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发票去报销,这在法律上是欺诈,中国法律对此有严格的界定,主要涉及虚开发票罪和诈骗罪两个层面。

虚开发票罪解析

  1. 简单来说:虚开发票罪就是没有真实交易,却开出或让人开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票。比如,明明没买东西,却有购物发票,或者发票上的金额、物品与实际不一样。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5条,不管是给自己开,给别人开,还是介绍别人开,只要虚开增值税发票,都属违法
  3. 后果怎样:根据涉及的金额和情况的严重性,可能要坐牢,时间从三年到无期不等,还可能罚款,严重的还会没收财产。

诈骗罪解读

  1. 定义:诈骗罪,就是用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别人的钱或东西,数额较大的那种。
  2. 法律依据:同样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
  3. 后果:根据骗了多少,惩罚也分三个级别,轻的可能判三年以下,重的可以判到无期,罚款也是少不了的。

实际情况分析

  • 如果你明知道发票是假的,还用来报销,这就可能同时犯了虚开发票罪和诈骗罪。
  • 公司层面如果虚开发票,那就是公司犯罪,负责人和其他参与者都要承担责任。

案例说明

案例一:张三买了假发票,用来报销自己私人花费,总额10万块,被公司发现后报警。最后法院判定他犯了诈骗罪,判了三年刑,还罚款5万。

案例二:某公司财务王经理按老板指示,虚开发票减少税款,还混入个人报销,总共涉及500万。最后公司被罚,王经理和其他负责人被判刑十年,非法所得也被没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范建议

企业和个人都得注意,不要碰虚开发票的红线。公司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定期检查,确保一切操作都合法合规。毕竟,遵纪守法,才能避免法律风险,保护好自己的声誉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