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片到新能源汽车,全球商战愈演愈烈……

01

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38.1%关税

中国汽车这几年出口猛涨,但最近国外动作频频,很大可能对中国汽车全球化造成阻碍。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根据欧盟委员会披露,7月4日起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等企业面临的关税税率增至48.1%,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声明预先披露后,抽样公司现在可以就预先披露的各自职责计算的准确性提供评论。然后,最迟在 2024 年 7 月 4 日之前,欧盟委员会将在官方公报上发布一项规定,详细解释导致关税级别的临时调查结果。

委员会将有 4 个月的时间得出最终的调查结果。最终调查结果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和分析将以书面形式向利益相关方披露(“最终披露”)。最终措施的有效期为 5 年。

02

相关多方表态:反对!

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遭到多方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称,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除了国内反对声一片外,海外车企对欧盟的举措同样持反对态度。

欧盟声明发布后,宝马集团董事长 Oliver Zipse(奥利弗・齐普斯)表示:“额外进口关税的决定是错误的。欧盟委员会因此损害了欧洲公司和欧洲利益。保护主义有可能开始螺旋式上升:关税导致新的关税,导致孤立而不是合作。从宝马集团的角度来看,征收进口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竞争。自由贸易仍然是宝马集团的指导原则。”

大众汽车表示:“从长远来看,反补贴税通常不适合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时机不利于德国和欧洲目前对纯电动汽车的疲软需求...... 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好处。”

Stellantis 集团表示:“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Stellantis 相信全球贸易环境中的自由和公平竞争,并且不支持导致世界分裂的措施...... Stellantis 能够灵活地适应和利用任何情况,今天的关税公告不会阻止我们在欧洲针对零跑汽车的整体战略,因为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这一潜在的发展。”

梅赛德斯-奔驰 CEO Ola Kaellenius(康林松)表示:“作为出口国,我们不需要增加贸易壁垒。我们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

03

意在产业链?

在欧盟考虑对中国生产的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之际,欧洲各国也在积极推出激励措施,希望能够引进中国汽车制造商“入驻”建厂,以此带来制造业投资和就业机会。

比亚迪、奇瑞汽车和上汽集团等中国车企在国内的制造成本要低得多,但它们仍然热衷于在欧洲建立品牌,以节省运费和潜在关税。”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合伙人吉安卢卡·迪·洛雷托(Gianluca Di Loreto)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预计将于本周做出加征关税的决定,这可以帮助欧洲汽车制造商更好地参与竞争,但也可能刺激已经在欧洲大举投资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咨询公司艾睿铂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欧洲市场的4%,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7%。

在欧洲国家中,匈牙利是希望引进中国车企建厂的积极推动者。2023年,匈牙利国内汽车产量约50万辆,并获得了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家工厂投资,比亚迪去年宣布考虑在2025年建立第二家欧洲工厂。

据当地媒体报道,匈牙利布达佩斯也在与长城汽车就其首个欧洲工厂进行谈判,该国将提供现金、税收减免和放宽目标地区的监管,以吸引外国投资。近年来,匈牙利已斥资逾10亿美元,以支持韩国SK On和三星SDI的新电池厂,以及中国宁德时代计划中的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将利用合作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现有产能,在欧洲生产汽车,二者已经选择了波兰的Tychy工厂作为制造基地。

波兰发展和技术部回应路透社称,波兰目前有多个项目支持超过10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一个支持向“净零经济”转型,另一个提供企业所得税减免,在高失业率地区最高可减免50%。

作为欧洲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西班牙已获得奇瑞的投资。据悉,今年四季度,奇瑞将与当地合作伙伴在巴塞罗那的一家前日产工厂投产。预计奇瑞将受益于西班牙2020年推出的37亿欧元激励计划,该计划旨在吸引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

根据该计划,中国远景集团已经获得了3亿欧元的奖励,用于投资25亿欧元建设电池厂,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此外,西班牙可能还会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主办Stellantis集团计划在欧洲的第四座超级工厂。

04

国产电动车“入欧记”

欧盟对国产电动车忌惮的背后,恐怕是这些年国产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跑马圈地”。

欧盟是中美以外最大的区域性汽车市场。2023 年,欧盟的汽车销量猛增近 14%,新注册量超过 1050 万辆。其中,纯电动车的销量猛增 37%,超过了 150 万辆——这一数字在 2019 年仅为 24 万辆。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让国内厮杀的电动车品牌垂涎。

2021年至今,已有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名爵、蔚来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等多家中国电动车企业宣布了“欧洲计划”。

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的汽车,也源源不断销往欧洲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是,2022年前三季度,接近90%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往了欧洲和亚洲,其中出口欧洲国家的占比已经达到46.8%,超过了出口亚洲的份额。据普华永道预测,未来2-3年,欧洲将从汽车净出口地区变为汽车净进口地区。到2025年,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可能达到80万辆。

全球科技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则认为,由于欧洲市场主流电动汽车平均售价与中国品牌出口均价高度吻合,加之欧洲市场对电动汽车接受程度较高等因素,到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渗透率将提升至1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内,欧洲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爆发增长的出口数据背后,是加速“走出去”的中国车企。

非常有意思的是国内新能源电动车出海并非靠价格。

以比亚迪为例,其上月宣布,小型电动汽车“海鸥”计划明年在欧洲上市。即便加上关税,并且满足欧洲标准后,比亚迪高管预计其在欧洲售价将低于2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68万元)。

而比亚迪海鸥在国内的起售价仅为6.98万元,顶配8.58万元,这也就相当于,海鸥的欧洲市场价格,几乎是国内售价的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汇丰银行在行业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利用成本和价格优势,而是依靠生产能力——不断更新汽车产品,扩大产品线,同时保证质量,中国出海的汽车品牌在续航里程、性能和保修方面都与欧洲车企可以“一较高下”。

当然,价格始终是国内电动车企业的杀手锏。

根据JATO Dynamics的研究,自2015年以来,欧洲的电动汽车平均售价从5.1万美元上升到5.9万美元,美国电动汽车售价从5.3万美元涨至到6.4万美元,而中国的电动汽车价格却从7万美元下降到3.3万美元。

一旦到了拼价格的时候,恐怕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还会占据更大优势,这或许也是欧盟一意孤行的原因。

05

高关税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高关税会直接导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增加,使得这些产品在价格上失去一定的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地减少销量。这对于依赖出口的企业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

除此之外,高关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一些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在欧洲的业务策略,甚至可能会选择退出,或者绕开欧洲市场,当然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布局和调整。因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整车制造,还要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作为支持。

而这一次如此极短的操作落地究竟如何,恐怕还要时间才能给大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