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2024年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必然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撑。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兰州大学以学科教科融合为“催化剂”,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为大大提升了该校人才培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该学院组织科研人员服务国家稀土行业发展,与北方稀土、中国稀土、虔东稀土等行业内顶尖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关系

稀土资源是全球竞争的关键矿产资源,推动我国从“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技术创新是关键。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式,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布局稀土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在企业进行转化,更能够解决稀土行业的实际技术难题,为该产业的发展不断贡献“兰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兰州大学还与北方稀土集团互派常驻人员,来自兰州大学的六位助企教授深入北方稀土集团进行交流学习,而五位来自该集团的一线员工也进入兰州大学担任相关实验和教学工作

也就是说,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子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的相关经验分享,对接当前产业需求,为未来在该行业内就业以及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兰州大学还通过“一生一策一计划”的模式,为学生建设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沃土。

具体来说,该校将“兴趣引导”贯穿学生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低年级以兴趣为牵引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高年级以志趣为牵引的实践探索和科研训练计划,注重学生的创新认知、创新意识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兰州大学还依托萃英大讲坛、学术周等平台,打造高质量的学术论坛、讲座、报告等学术思想殿堂,仅2023年暑期,就邀请了王恩哥、田禾、包信和、吕建等13位院士,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系列报告会,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益于兰州大学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学生不仅近年来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左右,更有近50%的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就业质量十分出色,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大家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