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国生猪均价一度涨至9.5元,但在二育入场积极性尚高,集团猪场拉涨心态较强,以及终端需求较好的支撑下,猪价延续小幅偏强震荡的行情。

但随着猪价上行,屠企对高价生猪接受度有限,压价意愿增强,6月14日猪价出现了明显回落,最高价从此前的10.2元下降到了9.9元,最低价再次跌破9元,降到了8.9元。具体到各个地区,华东区猪价下降到了9.5-9.9元,华北区猪价下降到了9.3-9.7元,东北区猪价下降到了9.3-9.7元,华中区猪价降至9.3-9.6元,西南区猪价降至8.9-9.4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此前几天猪价也曾因为屠企的压价意愿而出现过了回落,但这次最大的不同是降价幅度明显增大,猪价也越跌越猛。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市场发生了如下几点变化:

1、养殖端挺价意愿放松。随着生猪价格的反复横跳,养殖端对后续猪价的信心有所减弱,挺价意愿放松,出栏积极性改善,卖猪心态反弹。当前出栏一头猪的利润能达到500元以上,不少养殖户选择落袋为安。

此前补栏的二育养殖户,在夏季高温,大肥需求低迷,温度升高后,大肥饲养难度增加。而且当前页到了4月和5月初市场压栏和二育的大猪集中出栏时间,养殖端任卖增多,屠企收猪难度下降。

2、屠企开工率下调。节日之后猪肉消费回归日常,叠加猪肉随着猪价上涨后,消费端对高价猪肉的抵触情绪增加,下游市场对高价白条的接货力度转差,白条走货不畅,购销两不旺,屠企以销定产,主动下调开工率,从此前的27%下降到现在的24.8%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猪肉替代品抢占市场。生猪和猪肉涨价的时候,鸡蛋、牛肉和羊肉的价格却在悄悄下行,当前进口牛肉的零售价格已经下降到了20多元,国产牛肉也降到了30元左右,鸡蛋的零售价格也降至4-5元水平,相比涨价的猪肉,性价比凸显,终端消费转向,制约猪价。

不过猪价下行空间恐有限。

从去年1月份开始国内生猪养殖就进入到了去产能阶段,四季度能繁母猪淘汰进度进一步加快,产能下降对猪价的影响在5月下旬已经显现出来,考虑到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下降10个月的影响,生猪产能供应过剩的局面已经逐渐转为供需相对平衡,甚至供稍小于需的状态,对猪价有良好的支撑。

而且后续猪肉消费将会逐渐好转,尤其是到了7、8月份生猪供应量进一步下降,叠加消费的进一步好转,猪价有希望涨至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