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个工业大类中绵阳有39个;“绵阳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的有22种、全国前三的有51种;规上工业企业达1419户,其中百亿级企业达4户……

绵阳,这座在绿水青山间蓬勃发展的科技之城,近年来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成效。记者在近日举办的“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四川站采访活动中,深入探寻绵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新招实招”。

两方面发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建成单次产能达100居里的裂变钼-99[99Mo]生产平台,解决我国诊断用核素钼-99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自主建设的百居里级镥-177[177Lu]生产线,完成无载体镥-177核素的生产供给,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建设完成用于肝癌介入治疗的钇-90[90Y]玻璃微球GMP生产线,相关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把核放射变成治病救人的“金钥匙”,绵阳核医学科技正实现快速发展。这,便是创新的力量。

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绵阳工业起步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成长于“三线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的近四十年。近年来,绵阳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方面,绵阳市委、市政府部署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着力打造科技探究策源地、成果转化承载地和人才交流集聚地。

具体而言,绵阳运用云计算、元宇宙等先进技术,打破地域界限,邀请与绵阳产业结合度高、学科优势强的“双一流”高校“云上”入驻,构建“云上大学城”,同时,通过云端建成多维度的科技创新数据库,打造“云上科技城”。截至目前,“云上两城”已入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33所,中国科学院叶志镇院士团队等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团队35个,在绵开展合作项目累计超过200项,促成X射线FLASH放疗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绵转化落地。

“长虹与中物院十所共同研制的全球首创、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的高能X射线FLASH放疗设备,它可以将肿瘤放疗的剂量率提高到数千倍以上,癌症细胞被正常杀死,而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大幅降低,放疗疗程从1个月左右压缩至1秒以内,治疗费用也大幅降低,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中玖闪光总经理何心坦介绍道。

另一方面,绵阳创新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

此前绵阳制定出台《绵阳市支持科技助理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十条政策措施(试行)》,聘请16名院士担任“科技顾问”,遴选89名懂科技、懂市场的人才担任“科技助理”,进院所、进高校、进企业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常态化组织骨干企业逐户走访在绵科研院所,促进企业需求与院所高校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截至目前,已遴选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730余项,完成对接420余项,成功转化46项。

同时,绵阳建设运营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西部(绵阳)转化中心,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技术需求有求必应、科技成果能转尽转。近年来,绵阳累计面向全国发布首批“十大待揭榜科技成果”“十大科技进展”等最新科技成果700余项,牵线开展洽谈100余项,推动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研制等31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绵转化和产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能X射线FLASH放疗设备

以“智改数转”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焕新

富临精工通过“智改数转”打造了60余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系统成本降低1500余万元,制造成本降低2000万元;

铁骑力士加码“智改数转”后,食品安全追溯覆盖率提高67%,订单退货率降低69%,订单交付周期缩短75%;

长虹新能源实施“智改数转”后,制造过程中废损率下降30%至50%,制造过程能力指数提升50%至70%……

在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一批传统的绵阳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绵阳近年来在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尤其是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焕新方面,打出“智改数转”这一关键招。今年以来,绵阳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现精准赋能。一方面,绵阳把脉问诊摸清企业需求,对全市1417户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免费诊断全覆盖;另一方面,引进华为、腾讯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家,建设华为“智改数转”赋能中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推动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聚合14家数字化服务企业成立服务商联盟。在此基础上,绵阳还组织开展了供需对接、行业交流等活动20余场次,“一企一策”精准提供解决方案。

打造标杆典型。绵阳推动长虹这一地方国资企业在四川率先建成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培育“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17个,建成雅化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个。绵阳以产业链为单元,长虹、铁骑力士等链主为引领,因链施策推动新型显示、连接器等12条产业链攻克共性难题,实现“链式”集群转型。目前,已推动18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

建强“数智”生态。绵阳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等,已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全覆盖,建成智能工厂30家、数字车间60个、数字化生产线230条;长虹、九洲、铁骑力士获批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此外,绵阳充分运用“智改数转”诊断结果和企业生产数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智改e点通”“数转e点通”等专项金融产品,目前已投放资金6.5亿元,助力“智改数转”。

工业起家的绵阳正从“制造”迈步走向“智造”,持续焕发向“新”发展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虹新能源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

多措并举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通过硬件层自身所带或其他物联设备的传感器来感知用户和用户环境;支持语音、手势、人像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操作电视,为用户带来多样化互动体验;记录用户的健康数据,生成健康报告,并给出健康建议,让科技赋能健康成为新趋势……作为四川首个成功备案的AI大模型,长虹云帆AI大模型正不断创新和完善产品功能和服务模式,让更多家电变得“智慧”起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和加速迭代,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绵阳不断出台创新举措,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充分挖掘中物院、兵装集团等在绵大院大所“富矿”资源,链接长虹、华为等知名企业和西科大等高校,组建成立若干创新平台。日前,长虹、华为、西南科技大学等65家单位共同发起并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此外,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该学院由西南科技大学牵头,以打造“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区”为目标,采取“1+N”的“政—校—企—院”共建模式。

绵阳发布人形机器人文明劝导、高速收费站机器人自助服务、“无人机+机器狗”空天地巡逻、虚拟警官数字人等12个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多场景图像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及运用》《多面异构体表面缺陷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2项成果获国内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长虹云帆AI大模型成为省内首个通过工信部备案“大模型”,“绵阳造”四川福德人形机器人作为省内唯一业界代表赴德国参展。

绵阳揭牌成立市数据局,下设大数据中心,筹建科技城数字产业集团,夯实人工智能应用等产业发展的数据底座支撑。制定出台《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全市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达到38个、协议投资超100亿元;人工智能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户,其中优势企业兵装集团自动化所公司继入选国家级链主企业后,又成为“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化感知技术”等2项国家级榜单榜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所副所长李艺铭看来,绵阳拥有较长的工业历史和较强的工业基底。而今,绵阳基于“深厚的功底”,正在前瞻性领域积极作为。

绵阳市副市长邓辉表示,未来绵阳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贡献更多的“绵阳力量”。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记者:陈相龙