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佳儒

“刚跑到月台就看到公交车过去了”“坐车5分钟,等车半小时”“狠心打了出租发现公交车从后面赶来”……赶公交的人几乎都体验过这种“魔鬼定律”。

随着科技发展,有一类可以精确预知公交车的实时位置与到站时间的“公交神器”出现,大大缓解了赶公交焦虑。比如“车来了”APP就是这一领域较早推出的“公交神器”。

近日,“车来了”APP母公司MetaLight Inc.(武汉元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MetaLight Inc.是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在国内主要经营实体为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城市覆盖范围计,“车来了”成为中国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业务遍及264个城市。

招股书显示,“车来了”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凭借广告收入成为武汉元光的业绩主力。2021年至2023年,武汉元光9成收入靠广告,收入结构单一,利润数据波动较大。

“车来了”是公交行业的明星创业项目,吸引诸多实力机构入股,比如阿里巴巴、滴滴、顺为资本、真格基金等,然而在递交招股书前不久,雷军旗下的北京顺为却“清仓”了。

雷军缺席武汉元光IPO,曾当面向雷军要融资的武汉元光的创始人邵凌霜几乎“隐身”了。多年前,邵凌霜涉及刑事诉讼并获刑,此后退出管理层并将股权对应的投票权转让。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成收入靠广告,除了“车来了”还有什么?

9成收入靠广告,除了“车来了”还有什么?

2010年,武汉人邵凌霜从北大计算机系博士毕业,后在武汉创立武汉元光。

2013年,武汉元光推出“车来了”移动APP,2015年“车来了”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2018年注册用户突破1亿。截至2023年12月31日,“车来了”用户数超过2.64亿,2023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约2530万。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城市覆盖范围计,“车来了”成为中国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按收入计,武汉元光在中国公交行业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三。

2021年至2023年,武汉元光的收入分别为1.63亿元、1.35亿元及1.75亿元,毛利分别为1.23亿元、0.99亿元及1.3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5.1%、73.0%及76.3%。在这三年,武汉元光的经调整净利润为4420万元、980万元及4650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为27.0%、7.2%及26.6%。

武汉元光的收入主力是“车来了”。根据招股书,“车来了”主要通过广告销售产生收入。广告主可以在“车来了”以不同形式投放广告或开展营销活动,例如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插屏广告、横幅广告及主页图示。

根据招股书,武汉元光的品牌广告主来自不同行业,包括知名汽车制造商、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及主要电商平台。

2021年至2023年,“车来了”创造的移动广告服务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15亿元、1.68亿元,占武汉元光总收入的比例为96%、85%、96%。不难看出,武汉元光9成收入靠广告,收入结构较为单一。

“车来了”是武汉元光「时间+位置]的产品,遵循「时间+X」的路线图,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武汉元光还推出两条新产品线,即「时间+价格」及「时间+设备状态」。

其中,「时间+价格」的产品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电力价格预测,「时间+设备状态」的产品为工业互联网领域共享电单车超载监测。

从营收占比来看,新产品收入贡献还不高。武汉元光提示风险,称公司通过“车来了”产生大部分收入,若未能留住现有用户或吸引新用户,或吸引广告客户及增加其广告支出,则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警。

目前,市场上主打公交查询的独立APP除了“车来了”,还有“掌上公交”“公交来了”“车到哪”等软件。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月台推出实时公交查询大屏,以及高德等地图软件的类似功能覆盖,“车来了”APP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可替代性也越来越强。

未来,武汉元光两条新产品线将创造怎样的业绩,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关注。

雷军提前“清仓”,创始人获刑后“隐身”

雷军提前“清仓”,创始人获刑后“隐身”

“车来了”成长的过程中,吸引了诸多实力机构入股,最早投资人之一是雷军。

2013年8月,邵凌霜给雷军写了一封邮件介绍产品。几天后,雷军夫人到武汉体验“车来了”,评价“还真是蛮准”。一段时间后,邵凌霜和雷军见面谈了半小时,雷军说“硬需求”,随即决定投资。

根据招股书,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武汉元光进行了种子轮融资、A轮融资及 A1轮融资。完成A1轮融资后,武汉元光的股东包括北京顺为、真格天创、光谷创投、阿里巴巴中国等。

北京顺为全称为北京顺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雷军及其夫人张彤100%持股。

根据招股书,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武汉元光进行了B轮美元股权融资。北京顺为的名字不见了,北京顺为的境外联属公司Power Sailor持B轮种子优先股1227.51万股,持股比例14%。

2024年4月29日,Power Sailor于将215.24万股B轮种子优先股转让予Garaitz Capital。此后,北京顺为或Power Sailor(以下简称“顺为”)已经不再持股。

顺为的退出,有媒体披露了细节:2016年,武汉元光完成B1轮融资,在这轮融资中,顺为向滴滴和另一股东转让了部分股份,在2024年5月,顺为将剩余的股份转让给Garaitz Capital。

除了雷军的清仓,也有部分股东持股减少。

2023年12月,阿里巴巴投资和滴滴全资持有的Cheering Venture与武汉元光订立了股份回购协议。根据协议,武汉元光以1500万元向阿里巴巴投资购回773.78万股,以167万美元向Cheering Venture购回了196.70万股。回购已分别于2023年12月27日及2024年2月2日完成。

股东层面的变化,外界最关注的还是北京顺为,作为天使投资人,陪伴了武汉元光10年,却在武汉元光递交招股书前清仓。

雷军清仓了,曾与他面谈融资的邵凌霜虽然还保留股份,但却几乎“隐身”了,不仅退出管理层还放弃了持股对应的投票权,这源于几年前的一场诉讼。

招股书显示,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邵凌霜任武汉元光的首席行官、董事及法定代表人。邵凌霜及当时的武汉元光若干员工(统称“被告”)涉及刑事诉讼,且被起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法院认为,邵凌霜等利用数据抓取软件从第三方服务器获取包含公交车运行情况及预计到达时间信息的原始数集,以提高“车来了”显示信息的准确性,并对被告判处缓刑。缓期执行完毕后,法院宣布不再对被告执行原先的监禁判决。

邵凌霜于案件后辞任首席执行官及董事职位。目前,武汉元光董事长及CEO是孙熙,2014年加入公司。孙熙于2009年1月获得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学位,与邵凌霜是北大校友。

2023年12月,邵凌霜(连同Bus Dream)与孙熙及其全资拥有的实体Meta Hope Ltd.签订2023年投票协议,将其于公司的全部间接股权相关的投票权授予孙熙,并授予孙熙不可撤销的授权。

综合来看,武汉元光凭借“车来了”,成为国内实时公交信息平台龙头企业,但收入结构较为单一,“车来了”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武汉元光冲刺IPO之际,雷军却清仓了,武汉元光未来的估值,会让雷军感到踏空的遗憾吗?我们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