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生猪价格在二育入场抢占猪源,产能下降对猪价的影响逐渐兑现等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接连上涨,最高时猪价一度涨至9.5元左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近两天猪价行情突变,多地猪价一夜大跌近2毛。

致使猪价回落,其一是因为猪价涨至阶段性高点,养殖端出栏心态放松,由于养殖端对下半年猪价持谨慎态度,猪价涨至9.5元之后,二育积极性下降,抢购猪源的情况得到缓解。叠加近期北方连续高温,大猪饲养难度升高,据了解部分猪场已经出现大猪急性死亡问题。而南方进入梅雨季节,疾病压力大增,养殖端高价任卖现象增多市场生猪供应量增加,屠企收猪难度下降,利空国内猪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是因为此前压栏的生猪和二育大肥陆续到了出栏时间,养殖端中大猪任卖心态转强,使得市场出栏生猪均重回升到123.94公斤。生猪出栏均重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猪肉供应量,猪肉供应相对宽松。

其三是因为节日之后消费需求惯性回落,叠加猪肉价格处于高位,气温较高抑制消费,消费者对高价猪肉接受度下降,终端猪肉走货不畅,白条肉订单不及预期,屠企开工率大幅下降到26%左右。

猪价两连跌之后,6月15日,华东区猪价降至9.3-9.9元,华南区猪价跌至9.1-9.6元,华北区猪价下降到了9.1-9.6元,西南区猪价降至8.7-9.1元,东北区猪价降至9.2-9.5元,华中区猪价降至9.1-9.5元。全国生猪最高价降至9.9元,最低价降至8.7元,均价降至9.3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暂时来看,猪价下降幅度并不大,最大在0.35元/公斤/天,但随着猪市利空因素的累计,警惕后续猪价降幅扩大。

去年一整年到今年4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而母猪存栏量的下降反馈到出栏生猪上要滞后10个月左右,也就意味着一直到今年年底可供出栏标猪数量都是呈持续下降状态的。但4、5月份二育入场积极,大量生猪出栏滞后,恐导致阶段性生猪供应数量不增反减,供求关系从阶段性供需平衡变为供应过剩,利空猪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后续温度会越来越高,大猪养殖难度升高,料肉比增加。而南方也将会进入梅雨季节,疾病防控难度升级,养殖户出猪心态将会放松。一旦猪价进入下行通道,恐引发一波集中出栏潮,冲击当前的猪价。

当前依然处于猪肉消费低谷期,最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猪肉涨价后消费需求收紧。而近期牛肉价格走弱,进口牛肉已经降至20元左右,一斤牛肉仅比猪肉贵5元左右,低价牛肉抢占部分猪肉消费市场,猪肉需求量进一步下降。

目前猪市利空多于利好因素,短期猪价很可能持续处于弱势震荡状态,养殖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逢高出栏,不过度看好后市价格方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