》,湖南14个市州,可划分为四大区域:

1,湘北:常德、益阳、岳阳;

2,湘中:长沙、株洲、湘潭、邵阳、娄底;

3,湘南:衡阳、永州、郴州;

4,湘西:湘西州、张家界、怀化。

在图表中,细心的你会发现:不同城市的填充颜色,刚好对应上述的四大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人口分布看,省会长沙是湖南第一大城市。虽然总量超过千万,但仅占全省的16%,远低于四川、湖北和陕西等省份的比例。

而同在湘中地区的株洲,人口不到400万,湘潭全境人口更是不到300万。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从长沙市中心到湘潭、株洲的距离,不超过50公里。正因拥有如此便利的空间距离,长潭株一体化,在三十多年前,但被提上了日程。

时至今日,长潭一体化正在稳步推进,但距离实现三城一体化,还有不少的路要走,需要加速推进。

试想一下,当长沙、湘潭和株洲合并为一座城市之后,华中地区将出现一座人口规模达到1700万级别、能够比肩广州、深圳的超大型城市。

这样一座城市,加上东西南北方向便利的高铁路,肯定会虹吸周边城市的优质资源,但也会带动湖南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外流的人口回归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