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刚从清华毕业的女硕士手里拿着一张机票,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祖国后,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乌干达的飞机,深埋在非洲的土地上,这一去,就是28年。
为何清华毕业的她会毅然走向那片网友认知中的“贫瘠”土地?这一切,都要从一次校园国际文化交流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王丽红在北京出生,她的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医生,在北京生活条件并不差。从小王丽红学习就很争气。
1986年高考成绩放榜后,全家人看着女儿的名字出现在榜首,都在为她高兴,而几周之后,王丽红不出意外的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进了清华校园的后,王丽红并没有松懈,她在图书馆学习,积极参加校内的辩论赛,还加入了学校内的文学社。
而在文学社里,王丽红有了和其它国家的留学生交流文化的机会,让她世界上文化的多样性,也让她认识了来自乌干达的留学生苏玛(Ayub Sooma)。
苏玛是一个很擅言辞的小伙子,虽然出生非洲,当地大多数人教育程度不高,但和王丽红一样,他也是一个十分刻苦的小伙子。苏玛的家庭贫困,但却造就了她对于改变社会现状的认知。
他作为交换生来到了清华大学,加入了文学社。一方面是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他也想把真实的非洲传递给大家。
正是在一次学术讲座中,苏玛讲述家乡的社会文化的样子深深的吸引了王丽红。于是在讲座结束后,王丽红主动上前介绍自己,两人就这样结下了缘分。
随着交流的愈加频繁,两个年轻人被彼此深深的吸引,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两国文化的差异,在知识的交融之中,他们的感情也慢慢的交织在了一起。
这份感情公开后,他们并没有得到祝福。已经在乌干达居住多年的王丽红接受BBC采访时回忆这段感情,当人们知道她和非洲黑人交往的时候,都认为她疯了,很多同学都认为她是一个生活很“开放”的女孩子。
但是她王丽红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她知道苏玛是一个真诚而又善良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丽红的家人也不能接受女儿的感情,他们干脆直接把她送到了日本留学,想要彻底分开他们。但苏玛毫不犹豫地跟着王丽红去了日本,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两人在这异国他乡更加坚定的相爱,在长久坚持的下,王丽红的家人和朋友也渐渐开始理解和尊重。
1993年,王丽红与苏玛在中国结婚。婚后他们过了一段使劲按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是苏玛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想去建设它,发展它。
王丽红对丈夫的选择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于是在1996年,她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学业后,也跟随着苏玛来到了乌干达。
到了乌干达之后,首先要克服的,是她有“10多个婆婆”。因为乌干达实行一夫多妻制,而苏玛的父亲,有十多个老婆,苏玛还有40多个兄弟姐妹。此外,还需要适应当地和中国完全不同的风俗和社会环境。
好在苏玛一直耐心的支持她,陪伴她。渐渐的,王丽红掌握了当地的语言,开始参加当地的社区活动,和居民一起参加节日庆典。在慢慢融入当地之后,王丽红与苏玛孕育了4个子女,过上了平淡幸福的生活。
而在生活之余,夫妻俩还看到了当地与中国合作发展的可能。于是,在苏玛的支持下,王丽红收购了坎帕拉郊区当地的一个学校,重新命名为“鲁扬子中学”,主要为当地教师培养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建立起来后,王丽红先后培养了几十名乌干达各地的教师,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这并不容易,但是王丽红做到了。除了帮助当地的老师就业,学校也聘请了中国的语言老师,当中国老师亲自来到这里授课后,也会把真实的非洲见闻带回国内,消除大众的误解,建设两国文化桥梁。
评论区的小伙伴对这段跨国婚姻有何看法,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网:她为爱远赴乌干达 如今正用中文为当地人打开广阔前景
央视网.乌干达·非洲媳妇王丽红:我在乌干达办学教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