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路遇好友,他如释负重的谈道:孩子考的不错,因为专业成绩相对靠前,文化课再过线, 孩子上北电希望很大了。看到朋友面带阳光,喜笑颜开,便及时送上祝福和赞许,并告之孩子升学时我要送上一份心意。

特别理解一个艺考家长一路走来的不易,关关难过,关关过。而且目标院校还是表演专业的“黄埔”——北京电影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转念一想,面对这个固化日趋严重的圈层,未来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的“定量”赋能和可遇不可求的“变量”机遇,想达到预期,出人头地的难度系数接近无穷大。

表演专业,因为有巨大的造富属性,是每年高考结束后,报考的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踌躇满志的选择这个专业,想象着自己聚焦在镁光灯下,眼含泪水的诉说自己的心路历程。根据相关数据,国内表演系的院校加在一起,每年能产出近10万人的毕业生,扎堆涌入这个国内唯二的“名利场”。

关注影视圈的都可以感触到,被资本把控的这个领域,流量下放和“雨露均沾”的可能性近乎吝啬,更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专属会所和VIP俱乐部,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名利场这个江湖,钱越多的地方水越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茅台这种牛逼的国货之光,不怎么需要与时俱进。99%的行业发展都离不开推陈出新和升级迭代,良性和友好的新陈代谢、人才迭代才是健康的行业生态。

其他行业还有个入圈门槛(如学历、专业和实习履历等等,要么就是逢进必考)和退休制度,而这个圈子似乎是非主流的存在,甚至跨界的,跨国籍的也充斥其中抢夺资源,这是在反证我们的教育体系造血功能不足吗?还是这个行业已经被固化、机会边际被锁定?屏幕里少有“新面孔”,多见“老戏骨”,当然也不乏德艺双馨“爷叔级”的标杆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科班出身的人手捧饭盒,蹲着横店的屋檐下,苦熬等戏却机会难寻,难道他们真的很拉胯还是对《演员的自我修养》理解的不够通透?不少档期满满的大咖,百忙之中还能再次婚变叕牵手新欢,脸上抹点炉灰,纵身一跳,就算是为艺术献身了。

像这样的圈子不止这个,不一一列举,懂得都懂,天道有时屈服于世道,不一定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