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蒋介石指挥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马鸿逵和邓宝珊以25万总兵力声势浩大地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包围陕甘宁地区,企图摧毁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

一、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实际上,对于老蒋的这一企图,延安解放军总部早有防备。

原来,蒋介石刚下达进攻陕甘宁的命令不久,延安党中央就收到了这一情报。

面对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毛泽东说:“放弃延安,诱敌深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对于撤退的决定,党中央内部是有反对声音的,有些同志担心敌人还没打来就跑,会挫伤全军的锐气,还有些分不清局势的同志简单地认为只要坚守阵地,就能击退敌军。所幸的是,在这个关键关头,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打算放弃延安。

不得不说,毛泽东的这个决定现在看来非常英明,俗话说,真正的英雄从不争一时之胜利,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就拿当时国民党军队和我军对比来说,国民党军队号称400多万,随便发动一场战争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军队,而且还拥有精良的美式装备,各种坦克、飞机、大炮等先进装备不计其数,还占据了全国将近70%的领土,物资极其丰富。

相比之下,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仅有五个旅和五个军分区,总兵力才区区三万人不到,吃的是红薯,用的是“三八大盖”,住的是破烂的窑洞,条件异常艰苦。无论是从军队人数、武器装备还是控制区域来说国民党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如果选择与国民党军队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解放军在陕甘宁地区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部队撤离的时候,延安的乡亲们把所有可以吃和用的东西给与了他们朝夕相处了十几年的子弟兵。

后来,周恩来同志回忆这段经历时,调侃道:“如果没有延河,胡宗南恐怕连口水都喝不上!”

二、剑指延安,只剩空城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早在黄埔军校时期,由于两人是老乡,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就对他颇为赏识,出于对胡宗南的信任,蒋介石对胡宗南进行多次提拔,后来更是让其在国民党军队中委以重任,镇守一方。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颇有趣味的题外话。据说,胡宗南50多岁雄霸一方了却仍是孤家寡人,毛泽东还曾经调侃胡宗南说:“当了战区的司令长官,50岁了,不要女人不结婚,他一定有毛病。”当然,胡宗南50岁还未成婚的真正原因,或许只有他本人知道。

言归正传,3月13日,在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陕甘宁地区南部进发过程中,为了掩护中央机关和群众撤退,解放军依托阵地,对胡宗南所部进行顽强地抵抗,解放军以691人的伤亡代价,换得击毙敌人5200余人的重大战果。

胡宗南曾放下豪言三日之内占领延安,时至3月19日,在党中央和群众都已经撤退的情况下,才以惨重代价实现他占领延安的企图。

殊不知,等待胡宗南的已是一座“空城”,胡宗南连毛泽东的影子都没见着!

就这样,胡宗南“顺理成章”地占领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重大战果”,胡宗南激动之余,内心打起了小九九,如果如实向蒋介石汇报战果,恐丢了脸面,说不定还会挨一顿批。为了在蒋介石面前体现自己的功劳,胡宗南当时把这次“胜利”添油加醋一番报告给蒋介石。

胡宗南在电报中称:歼灭和俘获敌人共五万余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南京总统府内,得知这一消息的蒋介石意气风发,开始盘算下一步计划。

蒋介石认为,此次占领延安对于国民党意义重大,不仅占领了敌人的“老巢”,还大幅挫伤敌人的士气,极大地增强统一全国的信心。

为了使这次战果的影响最大化,蒋介石做足了文章。

数日后,蒋介石致电胡宗南,让其做好准备迎接中外记者团。目的就是让国内外都知道“共党”的“老巢”被自己端了,从而壮大国民党的声势。

不得不说,蒋介石这个人是有手段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会搞营销,对于蒋介石来说,想要实现国内的统一,一定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他背后的大老板——美国。

这次占领延安就是一次向他背后大老板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借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这便是蒋介石精心打好的算盘。

胡宗南领会到了蒋介石的心思,曾经为了邀功而添油加醋的战果如今成了自己的难题,为此,还在记者会到来之前下足了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是一座空城,胡宗南电报里所说的俘虏和缴获的武器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为了应付记者,临时从部下中挑选出几位机灵的充当“共党”的长官,按照临时写好的剧本接受记者的采访,试图抹黑真实的解放军形象。

三、时隔多年,再会重庆

在蒋介石心中始终是对毛泽东“又爱又恨”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胜利不久,毛泽东受邀来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商讨和平建国方略。两人曾在蒋介石重庆官邸林园交谈过几次。

一日清晨,毛泽东在一片竹林遇到了正在挖竹笋的蒋介石,便向前打了招呼:“蒋委员长。”

“哦?是润之兄啊,你好像有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的习惯啊。”蒋介石随声应道。

两人相谈甚欢,在竹林里边走边聊。

蒋介石道:“我常常到后院挖笋,听说毛先生和朱先生也在窑洞旁种南瓜,桑麻之乐嘛,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恬淡的追求,如果国家有幸啊。我真愿意过世外桃源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快活的喽。”

两人走到一处亭子坐了下来,互相看到对方手上拿着一本书,细看才发现原来两人拿的都是资治通鉴。

突然,蒋介石试探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