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国内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相比5月的低点,猪价涨幅超过26%,当前生猪均价在9.5元左右,这是最近一年半以来国内生猪最高价。叠加饲料降价,养殖成本收缩,当前出栏一头猪养猪场能盈利500元左右,甚至更高。

猪价能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涨幅,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生猪去产能化对猪价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从去年一月份开始国内生猪产能就开始调减,尤其是四季度,受行情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产能去化速度加快,使得5月中下旬之后的可供出栏生猪数量明显减少,生猪供需状态从此前的过剩状态逐渐回归至供需平衡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是因为猪肉消费需求的回暖,假期的拉动,叠加居民囤积的猪肉被逐渐消耗,鲜肉消费需求提前兑现,支撑猪价上涨。

此外,养殖端对后续猪价信心增强,对下半年猪价有看涨预期,加上受产能去化的影响,北方不少猪场处于空栏状态,猪价上涨之后,二育养殖户入场积极,大力采购即将出栏的生猪,进一步减少了出栏生猪的数量,带动北方猪价的上涨,南方养殖场紧随北方缩量挺价,带动全国猪价的上行。

随着猪价的上行,屠企屠宰成本增加,为了保证利润开启压价模式,6月14日生猪价格再度回落,全国除了海南、黑龙江保持稳定之外,其他地区全部都在降价,华东区猪价降至9.4-9.9元,华中区猪价降至9.3-9.6元,华南区猪价下降到了9.2-9.7元,华北区猪价降至9.3-9.7元,东北区猪价下降到了9.3-9.7元,西南区猪价降至8.9-9.4元。可以发现,最高价从10.2元一下就降到了9.9元,最低价也“破九入八”了,猪价可谓是跌得“六亲不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价的回落除了同屠宰企业的压价有关,还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猪价涨至一定水平后,基本达到了养殖户的心理价位,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改善,尤其是4月和5月初就补栏的那部分二次育肥,也到了出栏时间,屠企收猪难度有所下降,压价意愿较强。

其二、猪价的大涨也带动猪肉价格上行,不少地区的猪肉零售价格已经涨至14元、15元的水平,猪肉涨价后消费受到抑制。另外,猪周期上行又碰到了牛周期的下行,据了解当前进口牛肉的价格降至20元左右,牛肉价格的下行抢占了部分猪肉市场,抑制猪价的持续上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专家表示,猪价的小幅下滑反而对后续猪价的进一步上涨有利,因为猪价下行之后,养殖端挺价意愿增强,二育的需求也会再次提升,会支撑行情的再度回暖,且回暖的高度有望突破上一次的高点。所以猪价短期的下滑不必惊慌,国内集团化猪企也明确表示,二、三季度生猪市场价格将会维持比较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