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记:论文联合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讲师刘士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副研究员齐金蕾,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易媛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副主任殷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脉耕。论文全文即将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发表。

森林为全球约25亿人提供产品、服务、就业和收入,同时为经济提供木材、纤维、饲料和能源。森林通过调节可用水量、保护土壤、调节小气候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等,在预防和减轻荒漠化和干旱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由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盟(IUFRO)策划出版的《森林和树木促进人类健康:途径、影响、挑战和应对方案》评估发现,现有证据发现森林和绿地可以提供广泛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健康益处。例如,森林和绿地对儿童的神经发育,对糖尿病、癌症、抑郁症、压力相关疾病,以及认知老化和长寿有积极影响,并且对于加强社交互动、娱乐和放松至关重要,所有生命阶段都会受到影响。

空气污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家庭健康风险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已经发现了空气污染对心血管风险、死亡率和住院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为降低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世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控制干预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空气标准、向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过渡、强制实施燃油效率标准和限制私家车的使用。除了上述有关的经济和技术措施外,很少有研究关注自然生态系统对空气污染和健康效益的影响,特别是缓解效应。

本研究利用覆盖中国605个区县的卫星数据、个人死亡记录和空气质量数据,系统分析和估计了森林对空气污染和死亡率的影响,并量化中国近期在森林保护方面所做努力的潜在效益。

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数据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我们得出每一区县自2013至2020年每一季度的森林覆盖率和以NDVI衡量的森林绿度。

其次,结合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疾病监测点系统(DSPS)访问的同一时期每季的个人死亡记录分死因总数。DSPS数据集还包含有关性别、年龄组、死亡原因和时间的信息。

再次,本研究还结合了从1500多个地面监测器收集的当地空气质量数据和从700多个气象站收集的气象数据。

我们首先发现森林绿度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季度平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增加10个百分点,会使整体空气质量指数(AQI)增加2.6(从其平均值70.8增加3.8%)。再以PM2.5浓度为例,NDVI增加一个标准差(0.176)将导致季度平均PM2.5浓度下降3.5μg/m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NDVI的增加预示着季节性心肺死亡人数将减少1.09%(9.5人),非心肺死亡人数将减少0.87%(7.3人)。

此外,森林绿度具有降低空气污染死亡风险的缓解作用,我们发现NDVI每增加10个百分点,有助于每个季节减少0.5人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可能因为更多时间接触空气污染和户外绿地环境,因此从森林绿化的缓解中受益程度较大。

中国的空气污染水平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数据,2000年至2021年的PM2.5浓度年均低于20μg/m^3。在我们的估计样本中,572个区县2013-2020年的平均值为49.8,是美国水平的两倍多。过去四十年,我国实施了多项重大计划和政策,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旨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扩大森林面积。目前来看政策成效明显,大多数省份在每公顷森林蓄积量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然而,2018年中国森林平均蓄积量79.8立方米/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7立方米/公顷。这说明我国森林质量提升潜力巨大,绿度指标可以更高。

最后,我们预测了中国森林蓄积量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收益和成本。我们的估计样本覆盖3亿中国人口,遍布全国。2020年每年死于心肺疾病的人数为201万857人,死于非心肺疾病的人数为188万3950人。根据本研究分析结果,将森林绿度从平均值翻倍可预测季节性心肺疾病和非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和4.3%。为简化计算,假设死亡人数在一年内均匀分布,2020年避免的心肺疾病死亡总数约为42万6301人,避免的非心肺疾病死亡总数约为32万4039人;再使用统计生命价值将健康效益货币化,约3175亿美元。需注意的是,该货币化效益仅是健康收益的下限,未考虑森林管理过程中增加的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品的碳封存价值,包括疏伐以给树木提供更多生长空间等,对改善生物多样性、节约水资源和避免水土流失的价值。

关于成本我们考虑了两个部分:(1)直接森林管理成本,包括与种植、间伐等育林直接成本;(2)政策的实施成本间接成本,如员工工资、对森林所有者和管理者进行造林教育等。我们使用了世界银行在全球135个国家461个地点的重新造林和造林项目的成本估算,得到中国的平均总成本约为每公顷2000美元。

2020年,我国森林总覆盖2.2亿公顷,其中人工林占36%,具有巨大的蓄积量增加潜力。这意味着总成本约为1584亿美元,而且,这项估算是平均总成本而不是年化成本,是成本估计的一个上限。将收益的下限估计值与成本的上限估计值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仅从降低死亡率中获得的收益(不考虑碳价值、木材价值以及改善生物多样性、水和土壤质量带来的其他收益)仍比成本高出一个数量级(3175亿美元vs1584亿美元)。

本研究呼吁可持续的森林管理,而不是过度保护的政策,建议加强权属保障,同时取消对私人所有者在伐木许可证方面的所有不合理规定。这对于激励森林投资是必要的,并有利于改善身边绿地、绿色环境和其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

原文信息:

Liu,Shilei,Jinlei Qi,Jintao Xu,Yuanyuan Yi,Peng Yin,and Maigeng Zhou.2024.“Forest Mitigates Short-Term Health Risk of Air Pollution:Evidence from China”.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Forthcoming.

作者简介:

刘士磊(Shilei Liu):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讲师,获得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科研博士后,研究领域森林资源管理评估,森林碳汇,环境健康。

齐金蕾(Jinlei Qi):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副研究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其研究主要包括死因与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人群健康测量与评价、伤残及归因疾病负担及预测。

徐晋涛(Jintao Xu):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易媛媛(Yuanyuan Yi)(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获得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其研究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环境管理问题、资源环境政策评估、森林碳汇与气候变化。

殷鹏(Peng Yin):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副主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其研究关注中国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中国人群主要慢病的早死、伤残及归因疾病负担及预测研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急性和慢性效应研究,基于大样本老年人队列的健康老龄化。

周脉耕(Maigeng Zhou):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研究领域包括人群疾病负担测量、慢病防控与评价、环境与健康、政策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