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男女对疼痛的感知体验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纹身师观察到,尽管女性顾客表示害怕的比较多,但最后因为疼痛难以忍受而叫停的反而多是男性顾客。同时,许多以疼痛为症状的疾病在发病率上有性别差异的现象,例如偏头痛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好几倍

男女疼痛体验不同的现象背后,原因却不容易解释。因为痛觉是一种基于主观体验的伤害性感受,“不怕痛”有可能是感知伤害性刺激的传感器不容易被激活,也可能只是主观上更能忍受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为了区分可能的影响因素,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展了一项实验。

他们检测了负责产生疼痛的神经元——背根神经节中靠近脊髓的伤害性感受器细胞,通过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评估它们的激活阈值。研究人员分别将来自雌性和雄性动物或是男性和女性的伤害性感受器细胞暴露于可激活这些细胞的两种致敏物质,结果发现,不同致敏物质对于来自不同性别的伤害性感受器有不同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大脑》(Brain)

具体来说,致敏物质催乳素(prolactin)只会激活来自女性(雌性)的伤害性感受器细胞,而男性(雄性)的细胞对此没有反应;相反,男性(雄性)的伤害性感受器细胞对致敏物质食欲素B(orexin B)很敏感,但女性(雌性)的细胞对此不敏感。换句话说,哪种性别的疼痛感更强,与引起痛觉的具体原因有关

与这种差异相对应的是,阻断痛觉信号传导方式在效果上也有性别差异。阻断催乳素信号传导,可以减少女性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但对男性没有影响;而用拮抗剂阻断食欲素B的信号传导,对减轻雄性动物的疼痛有帮助,但对雌性无效。

同时,研究人员在背根神经节中观察到的催乳素受体、食欲素受体的表达也有与功能反应一致的性别差异。

综合这些结果,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总结说,这是首次有证据表明,人类在伤害性感受器的功能上就存在性别差异。而且,无论是人类还是猕猴、小鼠,都有同样的性别差异,表明导致疼痛感知的基本机制存在性别二态性在物种之间是保守的。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女性和男性不同的疼痛体验非常重要,也为治疗疼痛时应把患者性别作为考虑因素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指出,目前患者性别不是疼痛治疗时的常见考虑因素,但此次的新证据表明,未来可以基于患者性别提供精准医疗,通过选择性地靶向女性或男性疼痛的机制来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此外,有关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也应在设计是就把入组患者的性别比例考虑在内。

参考资料:

[1] Harrison Stratton et al., Nociceptors are functionally male or female: from mouse to monkey to man. Brain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e179

[2] Study shows first evidence of sex differences in how pain can be produced. Retrieved June 12, 2024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6-evidence-sex-differences-pain.html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