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康乾盛世。

有读者可能会说,上一篇你还说没有深入查资料,今天就深入了?这几天确实看了几十篇论文和几本书。

这么短的时间能看完吗?

当然没法逐字逐句地读完,看论文其实是比较快的,先看看观点,看看史料,感觉深度不够的就直接跳过去了,只有那些写的比较系统,有质量的论文才会细读。

专著主要看作者,是否是名家,这个比较重要。当然专著也是没法逐句读完的,我会提前做个表格,我需要知道康乾盛世的哪几个方面,先列出来,当我填满表格的时候(每一项都要参考不同的说法),前期工作就完成了。

以前我比较傻,遇到论文中引用的古籍,必须要亲自看看,否则不放心,有些古籍特别难找,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候引用太多,读者读起来反而很累,这样弄的大家都累没必要。

现在我主要看论文和书籍,古籍一般不翻。

这种研究时间跟专业学者没法比,但作为史料和观点的搬运工来说,差不多够了。

没错,自媒体作者就应该作为一个史学的搬运工,很多自媒体在作者没弄清自己的位置,以为读几本书就不得了了,啥都敢说,其实水平跟专家比差得太远,大概跟中学物理老师和科学家的差距差不多。

当然自媒体也有很好的一面。它将一切艺术、科学、哲学拉下神坛,“高雅学问”不再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是一种大众的智慧。想通了这个,才促使我写下去,否则我觉得没意义。

今天说的有点多,有空再说吧。进入正题,说说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真的吗?

虽然我对清朝没啥好感,但按照我们历史上的“盛世”标准作为参考,康乾盛世是存在的。

我下面可能会说一些不好的地方,但请注意我的这个前提——我认同康乾盛世是存在的。

大多数史学家、文人、百姓也是认同“康乾盛世”的,虽然这个号称中国封建社会高峰的盛世,并不比历史上其他盛世高出多少。

我觉得挺悲哀,因为中国人对盛世的要求非常低,真的非常低。

注意我不是针对康乾盛世,而是针对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所谓的盛世。

康乾盛世的时间

有学者认为康乾盛世从康熙平定三番,一直到嘉庆元年为止,从1681年一直到1796年,共115年。

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当年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持续了9年,波及数省,这样的起义酝酿期至少得个30来年。

乾隆后期和珅财产保守估计2.2亿两白银,一个人这么多,全部人的总数不敢想象,所以乾隆中后期已经很破败了,很难算得上是盛世。

康乾盛世真正的时间应该不到100年。

康乾盛世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一般一个朝代的盛世都出现在这个朝代的前中期,刚经历过战乱,各方势力都打得疲惫了,大家休养生息吧。

一个朝代的初期,利益还没有瓜分完,就像游戏刚刚开始,大家都有劲好好玩。

等到后面该搜刮的搜刮,该破产的破产,阶层差距加大,想干活的赚不到钱,躺平的人家产吃不完,底层就不得不摆烂,当你的队友在游戏中摆烂离输就不远了,于是就开始衰落。

盛世的产生跟气候也有关系,下面再细说吧。

很多人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顶峰。

但在我看来,这个盛世没有啥特别之处,老百姓该饿还是饿,该穷还是穷,就跟其他朝代的盛世一样。

清朝是一个复习了2000多年的考生,高考成绩略有提高却有限,所以也没啥可以骄傲的。

当然康乾盛世还是有两个特别之处,一个是疆域大,一个是人口多。

先聊聊疆域。

清朝吃到了冷热武器交替时代最后的红利,这算是一个优点。

平心而论,有一点比较牛的地方是,康乾盛世期间,清朝不用额外征税,也不需要额外征集劳动力,就能维持对外战争,对百姓生活影响很小。

在农业时代,疆域是重要的,地多粮食就多,实力就强大。

但科技时代就不一样了,农业土地的产值有上限,但科技却无上限,我们要对科技有敬畏之心,不要再以农业文明的眼光去嘲笑一个小国。

再谈谈人口。

康乾盛世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3亿,这个数字怎么样,我们还得捋一捋中国历代的人口变化。

据人口历史学家估算:

1、唐朝人口8、9千万;

2、明初人口6000万,巅峰人口接近2亿;

1、 清初1.2亿;

4、康乾盛世结束3亿;(数据来源是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首先,这个数字可能颠覆很多人的认知,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明朝人口1.5亿左右,总之绝对不会是几千万。

清初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人口还剩1.2亿,说明明朝人口必然是更多的,所以明朝的人口是1亿大几千万应该是合理的。

注意很多朝代统计的是人丁数,其实是壮年男子的意思,并不是人口总数,有很多人甚至历史学者都弄错了,所以导致我们对以前朝代的人口估算过低。

以此来算,康乾盛世的人口确实在增长,但并不是人口大爆炸。

康乾盛世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增加,这跟气候也有关系,清朝康熙年间,气温正从明末的小冰河开始回升,一年两熟的水稻开始推广。

要注意的是,清朝的人口增加,不仅不能是炫耀的资本,反而成为一项头疼的问题。

康熙那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人口的问题,他在跟上天祈祷时说:

清朝和平已经六十多年了,人口增多,地却没增多,怎么能养活呢?

到乾隆时期,人口问题就更严重了,荒地都开垦完了,乾隆甚至建议大家去新疆垦荒。

从康熙到乾隆,三代君主都认识到人口的压力,但毫无办法。

乾隆末期还想到种番薯,但没啥用,种植面积不超过5%,康乾盛世跟番薯玉米没啥关系,更不是所谓的番薯盛世。

当时就连山坡都开采成土地了,由于荒地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恶化,灾难频发。

这反映出农业文明的死胡同,地的产出有上限,而人口的增加没上限,当经济崩溃的时候,大乱必然到来。

而工业文明能够轻易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人知道出路在哪里。康乾盛世没有一个人口专家,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清朝严控文化结果断了自己的出路。

这不仅仅是清朝的问题,也是历史上其他大一统朝代共同的问题。

下面说说康乾盛世的其他方面。

不得不承认,康熙确实是一个好皇帝,可能跟历史上任何一位明君相比都不太逊色。

而雍正就差不少,乾隆更是差得没谱,乾隆就是一个东施效颦的家伙,啥都要跟爷爷康熙比,却啥都比不上。

康乾盛世的经济

有很多学者把康乾盛世跟英国比,据他们考证,当时大清的GDP占世界的20-30%,是英国GDP的5-8倍。

但人均GDP只有英国的1/5到1/2之一。

考证这些数据的学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外国人通常把大清的经济估算的比较高,而中国学者通常估算比较低。

咱也不知道怎么算的,总之他们研究成果就是这样,以人口作为参考,这个数字应该也差不多。

康乾盛世人口2-3亿,而世界人口才7亿左右,GDP在同时期很高也很正常。

下面是世界总人口表格(以1750年为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GDP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力,就好比我一个1000人的工厂一年能生产10万匹布,我十万百姓一年也能织出十万匹布,这样GDP是一样的,但成本却有天壤之别,因为10万人要吃饭。

如果把GDP比作营业额,那么国力就是利润,大清的国力跟英国相差很远,这个应该没有人杠。

那百姓的生活怎样呢?

乾隆晚年的时候,一个英国使团来给乾隆庆寿,记录了当时乡村的情况:

农舍大多破烂,肮脏得令人吃惊,处处都是显得贫穷。

在中国老百姓中,难得发现有人能够与英国喝啤酒的公民或表情快乐的农夫相比的。他们生来瘦弱,病兮兮的样子,而面颊没有健康的红润。

被强征来给官船拉纤的沿河村民,大多是老弱病残,有的瘦里巴干、面带病容、衣着褴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团船

这是老外记录的,那么我们再参照当时大清民间的纪录。

在大清最繁华的江南,康熙时人说,苏松的田地只占全国的1.2%,但赋税竟然占15%,赋税不均,旷古未有。

康熙年间的文人记载,苏州百姓终年勤劳,交付地租之后,所剩无几,家境好的还能吃粗饭穿粗布衣,贫穷之家免不了受冻挨饿。

在苏州一个镇的镇志记载说:

明朝这里是大镇,百货并集,跟城市一样,到了清朝人口增加到两三倍。现在一年生几千人口,地不增加,柴米越来越贵,十室九空。

总之,农村饿死人的情形倒是没有,但有一部分人已经处于饥饿的边缘。

注意,我没有说康乾盛世不好,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了一个农业文明的尽头。

你再努力基本上也不会比康熙做的更好了,然而呢?农业的产值见顶太快,无法维持高人口,下场只能是崩盘。

康乾盛世的文化

答:无。

康乾盛世文化是零,因为它正好跟焚书的时间是重叠的。

有人肯定不同意了,清朝出现了《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怎么说没有文化?

我打个比方,一个人不仅割韭菜,而且连根拔起,反复犁地,确保要把韭菜消灭干净。最后百密一疏,竟然有棵韭菜夹缝中存活,而且长得特别粗壮,然后他逢人就吹,我的韭菜种得很好,你看长得多粗壮。

某些家长也一样,他们对待孩子残忍冷酷地打压,孩子长大后经过九死一生地努力,最终取得一点点成就,家长却洋洋得意逢人便说,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种憋屈是一样的,石头缝里长出的小树苗跟伐木工人有啥关系?除了证明伐木工人偷懒外,还能证明啥?

清朝的思想是没有一丁点活力,既没有思想家,也没有科学家。如果比作一个人,清朝是那种每天熬夜学习12个小时的复读生,汉唐是每天学习8小时的考生,前者的分数稍好那么一点,但那又怎么样呢?

清朝没有汉唐那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活力和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以一个不到百万的民族入主中原,时时担心汉人反抗,所以它是以防汉人为目的。在冷兵器时代,骑射就是一项屌炸天的技能。

而满人擅长骑射,这是他们统治亿万汉人的看家本领,所以从上到下非常重视。

直到康熙遇到了先进的火器,这种可以瞬间让骑射优势全无的武器,应该大力推广,还是封存起来呢?

康熙这种聪明人很轻易地选择了封存,封存的目的不言而喻了。他们宁愿落后于世界,也要领先于汉人,这是一个选择。

在乾隆81岁的时候,英国使臣给乾隆贺寿,由于不肯下跪,乾隆拒绝了英国人的一切要求。英国使臣在中国内地旅行数月,观察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说:

他们是忙忙碌碌的一群,像蚂蚁一样没有个性,也像蚂蚁一样繁忙。连面部表情看上去没有差别,像奴li一样被镇压,也像奴li一样顺从。

一部分人噤若寒蝉,一部分人奴性泛滥,康乾盛世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盛世。

有人会说,哪个朝代不是这样?

还真不是,以前所有朝代的皇权都没有像清朝那么严重,它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顶点,以后有空再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