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建议收藏

撰文 | Pediatrician-GDM


儿科医生或许每年冬季都会接诊到几个月大的患儿,因为家长害怕宝宝受凉是里三层外三层将其包裹得严严实实,导致宝宝出现高热、大汗甚至惊厥、昏迷的情况;而到了夏季总能在新闻中看到某些粗心的家长将孩子留在密闭的车内,导致其出现高热甚至昏迷。

上述这两种情况都是“儿童中暑”的范畴。儿童因其产热多、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蒸发散热能力相对不足及自主能力差等特点,属于中暑发生的高危易感人群,2023年国内发布了首版《儿童中暑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2023年)》[1](以下简称《共识》),即将进入酷暑,让我们先储备一些儿童中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吧!

01

儿童中暑的重要概念

儿童中暑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型中暑和重型中暑,其中重型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者为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此分类与成人相似;按照年龄又可分为婴幼儿中暑和儿童中暑,其中婴幼儿中暑根据是否缺氧进一步分为闷热综合征和捂热综合征,详见表1。

表1.儿童中暑的重要概念[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儿童中暑的重要预防措施

《共识》中提到加强中暑的科普教育、识别儿童中暑的易感人群、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高温气候条件下的活动注意事项以及高温环境下活动的衣着与装备是预防中暑的要点,其中中暑最重要的前提是高温环境,了解不同的环境温度适合怎样的运动强度尤为重要,《共识》在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中提到两个重要的概念:

1、湿球黑球温度(wet-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该测量装置由3个温度计组成:一个湿度仪用来监测湿度;另一个是在一个空心的黑球中监测太阳辐射;第三个是一个简单的温度计用来监测空气温度。WBGT=0.7×湿度仪温度+0.2×黑球温度+0.1×温度计。表2为不同WBGT下的身体活动限制。

表2.不同程度热应激下的活动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热指数:也叫体感温度,较WBGT更易获得也更为人熟知,它仅包括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其中湿度的影响更大,这也可以解释被称为“火炉”的重庆又有另一个称呼“雾都”,足见在湿度的加持下让这座城市更加热浪滚滚,例如当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时,体感温度为31.1℃;而当相对湿度上升至90%时,体感温度可高达40.6℃。

其次,在儿童这一群体中,如肥胖、皮肤损伤、糖尿病、尿崩症、下丘脑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以及部分接受包括α-肾上腺素、苯丙胺、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等药物治疗的儿童,由于机体产热能力和散热能力及体温调节中枢失衡,更易发生中暑,需要早期筛查及识别,减少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和降低活动强度。

此外,高温高湿环境下儿童的活动应保证充分的饮水,以冷电解质饮料或水为适宜饮品,避免含酒精、糖分过高及冷冻饮料;应保证良好的休息;儿童的衣物应轻便透气,可选择浅色衣物,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均能有效预防中暑。

03

儿童中暑的重要救治方法

《共识》中将救治措施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两方面。在院前急救中提及需遵循“降温第一,运输第二”的原则,因为中暑的发病率与高热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因此远离热源及快速降温至关重要。院前急救中的主要降温方式为物理降温,包括:(1)水浴或冷水擦浴;(2)放置冰袋;(3)液体复苏。其中液体复苏可以参照休克方案,给与10ml/kg等渗液,15-20分钟输完,严重者可予以20ml/kg进行快速扩容,然后根据其水电解质、酸解及渗透压水平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密切监测患儿体重、血压、心率、尿色及尿量等重要指标。

在院内救治中,早期降温仍旧举足轻重,可单用或联用多种降温方式,包括使用降温毯、冰敷、浸浴等降温方式,同时可通过静脉通路,使用提前预冷的0.9%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进行补液。对于病情较重的年长儿,可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核心温度管理的目标是建议维持直肠温度在37-38.5℃之间。在2023年发布的《军事训练防治中暑/热射病降温方法专家共识 》 [3] 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降温策略,如图1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中暑/热射病治疗降温策略

切记,不常规推荐药物退热!临床上常用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解热镇痛药,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作用,而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致,因此常规退热药物对其无效。对于存在寒战的患儿可加用氯丙嗪,该药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是临床上“冬眠合剂”的主要成分,每次0.5-1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因为其同时可以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应用是需密切关注循环情况。

此外,有效的呼吸支持及液体复苏、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治疗、早期积极处理高凝状态以及密切监测中心体温、呼吸、循环、凝血功能同为院内救治要点。

虽然笔者用同等篇幅介绍了《共识》中儿童中暑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是儿童中暑“预防重于治疗”,提高全民对儿童中暑的防范意识更为重要。

更多儿科精彩内容扫描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医生站网页版即可查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28(1):1-9.

[2]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写作组.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1):2195-2213.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9):768-775.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9):776-780.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78.

[6]李梅.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4):119-121.

[7]王玉玮.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8):52-54.

[8]张中红,秦云.有关消化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188,193.

[9]钱欢欢,崔立红.替普瑞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1):100-103.

责任编辑:月亮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