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新蒜上播下来的皮,干了之后,很像花瓣。

今天,把「花束般的恋爱」看完了,看到小麦和小绢在餐厅分手时,心想白天看过的AV,竟然觉得AV是粗糙的影像。

这种念头倒真是第一次呢。

我对于电影结尾的理解,大概是,过去那段经历,他们都能淡然处之,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了,到了,即便没有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但仍能不忸怩地兴奋让自己兴奋的事。

至于看出什么内涵,那倒没有,不过,二人在餐厅分手时,小麦说的关于他所幻想的二人没有爱情但和和睦睦的婚姻那段,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导致我再一次确定了自己可能的婚姻状态,大概就是在书本上见到的作家和他的妻子之间的生活状态吧。

我写稿,我的妻子可以给出她的看法,她敏锐的网感可以帮我修正文章,提取出文章的重点,围绕有争议的话题,理出清晰的脉络,而且,她还可以帮我起标题。

我这样一个闷骚的人,为什么会喜欢上车文这样大大咧咧,哪哪都玩过的人,也就是这个潜在需求吧。

我需要她,以最贴近大众的视点,辅助我的写作,来弥补我网感太差的缺陷。

从一开始,这段暗恋就带着点儿功利呢。

我是不太可能去单纯为了谈恋爱去谈恋爱,或者单纯为了满足需求去招妓——阿,这点存疑。

不过,像小绢在换工作时说的,将自己的爱好作为工作,也没什么可批评的吧。

我写娱乐文章,照样需要把文章写好,提供娱乐的人,本身也必须有严肃的血液吧。

至于小麦说工作就是责任,那也没有错啊。

只是,为什么会因为这种事吵架呢?我只能以为是因为两个人已经待得够久了。

片子应该是个好片子吧,没有刻意地去催泪,相当平淡,可是却能一直看下去,没有什么特别刺激的爆发点,可是,小麦工作后经历的一切节点,也让我觉得有趣。

只要熬过两个人陷入热恋的那一段,后面的一个小时,就能好好看下去了,虽然中间会分神个几秒,想点儿关于摄影,和自己这周末要去商业街,敢不敢拍的事外,也可以说是让人不想错过一秒的片子吧。

关于摄影的事,看片子的时候,二人在餐厅分手这一剧情前,在家的最后一炮后,走到阳台,站在那不知在看什么的镜头,让我想拍一下。

不过,不是拍他们两个人,而是我幻想自己站在阳台上,俯拍楼下的街道。

影片中有一段,二人热恋期在海边拍照。

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张照片也不会拍,没有一张是我想拍的。

我还想起在「日本写真50年」中看到的一段话,大意是,一旦有人和中平卓马谈论摄影,他就思维清晰,言辞犀利,可要是谈到世俗的事物,他就言不对题,好像听觉障碍。

我啊,也想到了这么一件事。——看电影也许也比较适合思考吧,不过是在走神的时候。

能让人边看,边不由自主抽出几秒走神去思考自己专业问题的电影,也许是我定义好电影的一个标准吧。

我想到了什么呢……

我想到了一个画面,和一个不是很熟的人同桌吃饭时,当他说出,『摄影啊,就是把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呀。』这句话后,我立刻反驳。

我说,『不!摄影只是拍下自己想拍下的东西而已。』

嗯,如果摄影教会了我什么,大概也就是不会跟着别人口中出来的话随声附和吧。

别的事情我没有主见,可是摄影这件事,我不会允许自己人云亦云。

如果不是有过拍摄经验,有过一些思考,也不可能把曾经做过的很多复杂思考,在这一刻,只用短短的一句话立刻提出反驳。

这也是言简意赅吧,写文章其实也得这样。

PS

最后啊,我似乎感受到了点儿荒木经惟拍摄阳子的心情。

小麦和小绢分手,即将搬出合租的公寓,像刚搬来时那样携手收拾——也许是床单吧——时,黑色的男爵蹲在窗外白色的空调外机上。

那一刻,是感伤的。不是悲伤。

与其最后会这样,当初,就不会拍那些甜蜜的照片,即便是甜蜜,也要附上莫名悲伤的影调才行。

以悲伤拍摄喜悦的事物,其实是想让自己的摄影能走得更远,也是让自己的摄影,让自己的那些照片作为一种『我可是提前说好了,我不对你们的结合抱有希望』的东西,作为心中喜悦心情的反面实物预兆而存在。

将坏话说在前头,幸福就能一直幸福下去的心情。

既然照片已经拍下了我们的悲伤,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悲伤的事,也全当虚构的照片去看吧。

悲伤的照片,已经封死了我们的悲伤哦,照片已经说过的事,就别当真了。

让悲伤直截了当地被摄影摄取出来,现实生活就剩下甜蜜喽。——大概就是这样的。

直接让摄影参与进生活,而不是让摄影当成一个所谓「冷」眼旁观者,这种行为,正是太热爱生活的人才做得出的啊。

这样的摄影,才是一种行为啊,他的境界,甩我半个世纪喽。

我的话,就会这样理解,越是乐观的人,照片才要拍得悲伤一些,悲伤的情绪,看照片体验就好了,悲伤是虚构的情绪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