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19位真人故事

我是韩漂崔欧尼,一个开朗、野性的,在深圳长大的朝鲜族姑娘,今年30岁。

历时五年,从普通二本院校到韩国当交换生,再到韩国中央大学毕业,从而改变我一生的轨迹。

工作日期间,我在德妃的韩国总部负责中国市场营销。空闲时间,我变身为韩语能力等级考试讲师,面向有意愿去韩国留学的学生做线上一对一授课辅导。

工作中,我还结识了我的老公。我们三观一致、性格互补,恋爱四年走进了婚姻殿堂。

如今,我和老公定居首尔,都有自己热爱的工作。虽然收入比不上北上广,但是也足以让我们在这里保持高水准的生活了。对于这一切,我很知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的小可爱,阿比西尼亚猫bingo)

1994年,我在黑龙江呱呱坠地,来到了这个喧闹的世界。一岁的时候,爸妈就去了深圳奋斗,而我到了入学年龄,才来到深圳生活。

我妈妈是一位美食料理师,经营一家韩国料理店。爸爸是日资企业的高管。

他们俩对我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爸爸中规中矩,经常唠叨:“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妈妈比较狂野,她认为人生皆有可能,喜欢的东西要尽量满足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很大胆,她说人生需要多多尝试,但是也教导我做事要多想一步。

不过,初二那年爸妈就离婚了,没有任何征兆,纯粹是两人性格不合。虽然有了单身家庭的标签,但对我影响不大,因为父母给了我充足的爱。

父母离婚之后,妈妈忙于开店,爸爸又不在身边。那段时间我对妈妈有一点怨恨,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恰逢青春期,性格变得偏激叛逆,特别想离开这个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三岁,第一次去深圳)

那段时间,我也明白了,人生要靠自己闯,父母只是陪伴者,不会时刻在身边。无论如何,学习和生活都要靠自己,必须坚强。

初中时,我在深圳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重点初中,学费很高,不过学习氛围相当好,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内卷。

在这个高竞争环境里,我的成绩逐渐跟不上,勉强考入一个中等偏上的高中。

以当时的成绩,我很难考上重点大学,即便再努力一把,也就勉强读个三本,若走艺术生道路可能就会有更好的机会。再三考虑,我跟妈妈摊牌了,我要走艺术生道路,但妈妈很不赞同。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学艺术就是不学无术,但我坚持抗争,总算说服了她。

我报了艺术培训班,跟着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学习,最终考上广东海洋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不过大学生活开启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播音主持并不是我想走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韩国夏令营收到的名卡)

我挣扎了很久,尝试与自己对话:“我能做什么,喜欢什么,未来拿什么养活自己?”没有答案。我一度失去自信。

2013年7月大一暑假,我去韩国参加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对人生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虽然是朝鲜族,但我不会韩语,也从未有到韩国生活的念头,这个行程也就是一次简单的旅行。

活动安排了8天7夜,和我同行的都是在国外长大的韩国侨胞,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地,但是我们都拥有朝鲜族血统。

我用英文和他们交流。后来,我发现大家的韩语说得非常溜,除了我。当即,我下定决心学韩语,说不定我能将它作为一个撬动未来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年陪伴我的韩语课本)

我们家乡朝鲜族方言跟韩语有很大区别,我不想带任何口音,只能将其作为一门新语言去学。我发疯似地啃读书本,韩语录音听20遍,直到会背为止。一个暑假过后,基本的韩语发音已经熟络。

在大学,我参加了校学生会,并晋升为秘书处处长。大二除了忙这些,所有课余时间都在学韩语。

2013年9月开始学习,仅用了三个月,我便拿到韩语初级考试成绩单。

2014年大二下学期,学校有一个韩国交换生的公费名额,可以到韩国清州大学学习。我果断报名,并通过了审核,从而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求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12月拿到韩语2级水平成绩单)

当时有三个选项:第一个是全语言方向,全部都读语言班(韩语),但是回学校后无法认证更多学分,这样的话,不得不多选课赶进度;第二个是全专业方向,需要跟韩国人一起上课、考试,对韩语水平要求高。

而我选择了第三个选项——半语言半专业,可以一边上语言课,一边学习韩国教授的专业课。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要跟韩国人一起上专业课。

这一年,除了上课,我基本都在宿舍学韩语,这是我人生最难的一段时间。都说外语听说读写,写作是最难的。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专业课考卷看得懂,却写不出来,尤其是论述题,完全没法回答,不得已交了白卷。

回到宿舍,我嚎啕大哭,自尊心让我无法面对这个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交换生的日子)

哭过之后,我再次打起精神,开始没日没夜地看励志讲师演讲,每一集看20遍,直到他们的每句话,我都会背。

在我疯狂学习韩语的时候,妈妈开始对我的人生轨迹担忧。因为我两个姨妈都嫁到韩国,她很怕我也会留在国外,远离她。她反复嘱咐我一年后一定要回深圳。

不过,当时韩国整个文化气氛很吸引我,我想留在韩国发展。

当时妈妈忙着赚钱,正好没空理我。从小就野的我,悄悄准备好韩语申请资料,背着妈妈申请了韩国中央大学新闻专业的插班生,没想到第一批就被录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韩国中央大学插班生录取通知书,心里乐开了花)

妈妈知道后,气得没办法,无奈地说:“可以送你去,但两年之后一定回国。”

就这样,我从韩国青州大学跳到了韩国中央大学新闻放送专业。这个专业当时在韩国排名第一。

韩国中央大学有不少知名导演,制作过国民综艺PD,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主持人。

这里的专业课非常难,不像国内院校对外国人管理宽松,中央大学所有的留学生都有小组和个人课题作业,作业相当多。

当时自己很努力,各科成绩都还不错,最后顺利毕业。

在广东海洋大学求学2年,又到青州大学交换1年,再到中央大学学习2年,我的本科生活一共读了5年。从一个国内二本院校,到韩国排名第七,世界排名400多的学校读书,我已经很满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中央大学毕业照)

大学5年教会我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做什么就去努力,不要任何人给你意见,因为别人的建议很可能让你摇摆不定。自己决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不要后悔,努力承担,结果往往也不会太差。

毕业之后,我又开始“哄骗”妈妈说,现在回流“海归”很多,根本没有竞争力,不如在韩国工作两年攒点经验再回去。

妈妈再一次被我气到,又一次妥协。为断绝我的念想,她也彻底断了我的经济来源。不得已,我必须尽快找到工作。

韩国人很势利。他们有一个奇怪的鄙视链:如果你韩语好,愿意跟你玩;如果很差,压根儿懒得搭理。如果你从大城市来,算是你有点见识;如果从小城市来,并不想带你玩儿。

作为中国人,是否会在韩国受到歧视呢?我觉得傲慢和偏见永远都有,但只要语言能力硬核,不见得会有太大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韩国多年,我真心认为,“没见识”的韩国人还是很多的。

上学的时候,我跟韩国同学讲,从深圳到东北坐普通火车要三天三夜。他们认为这是一件特别哇塞的事,太过于大惊小怪。那是因为韩国国土面积很小,从南到北最慢5个小时就穿过去了。

工作时期,有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扬联众韩国分公司做广告业务,职位是AE。韩国的许多工作需要写邮件,凡事都需要邮件留底。可韩语写作是我的弱项,而我知难而退,准备逃避这个环节。

当时部长告诉我:“现在不写以后更不会写,难道工作多年后要告诉职场新人们,因为你是个外国人,所以你连邮件都不会写吗?”

一开始我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才发现中国人要在韩国职场混,没有明显短板无比重要,写邮件再痛苦也得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工作花絮)

现在回想当初,特别感谢那位上司。

2023年5月,我跳槽新公司,需要直面一场分量很重的新品发布会。

当时是公司第一次做线下活动,我也是新手,缺乏经验的结果就是每天加班到崩溃。

当时帮手并不多,但是我非常漂亮地把活儿干完了。通过这场发布会,我在公司也获得了很多认可。

也许我很幸运,虽然韩国总部的中国事业部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但是在职场里,即便有人背后轻蔑你、嫉妒你,如果你认真负责,用实力说话,完成一个大项目以后,你的位置没人可以轻易撼动,我想这点可能不分国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恋爱时期的合照,与他的春夏秋冬)

2018年7月28日,我和现任老公走到一起,他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也是中国朝鲜族。他比我大三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我不一样的,他是实打实的学霸。

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多的是日久生情。我们在广告公司一起加班,一起写提案,一起见客户,一起出差。

他能力出色,有责任心。在我初入职场的小白时期,我的很多工作方法、业务沟通、工作文件报告等,都是他手把手教给我的。对于我来说,他是老公,也是培养我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式婚礼)

在性格上,老公深思熟虑做事稳重,我大胆敢闯,两人务实合拍。并且我们饮食偏好一致、笑点相似、对未来的思考也相同。

2022年,恋爱四年的我们结婚了。他全家人都在韩国,我们也选择在这里定居。

这几年靠我们自己努力,买了一套品相不错的小区房,重新装修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也许因为两个人的MBTI都是J,所以我们做事有规划,也比较擅长理财攒钱,今年年初还全款提了一辆新车。

在这个新晋发达国家,我俩的年薪可能比不上北上广的高薪夫妇,不过也足够让我们保持较高生活水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年,老公写的第一本书初版)

朋友们都说我们是“卷王夫妇”,主业忙的情况下还能斜杠。

老公现在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团队领导。他还有韩国naver人物百科,在韩国做中国营销行业,许多人都认识他。他写过两本关于中国市场营销 的书,书卖得还行。不过,他经常自嘲是一个滞销书作家。

朝鲜族在韩国待久了,朋友圈子也遍布韩国人,我们逐渐找到了融入这里的钥匙。

虽然身在异乡,但是我们脚踏实地,知足且努力,未来可期!

【口述:崔欧尼】

【撰文:深蓝】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