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来,华北黄淮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河南大部,山东鲁中、鲁南及半岛大部,苏皖北部大部近10天无有效降水……

连日来,高温席卷多地。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本轮高温天气是北方地区今年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日最高气温具有极端性。

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水利部于6月14日针对河南河北启动干旱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目前正值夏收、夏种、夏管的大忙时节,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有哪些应对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田间浇灌场景。

01

河南河北“红透”了,多地旱情加重

目前,华北中部、西北地区的冬小麦处于成熟收获期,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夏玉米、夏大豆陆续处于播种阶段(冬小麦收获完成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北部、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等地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春播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6月8日以来,北方地区高温范围不断扩大,强度逐渐增强,其中,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共有15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最高气温出现在河南焦作43.4℃,追平新疆吐鲁番东坎。预计未来三天,华北地区的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黄淮、江淮、湖北等地高温仍将持续,局地仍有40℃以上的高温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高温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中旬以来,华北黄淮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和北部、山东北部局地、苏皖北部局地降水量偏少8成—1倍,气温偏高1—2℃,局地偏高2—4℃。河南大部,山东鲁中、鲁南及半岛大部,苏皖北部大部近10天无有效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6月11号土壤墒情监测,华北黄淮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67.58%,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72.21%。0—20cm,有51%的站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出现干旱;其中约1/3站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出现重旱。20—40cm,有40.1%的站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出现干旱;其中,约1/5站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出现重旱。干旱地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主要分布在河北中南部、山西晋中东部和运城中部、安徽沿淮淮北、河南中南部、山东中东部及陕西关中平原、渭北旱塬旱地。

据气象预测,未来10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及陕西等地降水量偏少,华北东部(山东西北部、河北东部)累计降水量有15—40mm。6月12—14日,华北大部、黄淮、苏皖北部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最高气温可达39—42℃。

02

持续高温干旱有哪些影响?

加快土壤失墒,易导致缺苗断垄

6月14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安红向媒体表示,当前,北方冬麦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利于小麦灌浆乳熟和成熟小麦机收晾晒;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偏高,土壤墒情持续偏差,对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和出苗不利。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测,未来几天华北、黄淮高温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2℃。高温将加快土壤失墒,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东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和南部、安徽北部等地玉米、大豆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易导致缺苗断垄。

虫害暴发?对华北东北等地粘虫发生有利,利于蝗虫、蚜虫等喜旱害虫的繁殖发展

“温度、降水、湿度等气象条件与各类植物病菌的发生流行,以及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病虫害发生的自然控制因子,特别是其综合影响对于病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郭安红说,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会伴随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夏季有哪些作物旺盛生长,就有相应的病虫害活跃。

夏季在地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等,主要的病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棉铃虫、马铃薯晚疫病等。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玉米主产区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对二代粘虫的发生为害有利,东北南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对其发生有不利影响;未来10天,华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5—40毫米,局地超过50毫米,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局部偏多1倍以上,对一代成虫的持续迁入以及二代卵和幼虫的孵化有利。

鉴于粘虫成虫迁飞能力强、低龄幼虫为害隐蔽的特点,各地要认真做好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同时做好谷子田和杂草多的玉米田卵和幼虫系统调查,尤其是前期集中迁入的黄淮海地区要特别提高警惕,防止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

据郭安红介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病虫害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不一样。从温度角度来说,病虫害和其他生物生长一样,对温度都有一个适宜生长的上下限,温度过高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还需要综合考虑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一般来说,高温干旱利于蝗虫、蚜虫等喜旱害虫的繁殖和发生发展。”郭安红说,水稻稻瘟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适温、多雨、高湿的环境易发生。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多喜凉爽高湿条件,多雨高湿而温度并不太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等多种作物,高温多雨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干旱少雨对其发生不利。

此外,对于迁飞性害虫,包括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危害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在夏季会随着西南气流或台风外围气旋的影响从南向北迁飞扩散,先后由我国江南华南早稻区、南方玉米产区向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和北方玉米产区辗转危害。

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病虫情监测结果,5月底至6月初,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多个监测点出现一代粘虫诱蛾高峰,较常年偏早5天左右,需警惕局部爆发危害。

预计6月华北、黄淮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6月,华北、黄淮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温高雨少将导致土壤缺墒加重、旱象露头或发展,不利于适时夏种及夏播作物苗期生长。墒情偏差地块应造墒播种,夏播后因旱出苗困难地区要浇灌“蒙头水”,确保作物正常出苗。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业气象灾害加剧,主要粮食产区有可能同时发生具有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甚至存在发生连片、连年、高强度的干旱、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粮食安全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不容忽视。为此,必须立足抗灾减损提高保障能力,做好粮食生产气象灾害风险研判和预报预警。

03

如何应对?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当前,黄淮海地区正值夏播高峰期。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要求相关省份加强旱情调度,及时反映旱情和抗旱保播工作进展情况,组派专家组和农技人员指导落实造墒播种、播后浇“蒙头水”、坐水种、干播等雨等抗旱措施,确保夏播顺利开展。

水利部针对河南河北启动干旱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6月14日,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

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河南省财政下达3000万元抗旱资金

河南省根据《河南省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6月12日10时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迅速动员部署,切实抓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确保种足种好管好秋作物,打牢全年农业丰收基础。

根据旱情发展,省财政下达3000万元抗旱资金,用于抗旱播种保苗工作。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技术指导、举办大豆抗高温保出苗促生长技术培训班

当前黄淮海抗旱保夏播技术意见

5月以来,黄淮海地区持续晴天少雨,气温偏高2—3℃,土壤失墒快,部分地区旱象抬头。据气象部门预计,6月中下旬,黄淮海地区仍以晴天为主,降雨持续偏少,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旱情,对玉米大豆夏播和出苗造成不利影响。黄淮海地区要立足抗干旱、保夏播、促全苗,落实合理密植、种肥同播、免耕直播等措施,切实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保全苗、种在丰产期,夯实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高产基础。

科学抗旱抢农时

春争日、夏争时,适期播种是夏播作物高产的前提。坚持宁早不晚,前茬收获后抢时播种,黄淮海中南部争取6月15日前、黄淮海北部6月20日前完成播种。要立足抗干旱、抗长旱,提前做好抗灾准备,广辟水源,合理调配浇水设施,为适期适墒播种创造条件。

造墒播种保全苗

对干旱缺墒明显的田块,有条件的地方浇水造墒,确保适期播种。对表墒不足、底墒较好的田块,通过坐水播种、浇“蒙头水”等措施,确保种足种满。对近期可能出现降雨的地区,可以干籽播种、等雨出苗。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落实滴水出苗,确保苗齐苗匀。

精准播种提质量

玉米选择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同播、单粒精播的机械,有条件的地方选用气吸式或指夹式等精密播种机,实行免耕贴茬直播、种肥异位同播,提高作业精度。大豆优先选择气吸式高性能播种机,推广麦后免耕覆秸精播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合理密植保足苗

选用熟期适宜、高产稳产、耐密抗倒、适宜机收等品种。实施种子包衣,有必要的进行二次包衣。玉米一般大田选择耐高温的中早熟品种,实施密植滴灌的地块选择中穗型品种,一般大田亩播4500—4800粒、密植滴灌地块5000—5500粒。大豆选用宜机收、抗倒伏的高产品种,亩播量6—8斤,亩保苗1.2万—1.5万。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大豆抗高温保出苗促生长技术培训班

连日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正值大豆夏播高峰期,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蒸发量加大,土壤失墒日益严重,对夏大豆播种出苗造成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近期北方地区高温干旱极端天气,指导地方强化灾害应急技术措施,全力做好大豆夏播夏管工作,6月13日,全国农技中心举办大豆抗高温保出苗促生长技术培训班,有关专家分别就黄淮地区大豆抗旱播种技术、高温干旱对带状复合种植夏大豆播种的影响及匀播壮苗技术、应急抗旱灌溉工程技术与装备简介进行专题授课。有关省(区、市)负责大豆推广业务的技术骨干,重点县农技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有关专家等52万多人次参加线上培训。

培训指出,针对当前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各地要积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高温天气对大豆播种出苗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要及时灌溉,充分挖掘水利设施潜力,科学调度水源,因地制宜采取喷灌、滴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和技术进行及时灌溉,提倡在早晚时段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蒸发,降温补墒。二是要科学选种,选用高产优质,抗大豆花叶病毒、根腐病,抗旱耐密,底荚高度适中,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三是要进行种子处理,选择获得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可随拌随播,以预防苗期病虫害发生;因地制宜推广种子包衣、根瘤菌剂接种、大垄密植等控害增产措施,促进大豆全苗壮苗。四是要适期播种,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抢墒播种、造墒播种,有滴灌或喷灌的地方可适时早播,播后微喷,确保种足种满,实现苗全苗匀苗齐,为大豆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五是要提高播种质量,麦茬大豆提倡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实现机械精量播种、侧深施肥、封闭除草、秸秆覆盖一次完成,播种深度3-5厘米,亩施复合肥(N:P:K=15:15:15)10公斤,施肥位置在种子侧面3-5厘米,种子下面5-8厘米。六是要加强苗后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点蜂缘蝽、造桥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蛴螬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结合侧深施肥亩施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进行防治;喷施新美洲星、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逆免疫剂,提高大豆抗逆性。

培训强调,要做好持续干旱应对技术预案,加强研判会商,从农艺和工程两端同时发力,搞好生产指导和培训,加大抗旱技术集成推广,争取把旱灾损失降至最低。一是加强气象农情会商,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加强旱情调度,做好干旱应对技术预案,调配应急抗旱装备,及早开展抗旱保播工作,确保各项抗旱减灾技术措施到田入户。二是加强生产指导培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指导,确保大豆夏播顺利进行,努力夺取今年大豆丰产丰收。三是加强抗灾技术集成,近年来极端天气日益频发,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凝练形成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和应急模式,为大豆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来源丨农财君综合整理自全国农技中心、澎湃新闻、中央气象台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