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复兴中国梦蓝图已经绘就,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担当作为、勇于履职尽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敢于担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勇于担当、履职尽责是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也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缺乏斗争精神、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

有哲学家曾说,如果船长仅仅想保存舰只,他就会永远让船停留在港湾。实践也充分证明,党员干部如果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干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结果只能是耽误事业发展。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当前,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如果遇到矛盾就绕道、遇到困难就推诿、遇到风险就退缩,就很难破解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就难以抓住用好机遇,实现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和不干不能一个样,干得好和干得不好不能一个样。破除无所作为的状态,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旗帜鲜明地支持那些勇于担当、埋头苦干的人,让干事者真正受到褒奖、得到重用;让那些四平八稳的“太平官”、亦步亦趋的“平庸官”、擅长唱功虚功的“作秀官”无以立足。“让有为者有位”是一种高效的激励机制,“让无为者让位”是一种强大的倒逼力量。有了这样的机制和力量,无所作为的状态就会尽快得以破除,勇于担当的意识就能早日树立。(雨夜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