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平方教授

5月29日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家鹏教授很受关注,因为朱家鹏教授带领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在Nature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

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意味着什么?

《Nature》、《Science》和《Cell》并称国际学术界三大顶尖科学杂志,应该说,一篇Nature的含金量要超过所有sci,就像奥运会的一块金牌要排在一百块银牌前面一样,可以算是学术的最高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朱家鹏教授的这篇论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70年来第一篇Nature论文,是零的突破,一位《Nature》期刊审稿人甚至评价说:“这篇文章给结构生物学树立了一个标准。”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意义可谓重大。

基于此,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朱家鹏“人才突出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经费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鹏获百万奖励图源:南中医网站

朱家鹏是谁?

朱家鹏是剑桥大学博士后,大约10年前,快40岁的朱家鹏从博士后出站、回国,踌躇满志准备在国内高校一展拳脚,然而,朱家鹏很快就傻了眼——陆续给一些知名高校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却大多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

没有论文的朱家鹏为了快点找到教职,选择范围从顶尖高校、985、211、省属重点……不断降低心理期待。朱家鹏甚至托了一位学长帮他递简历给他的领导。那位领导说:“这个人没什么成果呀,唯一拿得出手的一篇论文吧,还不是一作。”最后,领导碍于情面、勉强同意聘用,但职称只能给到“讲师”。

以前的同学很多都是名校教授了,朱家鹏还要从讲师熬起,朱家鹏不愿意,但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即使博士后出站找工作也是在人屋檐下、得看人脸色。

后来,朱家鹏现在供职的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通知面谈,时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教授让朱家鹏谈谈自己主要做什么研究,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朱家鹏把自己正在做的研究,以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和盘托出。胡刚校长非常认真地听完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准备准备,过几天来报到。”

很快,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部门打电话给朱家鹏,通知办手续,并且告诉朱家鹏将被他作为人才引进,直接聘为正教授。

没有一作论文,学校为什么给朱家鹏评正教授?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他:“咱们学校不只看论文,也看研究本身的价值,看人才是不是有创新创造的潜力。”

然而,现实往往很残酷,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好收成。接下来的好些年里,朱家鹏发现自己除了做研究越来越有感觉之外,其他的很多方面都不太擅长,比如申请课题。回国近10年,除了人才引进方面的支持外,竟然没有成功申请到一个课题

没错,一个课题都没有!国家层面的没有,省里的也没有,申请成功率为“0%”,反馈?是有一些反馈。有反馈意见说,朱家鹏的课题研究方向“还不够深入”;有的说“他从未成功申请到课题,我们怀疑他能否胜任此项研究工作”。

朱家鹏很担心,担心申请不到课题,没有经费支持,研究没法正常进行下去。担心再这样下去,会因为没有显性成绩遭遇量化考核的“非升即走”,比如被降职、调岗,甚至被要求退还安家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4月2日,同在南京的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宋凯服药自杀的事吗?宋凯不就是因为在首聘期4年中没有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降级降薪,并退还了1万元的安家费嘛。

但朱家鹏入职3年后的一天,胡刚校长见朱家鹏说不要着急,不要浮躁,要耐得住性子搞研究,把研究做深入。还劝慰朱家鹏说,我们是中医药大学,我们办学更要懂得“精神内守,事缓则圆”的道理,不能急功近利。最后,他还给朱家鹏吃了一颗定心丸——没申请到课题也不要紧,科研经费学校来统筹安排,自己放心研究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鹏。受访者供图

如今,朱家鹏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果,当然与时任胡刚校长的信任分不开,因为充分的信任才是最大的压力。也与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支持和宽松科研氛围密不可分。能直接聘朱家鹏为教授,显示了学校的魄力,10年没有申请到一个课题但学校还是尽力保障朱家鹏的科研经费,继续让他任教而不是着急降职、调岗,甚至要求退还安家费,试问,还有哪家高校还能这样做?

必须承认,如果大学教师天天受考核压力焦虑不安、心烦意乱,既无法带好学生,也无法安心做研究。因此,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很重要,但面对指标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哪家大学会沉住气、以教师为本去考虑给教师一个安心科研的“冷板凳”呢?“没申请到课题也不要紧,科研经费学校来统筹安排”。这让朱家鹏都感慨:“这多么难得呀!”

有了好的环境和制度,教师出成果只是早晚的事。但也要认识到,大学沉住气让教师安心做好教学和科研,即便教师未来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果也无妨。毕竟科学上的事,有很多不确定性,不是说谁想搞个重大成果就一定能搞出个重大成果。

但无论怎么说,给老师以宽松科研教学环境的高校,一样能够产出高水平的成果。一位校领导说:“事实证明,科研成果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守出来的,我们就是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确实,科研成果、逼不出来,逼出来的,不会是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