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光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光明网

昨天,一位17岁中专女生横空出世。这位名叫姜萍的女生在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中以全球第12名的惊人成绩入围决赛,惊爆了中国数学圈。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个全球12名的含金量。那么,我们来看看位居榜单前列的都是些什么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榜单上基本都是数学竞赛界的大神。这从他们所属的学校便可看个大概。随便举几个例子:排名第七的Jeck Lim,新加坡奥数之神,从09年开始,参加了四次IMO,取得3金1银,2012年获得全场唯一满分,目前在加州理工攻读博士;排名第16的张鑫亮,高中毕业于浙江镇海中学,是去年IMO中国国家队成员,距离满分仅差一分,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

一位年仅17岁的普通中专女生,能与这样一群数学天才一起名列在这张名单上——

了不起,真的了不起!

“天才少女”何以成就

“天才少女”何以成就

姜萍的横空出世,引发了网上热议。许多人都试图找出这成绩背后的原因。

作为一所中专,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不可能提供高等数学课程。这一切主要是来自于姜萍自身的努力,即,自己依靠教材自学。

那么,什么教材有那么大的魔力,在短短一两年间能让一个17岁的中专女生跻身顶尖数学高手的行列呢?

视频中提到了姜萍用过的几本高等数学教材,包括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谢惠民数学分析,以及Evans的英文原版偏微分方程。这几本书都算经典,但专业数学科研人士认为,仅靠自学这几本教材,姜萍不可能达到这个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理由是,这三套教材的跨度非常大,即便是高斯再世,也难以在那么短时间仅凭这三套教材学完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视频中姜萍的数学学习道路是被大大简化了的。

于是,姜萍的数学老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王闰秋,毕业于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2年他拿到了博士学位后,来到了这所中专院校教书,姜萍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虽然莫名进了中专教书,王老师自己始终保持了对数学的热爱,连续几年参加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并从预赛中突围。他本人也是实实在在的数学高手。

王闰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闰秋

姜萍在数学上的兴趣和天赋,引起了王老师的注意,让他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王老师坦言,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自己也曾遇到过很多挫折,如果当时有个领路人,也许人生会不一样。“所以我想尽自己的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还有不一样的未来。”

虽然学校无法提供平台,但小姜万幸遇上了一个优秀的老师。

更有趣的是,视频底下还有评论留言认真地探讨起了中专学校的“制度优势”。他们认为,进入中专反而让姜萍的数学天赋得以释放,让她完全不需要考虑升学考试的条条框框,按照自己的爱好学习数学;而且相比现在头部高中普遍“县中化”的情况,中专学习压力不大,因此姜萍才得以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艰深的数学。所以,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功不可没!

非常有意思的想法!略带戏谑,但也并非不无道理。

回眸一笑,眼里有光

回眸一笑,眼里有光

教材很经典,老师很难得,学校也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不过,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视频中的姜萍,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看起来是个非常平凡普通的中专女生。面对镜头,她说起话来磕磕绊绊,想必是头次接受如此正式的采访,心里很紧张吧!

但是,当她说到“我觉得数学特别有意思”,语气立刻变得不一样了,好像害羞的少女开始谈论她的初恋;当镜头回转,她的眼睛里有了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直在说,学数学是老天爷赏饭吃,需要极高的天赋。于是,从小学开始,我们一路选拔“数学天才”,想在茫茫人海中把这些天才们尽早筛选出来,并立刻投入到正规而系统的培养过程中去。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天赋?又如何评估一个小孩的数学天赋?从来没人给出过信服的答案。

姜萍同学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启示。

天赋首先是热爱。

我们的教育系统重视灌输知识、强调技巧性练习,并以期培养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但我们似乎忘记了,像高斯、欧拉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最根本的,还是源于他们心底对数学那种狂热而痴迷的喜爱。

姜萍说:“我要是做不出来一道数学题,躺在床上一闭眼,它就会在我脑子里反复地出现。”论数学解题技巧,姜萍或许远远不及与她同龄的那些奥数天才们,但若是论及对于数学的热爱,姜萍一定不会输。

唯有热爱。

先有热爱,再谈天赋

先有热爱,再谈天赋

我忽然想到了中国足球。每当我走过路边的野球场,总能看到很多孩子全神贯注、兴高采烈地在踢球。我们的低龄国家队虽然称不上世界顶尖,但也总时不时能带给国人一些惊喜。然而,到了成年国家队,却是一塌糊涂。

那些拿着高薪踢着假球的中国球星们,早已忘记了他们踢足球的初心。他们的眼里没有光,有的却是奢侈大牌、豪宅别墅、香车美女……

我也想到了中国数学。自上个世纪末,我们努力培养奥数天才们,这几十年来拿了那么多的IMO金牌,遗憾的是,迄今未有一位中国籍数学家拿下菲尔兹奖。

反观我们不少的IMO金牌获得者,之后都进入了名校念书,但其中不少人却主动放弃了数学的道路,甚至还有人远离尘嚣、遁入空门。为什么通过我们的选拔机制,那么早就被发掘出来的天才们,经过“科学系统”的培养,却大都无法走到最后呢?

我想到了张益唐,那位曾经为了坚持数学梦想拒绝世俗诱惑,选择在赛百味快餐店里兼职谋生的天才。尽管生活蹉跎,一再将他陷入世俗意义的绝境,他却始终对数学不离不弃,最终在58岁一鸣惊人,一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让全世界惊叹于他的数学天赋。

张益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益唐

我也想到了佩雷尔曼。这位寄居在自己母亲家里,靠着黑面包、通心粉和酸奶充饥的孤僻天才,拒绝了所有的世俗荣誉,以默默无闻的方式依靠一己之力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佩雷尔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雷尔曼

是的,他们都是天赋异禀的数学天才。但是,如果没有对数学的执着和热爱,他们能成功吗?

反观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就忙不迭地筛选出“数学天才”,给他们戴上“神童”的光环,在完全懵懂的年岁就关进了金丝雀笼一样的培训教室、鸡血县中里,去训练各种数学解题技巧,去为国家为学校争金夺银,去为了保送清北争得死去活来……

是的,他们最后获得了清北保送资格,获得了IMO金牌,获得了无数荣耀……但代价是,他们心中对数学最原始的热爱却在这样的过程中被消磨殆尽了。

所以,保护好孩子们眼里的那束光吧!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爆冷杀入“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中专女生:梦想就是考大学

都市快报橙市互动: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数学天才少女是怎么被发现的?

腾讯新闻科学资讯:张益唐:数学天才和他孤独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