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到来,一些不速之客也悄然潜入我们的周围——一种被称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急性传染病开始在人群中悄然流行。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但它的存在绝对不能被忽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个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标志的流行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它是手足口病的“亲兄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容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型(CV-A2、4、5、6、8、10、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8月份。它们就像是春夏两季不请自来的小怪物,四处散发,使人防不胜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症状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突然感到发热、咽痛、口痛、流涎,或者在咽峡部发现一些小水泡和浅表溃疡,那么很可能这时候你已经和这个病毒有了不愉快的邂逅。疱疹性咽峡炎病程初期咽部会充血,同时伴随着散在的灰白色小疱疹。这种黏膜上的疹子主要出现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能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疱疹周围通常呈现红晕,直径约2~4毫米,数量不一。大约1~2天后,这些疱疹会破溃,形成小溃疡。虽然疱疹性咽峡炎的这些症状会让人感觉相当不舒服,但它们一般会在1~2周后自行消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播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手、玩具、床上用品等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染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感染5岁以下的小朋友,但也会趁机“拜访”那些免疫力不佳的成人,例如产后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可谓是一场小战役,需要经历4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伏期(3~5天)

01

这是病毒的“静谧时间”,它会隐藏在体内并迅速繁殖,但你有可能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前驱期(1~2天)

02

突如其来的高热,体温可能飙升至38~40℃。咽喉开始疼痛,变得红肿,并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

03

高烧持续不退,同时口腔上颚粘膜会冒出一些小水泡。

溃疡期(3~4天)

04

随着体温逐渐回归正常,水泡破裂成浅浅的溃疡。这时候,溃疡会带来疼痛,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流口水,甚至因疼痛拒绝进食。

以上每一步都是身体与病毒的较量,但通常这场小战役在1~2周就能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勤洗手

01

饭前便后须洗手,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手部,持续时间至少20秒。

少接触

02

尽量避免与有疑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在病毒流行季期间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密闭公共场所。

常清洁

03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中常接触的表面,如衣物、玩具、餐具、门把手等,保持家中清洁。

多通风

04

家中或公共场所窗户每日需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

使用个人餐具

05

用餐时尽量使用个人餐具或者公筷和公勺,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

多运动

06

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首先,不要慌张。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都能依靠自身免疫力。可以通过多休息、多饮水来缓解不适。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

02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正和疱疹性咽峡炎作斗争,要特别留意体温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的体温飙升至39℃以上,应立即给予退烧药。此外,使用冷湿敷法或者温水擦浴法也是降温的好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舒缓不适,防止病情加重。

03

此外,在患病期间,充分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快地恢复。同时,饮食应以新鲜蔬菜和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食物味道应保持清淡,温度也不宜过热,稍微偏凉可以帮助缓解喉咙痛感。这样的饮食安排有助于减轻疱疹性咽峡炎的不适,加速康复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安徽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