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病人问我:徐医生,你给我们用的白蛋白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我听说美国的血液制品里面很多有艾滋病。

没错,最近的新闻,美国血液制品,让英国30000患者感染了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其中3000人死亡。可怕的是中国,也使用了美国的血液制品。

近年来,国内对白蛋白使用量增加明显,我国每年临床需要白蛋白产品约合6000多万瓶,但有超60%靠从欧美国家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常用的血液制品叫人血白蛋白约占40%,其他的还有类似于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等。

大家可能听过,之前医院没有,会让家人到药房买,而且价格还挺贵的。

这是为什么?

因为白蛋白真是个好东西!

调节血管内外液体平衡以及维持血容量的作用,还具有物质结合与转运、抗氧化作用、减少炎性损伤、免疫调节、维持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理功能。在我们神经外科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减轻脑水肿。其实他可以减少很多水肿,比如说,当肝硬化患者出现组织水肿甚至是胸腹水等,说明血液中白蛋白含量减少,水分留不住了,跑到了组织外面,就形成了腹水。正常来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至 25 g/L时可出现腹水,补充到25 g/L基本就可以了。所以美国用人血白蛋白的标准是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至 25 g/L。

因为,人血白蛋白本来人体能产,为了避免滥用,医保报销的适应症很严格。对比一下,可以发现人血白蛋白的5个适应症只有1个“显著的低蛋白血症(≤30g/L)”,能报销,并且还要加上定语“抢救、重症或者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说白了,就是这个药价格也比较贵,不能轻易的给患者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临床上,医生还是非常希望能给患者用,因为的确有效果,医保不允许,那就外面购买。然而,这个现象有所改变,很多医院为了血液制品规范,已经主动让白蛋白进入医院,只是强调医生要把握好指正而已。

为什么中国不够用?

因为血液制品生产的正常。首先中国采取的是无偿献血,大家可能都知道,但这个是针对全血。而血浆制品目前是有商业化成分的,国内是在国家监督下的企业进行采集。

在某些地方,献血浆可以获得2000元的补偿费用。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收入,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额外收入的学生或工薪族来说,这是一个更加吸引人的选项。

但是,在中国,我们严格规定了每次血浆的时间。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一年内累计献血浆次数不得超过24次。每次献血浆量不得超过600克。

但是,在美国是怎么样呢?

美国法律允许个人一年最多献血104次,时间间隔可谓十分宽松。而欧美的标准是45次,比中国也宽松1倍。每次"献血"的报酬约为30-50美元,如果体重较高,还能获得额外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是重点。主要是美国献血浆的人员非常宽松。只要达到18-69岁、体重110磅(约50公斤)以上,无严重疾病史,就可以去血浆捐献中心"献血"。献血者只需出示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填写一份简单的健康问卷。这里的资格审查采取的是"自愿申报制",即主要依靠献血者据实填写健康问卷,如实回答是否患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是否有吸毒、同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那真的有传染病的瘾君子,就靠这个钱继续购买毒品的人,会填么?除此之外,美国的血浆公司就开始疯狂圈钱,通过不断扩大在美国本土的采血网络,把触角伸向南部邻国墨西哥。平常入境严格管制,但是如果你去“卖血浆”,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国一年出口血液制品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比卖大豆和玉米赚得还多,仅次于芯片产业的盈利。据《纽约时报》预测,到2024年,美国血浆产业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40亿美元。

目前也有许多公司在研发重组人血白蛋白,不需要血液的生产,可能是未来的破局之道。

最后,我想说,血浆制品的确在人类医学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规范,在赚钱和道德底线之间做出平衡,是人类永远将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