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周艳荣课题组在Autophagy上发表的题目为“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degrades DDX10 via SQSTM1/ p62-dependent selective autophagy to antagonize its antiviral activity”的文章,作者的研究揭示了PRRSV通过选择性自噬逃避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的新机制,为开发抗PRRSV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

result

结果1:调节PRRSV增殖的DDX的筛选

为了全面评估各种DDX对PRRSV感染的潜在影响,用编码40种不同DDX中每种DDX的表达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组,随后用rPRSRSV-EGFP感染,然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以测量EGFP的表达水平,作为PRRSV增殖的读数(图1A)。RIGI,一种众所周知的抗病毒DDX和DDX18,一种已被证明可促进PRRSV感染的DDX,分别被设定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与先前研究的结果一致,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在DDX18转染的细胞中观察到PRRSV复制水平较高,而在RIGI转染的细胞中PRRSV的复制水平较低。作者发现DDX10和DDX49显著抑制PRRSV的增殖,而DDX4、DDX21和DDX27显著促进PRRSV增殖(图1B和1C)。随后,进行定量病毒基因组RNA水平的qRT-PCR,以证实这五种DDX对PRRSV感染的影响,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数据非常一致(图1D)。DDX10和DDX49都表现出与阳性对照RIGI相似的潜在抗PRRSV活性,作者随后重点研究了DDX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结果2:DDX10负调控PRRSV感染

为了进一步阐明DDX10在PRRSV增殖中的作用,收集细胞进行qRT-PCR、蛋白质印迹和TCID50测定。结果显示,在所有测试时间点,DDX10的异位表达显著下调了病毒基因组RNA的拷贝数(图2A)、PRRSV N蛋白的表达水平(图2B)和TCID50(图2C)。通过使用siRNA研究了DDX10敲除对PRRSV感染的影响。设计了三种DDX10特异性siRNA,并选择siDDX10-2(以下简称为siDDX10)用于随后的实验,因为它具有最高的敲除效率(图S2A和S2B)。用siDDX10或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iPAM 24小时,然后用PRRSV感染。结果显示,敲低DDX10显著上调了病毒基因组RNA的拷贝数(图2D)、PRRSV N蛋白的表达水平(图2E)和TCID50(图2F),从而进一步证明DDX10抑制了PRRSV的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结果3:DDX10促进IFNB的产生和ISG的表达

一些DDX具有抗病毒活性,主要通过调节IFN-I的产生或与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发挥作用,PRRSV对IFN-I高度敏感。因此,评估了DDX10对IFNB产生的影响,以初步研究DDX10的潜在抗PRRSV机制。为此,用pCAGGSFlag-DX10转染iPAM,然后用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IFNB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DDX10的过表达显著上调了IFNB的mRNA(图3A)和蛋白(图3B)水平。作者还检测到DDX10对启动子的影响IFNB的活性。用pCAGGSFlag-DX10和用于IFNB启动子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质粒(IFNB-Luc)以及雷尼拉萤光素酶报道质粒pRL-TK(作为内部对照)共转染iPAM,然后在双萤光素酶测定中评估。结果显示,DDX10的过表达强烈激活了IFNB启动子活性(图3C),进一步证实了DDX10诱导IFNB的产生。IFNB的诱导需要转录因子IRF3和NFKB的协同作用。用萤光素酶报告质粒IRF3-Luc和NFKB-Luc进行的双萤光素酶报道基因测定的结果显示,DDX10的异位表达激活了IRF3和NFKB(图3D和3E)。此外,DDX10显著上调IRF3(p-IRF3)和NFKB亚基RELA/p65(p-RELA/p65%)的磷酸化水平(图3F),这是IRF3和NFKB激活的标志,从而进一步证明DDX10正向调节IFN-I的产生。干扰素α和IFNB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由于诱导了大量的ISG,因此进一步研究了DDX10在PRRSV感染时调节IFNB和ISG诱导的功能。在PRRSV感染后的所有测试时间点,DDX10敲低显著下调IFNB(图3G)、MX1(图3H)和IFIT2/ISG54(图3I)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ISG15、IFITM3和OAS1(图3J)的蛋白表达水平。总之,这些结果表明,DDX10的抗PRRSV活性至少部分与其诱导IFN-I产生和ISG表达的能力有关。作者随后检测了人DDX10对HEK-293T细胞中IFNB产生和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DDX10的过表达显著增加了IFNB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IFNB、IRF3和NFKB的启动子活性(图S3A–S3E),而在用人DDX10-特异性siRNA转染的细胞中发生了相反的作用(图S3F–S3I)。此外,用特异性siRNA敲低人DDX10抑制了乙型副流感病毒(SeV)诱导的IRF3和RELA的磷酸化水平,以及ISG15、IFITM3、OAS1、MX1和IFIT2的表达(图S3J–S3L)。基于这些来自不同物种的数据,作者得出结论,DDX10正调节IFN-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结果4:PRRSV感染下调DDX10的表达并促进其细胞质易位

由于DDX10表现出较强的抗PRRSV活性,作者想知道PRRSV是否也调节DDX10。为此,作者首先分析了PRRSV感染后DDX10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PRRSV感染在所有三个时间点下调了DDX10蛋白的表达(图4A),并且这种下调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生(图4B)。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PRRSV感染后DDX10的mRNA表达水平没有降低(图4C),这表明DDX10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翻译后修饰或降解。然后作者研究了PRRSV对DDX10亚细胞定位的影响。通过IFA检测内源性DDX10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RRSV感染导致DDX10从细胞核部分易位到细胞质(图4D)。进行了细胞核和胞质分级分析,结果显示,与模拟感染细胞相比,PRRSV感染细胞的细胞质DDX10表达水平更高,细胞核DDX10的表达水平更低(图4E),这与IFA的结果一致(图4D)。总之,这些结果表明,PRRSV感染降低了DDX10的蛋白质表达,并促进了其细胞质易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结果5:PRRSV感染通过自噬途径降解DDX10

细胞凋亡、自噬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三种主要的细胞内降解途径。为了确定PRRSV降解DDX10的途径,用PRRSV感染iPAM,然后分别用Z-VAD-FMK(凋亡途径抑制剂)、氯喹(CQ)和NH4Cl(自噬途径抑制剂)以及MG132(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抑制剂)处理。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用CQ或NH4Cl处理几乎完全恢复了DDX10水平(消除了PRRSV诱导的降解),而与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相比,在用Z-VAD-FMK或MG132处理的情况下,DDX10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明显差异(图5A-5C),这表明自噬途径在PRRSV感染期间的DDX10降解中起主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结论,作者检测了DDX10在暴露于雷帕霉素(一种自噬诱导剂)的iPAM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上述结论一致,雷帕霉素处理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DDX10蛋白表达水平(图5D),NH4Cl可以部分恢复该水平(图5E)。总之,这些结果表明,PRRSV感染通过自噬途径降解DDX10,而DDX10本身可以通过自噬进行调节。由于雷帕霉素诱导的自噬导致DDX10降解(图5D和5E),并且PRRSV感染促进DDX10从细胞核易位到细胞质进行降解,因此DDX10的降解似乎可能发生在细胞质中。为了证实这一推测,用pCAGGS-Flag-DDX10转染iPAM,然后用雷帕霉素处理,然后进行细胞核和胞质分级测定。细胞质中DDX10的蛋白质水平被雷帕霉素下调处理,而细胞核中的DDX10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图5F),表明DDX10的自噬降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自噬降解的内容物首先在自噬体内,然后输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为了进一步证明DDX10的降解依赖于自噬,检测了DDX10与自噬体标记物(LC3)以及溶酶体标记物(LAMP1)的潜在共定位。内源性DDX10与细胞质中的GFP-LC3和LAMP1 DsRed部分共定位(图5G和5H),表明DDX10可以与自噬体和溶酶体共定位进行自噬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结果6:PRRSV E蛋白与DDX10相互作用并诱导DDX10细胞质易位

为了进一步研究PRRSV和DDX10之间的关系,作者筛选了PRRSV编码的蛋白质与DDX10的潜在相互作用。HEK-293T细胞是用编码PRRSV蛋白的pCAGGS-Flag-DDX10和HA标记的表达构建体转染,然后进行共免疫沉淀(CO-IP)测定。结果显示,在用抗-Flag抗体分离的免疫复合物中只能检测到E蛋白(图6A和图。S5)。在反向共IP实验中,DDX10也通过抗HA抗体与E蛋白有效地共免疫沉淀(图6B)。作者进一步评估了DDX10是否与E蛋白共定位,IFA结果显示,在细胞质中可以看到过表达的DDX10与E蛋白的一些共定位。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发现E蛋白的过表达导致DDX10从细胞核部分易位到细胞质(图6C),如在PRRSV感染的细胞中观察到的(图4D)。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果,进行了细胞核和胞质分级测定。E蛋白和DDX10的共表达导致细胞质DDX10增加和细胞核DDX10减少,表明E蛋白将DDX10从细胞核重新分布到细胞质(图6D)。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内源性DDX10在表达E蛋白的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蛋白促进了内源性DDX10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其中易位的DDX10与E蛋白共定位(图6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结果7:PRRSV E蛋白促进DDX10的自噬降解

因为作者发现PRRSV感染通过自噬途径降低了DDX10的表达(图5),接下来研究了PRRSV E蛋白对DDX10表达和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E蛋白的过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外源性和内源性DDX10的表达(图7A和7B),但在mRNA水平上没有(图7C)。同时,发现E蛋白增加LC3-II的水平(图7A和7B),并促进GFP-LC3点的形成(图7D),表明E蛋白诱导自噬。因此,进一步探讨了自噬是否参与E蛋白介导的DDX10降解。首先,使用NH4Cl来阻断自噬途径,结果显示,NH4Cl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E蛋白诱导的DDX10表达的减少(图7E),这表明自噬参与了E蛋白介导的DDX10降解。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结论,使用了必需自噬基因ATG7和ATG5的HEK-293T敲除细胞,以下分别称为ATG7 KO和ATG5-KO,发现E蛋白诱导的DDX10降解在野生型(WT)HEK-293T细胞中可检测到,但在ATG7-KO或ATG5-KO细胞中均未检测到(图7F和7G)。总之,这些数据表明PRRSV E蛋白介导的DDX10降解依赖于自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结果8:PRRSV E蛋白以SQSTM1依赖的方式诱导DDX10的自噬降解

蛋白质聚集体的自噬清除是一个高度选择性的过程,取决于货物受体对底物的识别。为了确定DDX10的自噬降解需要哪些货物受体,进行了CO-IP测定,以检测DDX10与货物受体SQSTM1、NBR1、OPTN、TOLLIP和BNIP3L/NIX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些受体中,只有SQSTM1与DDX10相互作用(图8A)。此外,IFA的结果显示,SQSTM1与DDX10在细胞质中共定位(图8B)。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货物受体对DDX10表达的影响。有趣的是,SQSTM1、NBR1、TOLLIP和BNIP3L的过表达都促进了DDX10的降解(图S6A);然而,E蛋白的过表达增强了仅由SQSTM1介导的DDX10的降解,而不是其他货物受体介导的(图S6B)。为了进一步研究E蛋白诱导的DDX10的自噬降解是否是SQSTM1依赖性事件,通过co-IP分析和IFA分析了E蛋白和SQSTM1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E蛋白与SQSTM1相互作用并共定位(图8C和8D),表明SQSTM1可能参与了E蛋白诱导的DDX10降解。由于SQSTM1主要通过其泛素结合(UBA)结构域识别,因此研究了DDX10是否经历泛素化,然后与SQSTM1相互作用。通过检测在存在或不存在E蛋白的情况下DDX10上多泛素连接的量,发现E蛋白过表达显著增强了DDX10的泛素化水平(图8E),表明E蛋白促进DDX10泛素化,从而被SQSTM1识别。为了进一步测试这一结果,使用了SQSTM1缺陷的HEK-293T细胞(SQSTM1-KO),并且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E蛋白介导的DDX10降解(外源性和内源性)在SQSTM1-缺陷的细胞中几乎完全被阻断(图8F和8G),但在WT细胞中没有,这表明E蛋白诱导的DDX10降解确实是SQSTM1依赖性的。为了进一步研究SQSTM1介导的选择性自噬是否由E蛋白驱动,比较了WT和SQSTM1 KO细胞中E蛋白诱导的自噬水平。蛋白在WT细胞中诱导了可检测的自噬,但在SQSTM1缺陷细胞中没有(图8H和8E),这表明E蛋白通过SQSTM1促进选择性自噬。随后,研究了E蛋白是否可以增强SQSTM1介导的DDX10的降解。与单独过表达E蛋白或SQSTM1相比,E蛋白和SQSTM1的共表达进一步增强了DDX10的降解(图8I)。总之,这些结果表明E蛋白通过促进SQSTM1介导的选择性自噬降解DDX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CONCLUSION

目前的研究表明,DDX10正调节IFNB的产生并诱导ISG的表达,从而抑制PRRSV的增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拮抗DDX10的抗病毒活性,PRRSV E蛋白与DDX10相互作用,并促进其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在细胞质中DDX10通过SQSTM1依赖性选择性自噬降解(图9)。这些发现填补了对PRRSV诱导自噬以促进其增殖的机制的理解空白,并为开发抗PRRSV药物提供了对DDX10和PRRSV之间相互作用的新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51467/

来源:ZhaoSunLab

编辑:吃一口小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